哈佛心理学家:人的成功只有25%由智商决定,更重要是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想要获得快乐,就必须先下苦工、取得成功。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在大众看来已经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顶尖大学的天之骄子、风光无限的名人明星、大权在握的高官,还有身家过亿的富豪……他们仍然不快乐?甚至罹患精神心理障碍?

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家肖恩·阿克尔(Shawn Achor)在一次TED演讲中给出了答案和启示。

肖恩·阿克尔认为,绝大部分人对“成功”和“快乐”之间的关系理解错了。并不是只有成功,才能带来快乐。因为当人们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时,往往只会一时欣喜,接着又会开始追求下一个阶段的目标,不断自我施压,结果还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他认为,人们不应将快乐视为成功的结果。相反,我们应找到令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方法,训练大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快乐,然后我们的大脑学习中心会激活,学习、工作能力会提高,创造力得到激发,然后更容易获得成功。他将此称为“快乐优势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肖恩还介绍了一个有助于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在连续21天内有意识地觉察能令自己快乐、感恩的事,并且学会表达出来。他的实验结果指出,这种方法能帮助上班族群体形成一种新的大脑模式,以更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

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肖恩的分享是有一定价值的。他从事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在国外尤为盛行。在国内,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便是积极心理学的先行者。

传统心理学更关注普遍心理规律和心理行为异常,而积极心理学开辟了另一个角度。它更注重于研究个体的积极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质,揭示这些因素对我们的生活、心理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衍生出相应的心理干预理论和技巧。

所以,它的主要面向对象为“心理亚健康人群”。对于这个群体而言,肖恩的“21天快乐优势训练法”是非常可取的。

人类的认知性质与情绪性质是一致的;当我们注意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产生正性的情绪时,思维、认知也会变得更有正能量,内驱力增强,这又进一步促进我们体验到正性情绪。

而在愉悦、轻松甚至是兴奋的情绪下,大脑的学习能力、反应能力会提高,这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的“大脑奥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精神心理患者来说,对这种方法就要谨慎得多了。一不小心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即使使用,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和条件。


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中,也会运用一些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是在患者的大部分心理创伤得以修复、情绪较稳定后,再引导其建立积极的认知,后续遇到不如意和打击时,能有意识地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这样可以尽量降低后续再形成叠加性的心理创伤的风险。

还有,我们为学生患者建立高效学习状态时,核心原理也是先调动患者积极的情绪,再将这种情绪与学习情境和学习行为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与肖恩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我们的更加高效,而且能够实现个体化和精准化。

可是,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一定是患者的大部分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后,情绪比较稳定,认知比较理性。


否则,如果患者情绪症状和灾难化思维严重,还有敏感、多疑、容易将别人的好意当坏意的偏执型人格改变,如果此时还劝他们练习积极思维,他们很容易从负面角度去理解:“你们就是怪我心态不够积极”,反而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

而且,很多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病情严重时,是难以通过回忆快乐的事而唤起其正性情绪体验的。如果有那么容易快乐起来,那他们就不是病人了。当他们努力想了,但无法达到期待的效果时,就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明明生活里有开心的事,但我就是开心不起来,我真是太不积极了”。

所以,希望患者父母对积极心理学有一定的理性认知,不要随便引导孩子使用,更不要逼迫。即使父母想参考,也一定要先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在亲子关系比较亲密,孩子的病情有较大缓解之后再尝试使用。

还有,要注意,积极心理学是让我们对待生活有积极的心态,这是一种基于现实情况的理性思维方式;而不是给自己灌“心灵鸡汤”、打鸡血,低估了现实困难,更不是狂妄自大、盲目乐观的类似轻躁狂发作状态。

否则,一旦在现实中遭受到重大打击,反而很可能会引发抑郁发作,后续还有可能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肖恩在演讲中还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相:

“我们发现,在预测个人事业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因素里,只有25%是由IQ决定的;其余75%则是由我们的积极程度、人际关系,以及把压力视为挑战而不是威胁的能力而决定的。”

换言之,影响我们是否能获得成功的因素里,最重要的是逆商(AQ,积极程度,把压力视为挑战而不是威胁的能力),然后是情商(EQ,人际关系就属此类),最后才是智商(IQ)。

只有逆商高,才能在遇到困难和一时的失败时,有意识地看到“坏事”的积极面,即使加强自我反省,总结不足,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提升,最终令“坏事”变好事。

而只有情商高,我们才能整体保持平和、积极的心境,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中获得幸福感。

所以,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主要体现的是智商,这并非是影响成功的最大因素。如果孩子虽然当下成绩优秀,但抗挫败能力差,无法接受失败,跟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好,那他后续几乎没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希望这个真相能够令家长们摆正家庭教育的心态,不要一味追求成绩,因小失大。

当然,当孩子遇到打击一蹶不振时,也不要指责他们“脆弱”或者“玻璃心”。逆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后天习得的。

此时,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沮丧,然后引导孩子从长远的、甚至一生的角度去看待当下的困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心态后,再一起想办法逐步解决难题。当孩子有所进步,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具体化的认可,并引导孩子也学会自我肯定!

文:何日辉  (公众号:晴日心身医疗)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