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真诚的倾听

不知道有多少家长会陷入到和孩子的沟通困惑中。

父母想要靠近孩子,孩子却一味地躲闪,躲闪到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

父母想要和孩子谈谈,刚一张口,就被孩子一句话堵死:“知道了,别说了”。

父母越靠近,孩子越逃避。

在父母陪伴孩子的路上,我们和孩子越走越远,留下的只能是孤独的孩子以及挫败的父母。


当爱被不理解所代替,和孩子的沟通渠道被阻断,亲子关系变成生命里难以言说的痛楚时,作为成人,不得不反思,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我们总以为自己在孩子面前拥有权威,总感觉自己可以像国王一样对孩子发号施令,总以为是为孩子好,但如果不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不尊重他们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格尊严,你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将永久性的难以逾越。

真正在鸿沟之间架起桥梁的是——我们愿意去了解孩子的心愿,愿意去倾听孩子的需求,甚至就只是认真地听他讲一句“废话”而已。

这份了解,是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愿意蹲下来,站在和孩子一般的高度,听孩子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情感和需求。
当孩子的独特性被你听见了,你和他们的沟通才会变得通畅顺利。

01.

和孩子沟通之前

先管住自己的嘴

听孩子说

家庭教育家林巨老师在他的书《妈妈,请这样爱我》中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放学的时候,月月妈妈来接月月,老师很抱歉地告诉她:“今天没来得及制止孩子间的打闹,月月的脸被小朋友抓了,脸上有3道长长的划痕”……

月月妈妈急了,没等老师讲完,一把拉过月月,看见孩子脸上的划痕,不分青红皂白,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冲着孩子大喊起来:“不是告诉你了吗?人打你,你也打他!怎么这么窝囊!记住,以后碰到这种事情就还手,记住没有”!

月月似懂非懂地看着妈妈,只是木讷地点点头,刚想要说点什么,但被愤怒的妈妈拉着回家了。

相信任何一个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伤都有说不出来的滋味,孩子疼痛,家长们心中的疼痛更容易被激活,甚至被愤怒淹没,想要替孩子做点什么。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成人一味地卷入,并没有去理解孩子在这件事中的感受,没有给予孩子倾述的机会,那么,我们就把孩子推向了更孤立无援的地步。

后来,老师和孩子沟通才发现,其实,孩子本不想用妈妈教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她想要躲,不想要打,她有自己处理事情的方法。

如果根本不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也不让孩子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强行灌输、侵略,会让孩子的内心处于冲突混乱中,也让亲子关系变得生硬而强势。

要认识到: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更需要被倾听的力量。他们需要在被倾听中得到尊重、看见和接纳,在被倾听的环境中,获得成长的心理营养和积极的力量。

02.

倾听:是孩子给予你

了解他的一扇窗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想要被爱和被看见的。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

从他们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用语言或模糊、或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这其中都离不开养育者对他们的关注和倾听。

理解孩子的某种感受和需求,拉了、饿了,口渴了,还是害怕了、开心了,愤怒了,这些都需要我们耐心去倾听。

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孩子的宇宙是美好的,充满灵性和神奇,而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辽阔的宇宙。


不管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还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是为了我们整个人类和宇宙的未来,我们都应该对此来自’孩子的宇宙’的呼声,予以关注和回应。”

我们去了解一个孩子内心浩渺的宇宙世界,需要保持真诚的耐心以及无比虔诚的对孩子的尊重,才可能倾听到孩子想让我们了解的声音,在靠近他们的路上变得无比亲密又安全。

今年第二遍读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我还被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情怀所打动。一位校长,能专注认真地听六七岁孩子讲乱七八糟的故事,整整近四个小时,这样的倾听和定力,是满满的关注和共情,是无限的尊重和理解,更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如果你也恰好是这样的父母,那么相信你和孩子之间的鸿沟也许会完全消失不再,即使小小的误解偶尔存在,也可以通过真诚平等的沟通得到解决。

平等而有爱的沟通,就是你会尊重孩子表达的需要,倾听孩子表达的内容,并从表达的内容中去理解到孩子此时此刻的情感。沟通渠道变得平行而独特,温暖而灵活。

而最终,让我们与孩子心与心的在一起的,就是——“你听见了我,你懂我”的这种情感。

03.

倾听孩子,

我们可以怎样做?

(1)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保持眼神交流


当我们能够蹲下来和孩子谈话,其实就是让孩子明白,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人的存在,理应得到重视和尊重。他们说的话即使是无聊的、琐碎的,芝麻般大的小事,我们也会认真倾听。

(2)在倾听的过程中保持好奇


如果你持续对孩子所讲的内容好奇,那么也许他们会没完没了地讲很久很久。

比如,你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回应他:

“是真的吗?”“啊,为什么呢?”“接着又发生了什么,然后呢?”“你能告诉我具体发生了什么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当我们对孩子的内心宇宙保持足够的好奇,而不是先贴标签的自以为是,也不是想当然的论断,你会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也会更加了解孩子世界的有趣精彩。

(3)不能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敷衍孩子,倾听时需要保持专注


很多孩子在和父母讲话的时候,父母要不是在看手机,要不就是在玩游戏,孩子的讲述变得“对牛弹琴”,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失去想要和你沟通的欲望。

父母不能专注的听孩子讲话,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关注,是自己不重要,是没有存在的价值感。一种敷衍和漫不经心的态度足以让一个孩子打消和父母沟通的念头。


所以,当孩子要急着和你分享故事的时候,一定不要把他们推开。专心专注地、全然地看见他们,就是给他们最好的陪伴。

(4)倾听时,对孩子表达的事情要给予有效回应


有效的回应,是你要真切地理解孩子所呈现的需求。

比如,他们得了奖状,就想第一时间告诉你,你所需要回应的是为他们感到骄傲,觉得他们做得这件事相当了不起。

当他们被同学不友好的对待,和你分享时,你所需要回应的是能感受他们的失落和无助,你可以做他们的后盾,让其无论何时都可以向你求助。

有效的回应,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孩子的需求以及问题,提供全然的共情和他们需要的帮助。


(5)当父母有情绪时,倾听要及时暂停


每一位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也会有各种负面情绪。当我们被情绪所影响,无法做到倾听孩子时,要及时暂停,而不是嫌弃孩子吵闹、顽皮,不懂事。任意给孩子的胡乱评价都可能让孩子打消和我们沟通的意愿。

所以,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今天我累了,没有精力听你讲有趣的故事,明天吃完晚饭后,我们再聊聊好吗?”

又或者,“妈妈今天心情不太好,想一个人静静,你可以一个人玩会儿吗?等妈妈好点了就来找你,可以吗?”
相信,当平静的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也会在倾听中去尊重你此时此刻的需求。

要相信,一个被倾听长大的孩子,他们会拥有强大的沟通能力和爱人的能力。因为,在被倾听中,他们已然收获了爱。


文:李增芬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Fenny情感馆(lizengfen-11)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