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选择躺平是输不起吗?不是所有人都该不停奋斗

文:时差大叔
来源:心理0时差(ID:PsyTime)
原文标题:985 毕业,选择躺平,是输不起吗?| 不是所有人都该不停奋斗


最近,大叔一位 985 硕士朋友,放弃了互联网大厂年薪 40 万的 offer,选择回老家当一名公务员。圈内许多好友都非常不解:明明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他为什么选择了早早 “躺平” ?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之前有一则硕士生去麦当劳应聘的新闻,麦当劳看了他的学历之后,第一句话是问:你有没有考虑父母怎么想。 


仿佛在说,不努力奋斗,甚至把自己的社会阶层往下走,是一种非常糟糕的选择。 今天,大叔想和大家聊一聊,“躺平”,真的有错吗?为什么躺平会面临这样的社会压力?


 01 

躺平是对单一目标导向的反抗


首先,关于 “躺平” 的定义,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大叔今天聊的躺平,是指放弃内卷,不再追求世俗认可的成功。因此在谈 “躺平” 之前,我们先要谈一谈 “内卷”。

这个词早已火遍大江南北,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白领,都在吐槽 “太卷了” 。人们都在拼命努力去迎合某一外界评价,因为别人都在这么做,自己如果不照做,就会被落下。最后仿佛军备竞赛一般,标准越卷越高,所有人都在 “站着看电影” 。 

很多人认为,内卷的罪魁祸首是万恶的资本家。然而在人类学家项飙看来,内卷背后的深层原因,是高度同质化的 “人生目标”[1] 全国 14 亿人民都认准了一个方向,朝着一个唯一的目标前进。


要多赚钱,买一百多平的房子,要买车,要成家立业。所有人的人生规划都是高度一致的,人们都要在市场里面争夺同样的东西。否则的话,如果在职场不开心,去开个面馆不行吗?不可以,大家一定要挤在一个道上。 


所以从社会层面讲, “躺平” 出现是对这种单一目标导向的反抗,是非常有意义的。 


就像大家都认着一个方向埋头前进时,有人跑出来大喊一声:“我们不是都要去那个地方!另外一边也不错!”

它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自由,让人们意识到,其实自己并非只有一种选择。


 02 

为什么躺平会承受社会压力?


但既然躺平有意义,为什么躺平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呢?


在大叔看来,这种压力来自两方面。


1. 仍在内卷的人向退出者施压 


仍在内卷的人会要求退出者承认自己的失败,否则他们将面临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许多人在 “内卷” 中难以获得意义感。比如大学生水论文字数、打工人白天摸鱼晚上加班,身处其中的人都知道这样做并没有意义,但不得不这么做。 


他们的心态是疲惫的,更是矛盾的:一方面卷在其中,一方面因为无意义感深深地自我怀疑。 

如果此时有人退出内卷,剩下的人内心会更加动摇:我留在这里是正确的吗?

很多人潜意识里不愿意接受这一点,因此会攻击那些退出竞争的人:你一定是卷不过输不起,所以退出内卷,才不是因为内卷没有意义。这种隐形的攻击,会给躺平者带来心理压力。 


2. 社会中的 “离群者” 


会受到压力社会遵从效应(The effect of social compliance)将对 “离群者” 给予心理压力。个人在群体中生活时,需要遵守群体规范,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比如学生都要追求好成绩、打工人都要追求高 KPI。


否则,他们会明显地感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别人会认为他们 “奇怪” 或者 “不合群” 。 

相信通过分析,你已经意识到, “躺平” 面临压力,并不代表躺平有错。 


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社会的不恰当氛围,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也只有当更多人选择冲破桎梏时,内卷文化才会迎来改变的契机。 

 03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不停奋斗”


 除了社会原因之外,大叔还想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躺平。选择躺平,很可能是你的人格特质决定的。 


美国学者 M.H.Friedman 等人研究心脏病时,把人的性格分为两类:A 型和 B 型。[2] 


A 型人格者有较强的进取心、侵略性和自信心,并且容易紧张。他们像一只 “好斗的小公鸡” ,总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进行攻击。 


大叔的一位老师,曾将这类性格戏称为 “卷形人格” 。他们似乎天生为内卷而生,总是不断奋斗、不断战胜别人,从竞争中获得乐趣和价值。 


B 型人格者则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情都处之泰然。对于他们而言,实现目标并不重要,打败别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过程本身

 如果你是 B 型人格,内卷可能并不是你的最佳选择。与其违背自己的本心,不断和别人竞争,不如重视自己真实的感受,从生活的每一个点滴中享受乐趣。

 04 

但这几种躺平需要警惕

大叔前述所讲的 “躺平” ,都是指主动选择的躺平,即经过思考过后、建立在对自身了解之上的审慎选择。但还有一些躺平,是被动选择的。


这些人其实心里一点都不愿意躺平,只是暂时用躺平掩盖其他问题。比如以下这两种情况。 


1. 回避内卷失败的痛苦 


有的人选择躺平,可能只是一种 “否认” 的防御机制 


他们在内卷之中受到了较大的挫折,于是彻底 “否定” 掉内卷的意义,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对于这类人,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愿意 “躺平” 的,只是暂时以此来掩饰失败、回避痛苦。仿佛沙漠中的鸵鸟,敌人逼迫在眼前自己却无法面对,就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 

他们此时最需要的不是接纳躺平,而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 


2.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3] 


比如有的人放弃竞争,是因为连续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彻底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他们之所以 “躺平” ,是出于一种虚无的悲观感:觉得自己再努力也不会变好,因此不如放弃奋斗

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以下几个小建议也许对你有帮助: 


a. 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即我们是不是错误地提前将自己判了死刑?


b. 不要轻易说 “不可能”,多给自己一些尝试的机会。


c. 先着眼于完成小的任务,在取得小的进步和成绩后,及时用它们来激励自己。 最后,最重要的是,永远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命运并非无法对抗。 

写在最后


最后,大叔想分享一则自己的经历。 


大叔之前去一家小巷子里的理发店理发,开始前有些忐忑,因为之前没有打听过师傅的手艺。结果理得非常好,是大叔人生中最满意的一次。 


师傅一边剃头一边告诉我,我属于怎样的头型、怎样的发质,因此哪里要多留一点,哪里要多剃掉一点。师傅剃头的时候一直很投入很开心,他还说,他很喜欢理发,这就是他的事业 


那时我感受到,他对理发是完全沉浸其中、抱有敬畏之心的。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学习不好没学上了,只能开个理发店谋生。 

大叔当时内心深受震撼。解决内卷的方式,也许并不是大家都觉得没有希望了,放弃努力了;而是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知道过得好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过上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大叔写今天这篇文章,并非为了谴责内卷,也不是鼓励大家放弃奋斗。 


这篇文章的目的,更多地在于探讨个人选择,希望大家不被潮流裹挟。只要是心之所向,哪怕选择了躺平,也不必焦虑和担忧。 


人生是自己的,没有人比你更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你的目标和人生方向,不应当是世俗认可的标准,而应该是自己内心的热情和兴趣所在 


大叔的参考资料:
[1] https://mp.weixin.qq.com/s/kslodStqBHWLdO2tF8-OFQ
[2] Rosenman,  R. H., Brand, R. J., Sholtz, R. I., & Friedman, M. (1976).  Multivariate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uring 8.5 year  follow-up in the Western Collaborative Group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7(6), 903-910.
[3] Peterson, C., Maier, S. F., & Seligman, M. E. P. (1993). Learned helplessness : a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时差大叔,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心理0时差(ID:PsyTime),有趣的心理科普、前沿的心理动向、专业的心理研究,网罗全球,没有时差。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