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期后再复合?破镜重圆还是得过且过

宋代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李清照曾经历一次“离婚”。


与后夫张汝舟的离婚,在当年最轰动。


这位才女本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丈夫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赵明诚,俩人在一起生活了近三十年。之后赵明诚去世后,孤独无助、身心憔悴的李清照,改嫁给了张汝舟。


谁想张汝舟贪财,图的是赵明诚留给李清照的金石古器。在发现李清照并没多少财产,张汝舟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施以家暴。作为一名知识女性,李清照决心和张汝舟离婚。


这也许是古代最为清新脱俗、不走常路的一次离婚。


在当代社会,如果我们熟识的朋友里有谁要离婚,也许大多数人都会劝说:


算了,就这么过吧,跟谁过不是过呢?


给他一次机会,冷静冷静,都已经这么多年了。


她会当一个好妈妈的/他会当一个好爸爸的。

脱离了“小孩子只需要讲对错”的环境,对于成年人而言,似乎对于整体的权衡和计量才是最重要的。


已经成家的人,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容易,动辄牵连到父母和孩子,也许还要忍受邻里的饭后谈资和嚼舌根。


当然,传统的“劝和不劝分”没有什么错,但是问题就是,已经凉掉的残羹剩饭,能在一个月之内热乎起来吗?

01  

啊宅作为一个资深丁克,其实是不怎么喜欢思考恋爱与婚姻的问题。倒不是逃避当下,只是觉得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其实很干净利落,凡事都可以用一招“分手”来解决。

两个人相看两生厌,分手就得了。

现实生活又不是琼瑶剧,需要你侬我侬寻死觅活。

当然了,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别人的事情,必然会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我曾经旁观过很多人的恋情,那些为了追爱奋不顾身的,为了挽回死缠烂打的,还有求而不得痛心疾首的。


总之只要有爱,就会产生各种各样奇妙的心情起伏。


分手本身就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不论是怎样笑着说“分手快乐”,归根到底这个人已经失去了。


无法弥补的过去和无法掩盖的失败都像是大山一样压在我们心头,让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想起:啊,这个人我曾经爱过,可是我终究还是失去了他。


这种挫败感会给我们的人生蒙上一种奇异而阴暗的色彩,让我们下一次接触到其他人时,下意识就会想:上一次的教训还会不会重演?我是否还会遭受一次失败?


记忆出错的几种可能:


认知幻觉:受过去经历的影响,不能客观认知到现实。


记忆扭曲:记忆发生变化,黑白颠倒。


忽略模糊:在观察和记忆的事件中强加顺序,排列组合成我们能理解的模式。


有时候我们错误的记忆导致我们错误的归因,如果给我们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也许我们会这样想:

我一定会对你好,真的。


我会弥补曾经错过的一切。


我们重新开始吧好不好?

这真是一件十分奇妙且悲哀的事情,只有经历过失去人才懂得珍惜,但是当那人重新回来的时候,曾经的争吵和伤害,却已经不能够再抹去了。


一个失去的人想着弥补,一个被伤害的人却无法选择失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执意分手的那一方选择了回头原谅,是不是真的就能够重新再来?


在分手的冷静期后,两人和好如初,但是当初的纯粹的爱还能回的来吗?


显而易见,其实是不能的。


我们太多时候机械化的思考问题,认为只要我这样做一切就能够弥补我的过失,这样我曾经的经历就是圆满的。这其实受到了认知错误的干扰,理所应当觉得事情应该按照自己编造的思维逻辑发展下去。


这样的心态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但是这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再次拥有并不代表圆满,大多数情况,你们仍然会按照原来的路走下去,然后再次分手,这一次就是老死不相往来。

02  

为何复合总会陷入魔咒?只要一次分手,还会第二次分手?


很简单,因为我们错误的思维认知。一心想要复合的人在想着:只要我对她好一点就可以了,她那么爱我,她还是爱我的。


因为习惯了享受对方给的爱,所以天真地觉得这份爱还会继续下去。但实际上,没有人可以一直任由对方索取,如果双方的需求仍然不对等而且沟通仍然不顺畅的话,这条老路就还会继续。


试想一下:如果一对和好的夫妻,在某次争吵时动怒,双方气得满脸通红,说话也口不择言,接下来会发生的是什么?

丈夫怒骂妻子:要不是你当初XXXXX,会变成这样吗?

妻子反驳丈夫:是你当初的错误,是你背叛了我!

对于背叛与欺骗而言,原谅并不等于忘记。这些难以忘记的事实会在某次争吵时忽然跳出来,怒气冲天地一遍遍加强双方的记忆,直到再次走上离婚的老路。

想想看,婚姻和恋爱,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喜欢有保质期,爱有保质期。


谁也难以保证爱一个人一辈子,童话里不但会骗人,而且还把卖你的钱用来给更多人洗脑。


婚姻的争端和冲突,更多的其实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不会经营。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只想着“我还爱你”或者“你还爱我”,忘记了经营才是改变一切的根本方法。


两个执拗的人,只凭着爱意过日子,就算能撑到最后,也会感到疲累。


03

我们有时候都太过偏执地对“喜欢和爱”有一种错误的认知。


我们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太多考虑的是这个人能否满足我的需求。


如果满足,我就会喜欢他。


就好像一个独自拼搏很多年筋疲力尽的女孩子,下意识就会希望有个男人来保护她支持她,于是这个时候如果有个温柔的男孩子出现,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爱上他。


这个现象几乎满足现代绝大多数人的恋爱过程。但实际上,这不是爱。他只是满足了你的需要,所以你喜欢他,你喜欢他是建立在他满足了你的需求之后。

如果有一天他不能够继续满足你的需求了,你是不是会选择离开他?

可能缺乏安全感已经成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种现状,我们恋爱时最先考虑到的我们自己的需求,可能连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无关紧要的。


但是我们的需求其实是个无底洞,比如安全感,无论如何填也是填不满的。


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我们会一直想要索取,我们连自己都还不能满足,又哪里来多余的爱去爱对方呢?


更别提为对方改变什么了。可能哪怕变一点都会觉得是自己吃了亏。


真正爱一个人应当是放下自己所有的欲望和需求,去耐心而且认真地揣摩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对方想要做什么,而你又能为他做到什么。


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不需要你感天动地地失去自己去做些什么的,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轰轰烈烈需要以死相许的爱情——又不是女娲,牺牲自己要去补天。



在爱情消磨之后的乏味时间里,两个人或许可以找到对方身上值得重新回味而欣赏之处,这样感情就可以继续下去。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找到权宜之计,放弃离开只为了贪恋现在所处的状态,不停努力劝说自己“这个人还是蛮好的”“我觉得他还是挺不错的”,那真的DUCK不必。


过去的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无论如何弥补,彼此的关系都是小心翼翼一触即碎。何况爱情里,本就没有“弥补”一说。

不爱了就走开。“弥补”只是为了减轻负罪感,对于爱的更深的那个人而言,真正的伤害,永远无法弥补。


文:一只啊宅(公众号:一只啊宅,搬个板凳听啊宅给你讲段子~)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