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室教育的反思

文 / 李菊红


目前,有识之士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温室教育”的危害,家长的宠溺式教育,培养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自恋,不懂得分享,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孩子。他们在倍加呵护的“温室”里长大,在走向复杂社会时,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极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我遇到这样的80后妈妈,自从生了孩子后,觉得家里所有人都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要求大家围绕着自己的孩子转,当别人对待孩子的方式与她想的不一样的时,就会说一些难听话,毫不顾忌家里的人感受。


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必然导致与家里人关系紧张,尤其爷爷奶奶在和孩子互动中变得小心翼翼,唯恐哪里做得不对,家里其他人也一样,几次三番下来,大家都渐渐疏远她,也间接地疏远了孩子,让孩子失去与人更多亲人互动的机会。


另一方面,家长这样的教育模式,会加强孩子的自我中心状态。

自我中心,是婴儿期的典型表现,当个体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会有一种“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的夸大的幻想。

因此自我中心是一个人本能的表现,人的成长就是逐渐打破自我中心的状态,即不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能体察到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很显然,上面这个妈妈的状态,本身还在处在自我中心的状态,看上去她十分注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实际上她和孩子处于共生状态,她以孩子为中心,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延伸。

家庭教育的一个功能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逐渐打破孩子自我中心的模式


有的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比如,他们会在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让孩子给其家里其他人分发食物,先给爷爷奶奶,再给爸爸妈妈,然后自己再吃,这样的做法可以孩子了解到,别人和自己有相同的需要,这样的经验,就会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状态,为后面的社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重点不仅要帮助孩子脱离自我中心状态,也要培养孩子自尊自信。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教育模式,家长对孩子的肯定和赞赏非常的少,导致了很多人的自尊感低,自信心不足;那么现在的教育模式可能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给孩子过多的赞赏和肯定,虽然这样让孩子感觉良好,但很容易会把孩子推向自恋的一端,孩子可能会变得傲慢,自负,虚荣,浮夸,严重的会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的核心特点是以一种膨胀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在评估自己的表现方面不切合实际,不能从批评和错误中汲取教训,他们从不责备自己,而是喜欢将错误归因与他人。他们缺乏自我完善的动力,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好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他们渴望成功,但并不太擅长获得成功,终究会在事实面前撞的头破血流。


因此,期待家长们能明白,一味地表扬、奖励、赞许孩子,会使孩子产生虚荣心,而不是自尊心,必要的批评,慎重的处罚,也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可以使孩子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同样,受到过度的表扬的孩子也不会培养出真正的自信,只能让孩子盲目自信,就像一直以来流行的一个幅画,小猫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一头狮子,盲目自信的人是不适应现实的,他们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弱,迟早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无能的。真正自信是建立在实际能力基础上的,所以,家长要让孩子亲自去做事情,在他们做成功的时候给予必要的肯定,这才会真正培养出孩子的自信。


针对这样温室教育的弊端,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传统的教育的精髓。比如谦虚,淡化物质主义,强调礼貌和自律。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的珍贵。


传统教育重视谦逊的品质,谦逊不同于羞愧和自我憎恨,真正的谦逊是一种力量,谦逊是在洞悉自身的前提下,由进取心驱动,由自信心支配的开放心态,是一种能够准确地看待和评估自我的能力。当个体不再专注于自我膨胀时,就更容易与他人以及更广阔的世界建立联系。


这是所有智者的共识,我们的古圣先贤,历史名人大多具有谦逊的品质,所以培养孩子谦逊的品质,是对治自恋膨胀有效方式。


另一方面,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要求不可能每次都得到满足,给孩子恰到好处的挫折,让孩子对现实生活有更适应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让孩子明白大人的有难处,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对不如意有更积极的态度,恰到好处的挫折,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价值的,


总之,针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宠溺式的温室教育,我们要有所警惕,家庭教育重在帮助孩子脱离自我中心和自恋状态,培养孩子的健康的自尊和自信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