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调节

作者:曾旻Zeng Min
来源:知乎

高被引论文科普篇:第一期——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调节


文献来源:

Zeman J, Cassano M, Perry-Parrish C, et al. Emotion regul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2006, 27(2): 155-168.

在过去20年来对于情绪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情绪革命”的潮流(这个提法最早出现在Fischer & Tangney,1995年一篇文章《自我意识的情绪:羞愧、内疚、尴尬和骄傲的心理学研究》中)。在这股潮流中,情绪的过程机制和它本身的概念不断地被讨论、质疑和创造。

因此,介绍的这篇文章从5个方面介绍这次“情绪革命”潮流中“溢出”的诸多有价值的成果。

1、描述从婴儿到青少年,个体情绪发展的轨迹,以及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研究。

2、讨论生物和环境因素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3、综述情绪调节与社会心理功能的关系。

4、针对识别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困难,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一个实践指导的建议。

5、情绪调节领域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

什么是情绪调节?让我们看两个案例:

约翰,一位9岁男孩,在他每年进行的儿童健康检查中,医生问到他在学校的功能如何。他的母亲评价说他早上去学校很困难,因为他对上学感到焦虑。

在揭露了这一点个人信息时,约翰变得非常激动,他来回在房间里踱步。他开始对他的母亲喊“闭嘴!”并且开始大哭,然后非常气愤地离开了房间。随后,他开始拒绝回到儿科医生的房间,从而这段访谈就结束了。

杰妮芙,一个14岁的女孩,在初中升高中时遇到了困难。她感觉被沉重的功课所压垮,由于大量的课外活动计划,她不得不十分努力地去充分利用时间。

所以,她很少有时间和她的朋友在一起,并且渐渐落后于班级,她每天早上上学之前都感觉到强烈的焦虑。最近,由于早上醒来感觉头疼,她有好几天没有去上学了。

杰妮芙从前似乎总是“随和、脾气很好”,所以她很少表现出消极情绪,看起来一切总是都在掌控中,很少有事情能够惹恼她。她因有这样的好脾气而感到骄傲。所以,她总是独自去处理她的问题,而不去惊扰她的父母和朋友们。

这俩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情绪调节上遇到了困难——无法以适应性的方式去调节情绪。当个人的信息被母亲展示给医生时,约翰很难控制他强烈的尴尬、羞愧等情绪,表达得异常激烈。

他的情绪失控让他在同伴关系上糟糕,也使得在学业成绩和在家里的一些行为控制上表现糟糕。相反,杰妮芙的情绪调节使得她过度控制了一些事情。

她用非常有效的方式压抑和熄灭了任何情绪表达的迹象,以至于她现在很难感知和识别她的情绪状态,更别说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了。

这种情绪调节风格使得她的同伴关系同样糟糕、学校表现下降,出现躯体症状(头疼),并且每天早上面临上学时,异常焦虑。

情绪给人们提供了对于自己、环境以及自我与环境非常宝贵的信息。人们识别、理解和整合情绪信息并同时掌控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自我的人际(e.g.:社会)和个人目标的能力是情绪调节的本质。


有一个对情绪调节广泛接受的定义是Thompson提出的:

“emotion regulation consists of the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evaluating, and modifying emotional reactions, especially their intensive and temporal features, to accomplish one’s goals(pp. 27-28)”

即,情绪调节是一个内部和外部过程的组合,它包含监控、评估和调节情绪反应的过程,并且它是伴随着个体的目标而进行的,调节得是情绪的强度和时间特点。

从成分上:

情绪调节有内部过程:

  • 神经生理基础

  • 认知基础

  • 主观感受

情绪调节也有外部过程:

  • 文化价值带来的行为调节与控制

  • 社会环境对调节策略的影响

  • 他人行为对个体情绪调节的影响

在内外过程中间,有个体的行为成分: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联结着个体主观感受和外部表达

行动:以外在形式展现内部感受

理解情绪调节,至少从这三个层面去考虑。

1、

情绪的发展轨迹

婴儿:

在出生头三个月,对恐惧、害怕和愉快等基本情绪,婴儿表现出同样的面部表情,并且这些情绪不会联结到特定的事件。

在随后的情绪发展中,婴儿的发展目标是区分情绪的表达。语言的发展能够帮助他们标记情绪状态,而更重要的是成人是婴儿情绪调节的首要工具。什么情境下沮丧、愤怒、愉快,成人常常做出示范。

发展到7个月,婴儿渐渐发展出对母亲的依恋,开始产生对母亲离开的担忧,以及陌生人出现的恐惧。社会化的情绪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

婴儿期的情绪调节发展依赖于照看者。照看者的指导和帮助,使婴儿对特定情境做出情绪反应。

学歩期儿童(2-5岁)

这个阶段,自我意识的情绪开始出现(例如:羞愧、尴尬和骄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情绪的表达千差万别。

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儿童获得一个完整的情绪词典,他们能够标记自己的情绪体验,区分和辨别情绪的能力得到提升。

儿童开始有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担忧,让他人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

学前班和小学早期儿童(5-9岁)

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特点是,儿童出现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开始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的情绪行为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例如,大人会教小孩子,当收到礼物时要微笑并且说“谢谢”。孩子在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学习这样的规则来符合社会环境。

在情绪的表达、情绪的抑制、情绪的替换和用中立客观的方式表达情绪等等能力都在学习和社会化。

儿童中期(9-12岁)

这个阶段,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始运用社会的显性规则来改变自己的情绪表达。也就是说儿童渐渐将社会的显性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不用大人的提醒和教育,在接受礼物的时候会自然地微笑说“谢谢”。

另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儿童开始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反应,并且以此来对应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表达。比如,当他人面露凶相时,儿童能够意识到对方可能对自己的行为生气了,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青少年(12-18岁)

情绪调节能力持续上升。进行情绪调节时能够综合考虑动机、情绪类型、社会环境等因素。

青少年对人际间情绪体验的意识十分敏感。

最后,自我意识的情绪,如羞愧、骄傲等在这个阶段体验异常强烈和频繁。青少年会对这些情绪体验更为敏感。

2、

生物和环境因素

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生物

(1)神经生理

调节情绪唤醒的能力,部分取决于和生理反应、自发性调节、行为抑制和自我管理相关的神经和生理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

(2)杏仁核

杏仁核常常被认为是“情绪大脑”。有研究表明,杏仁核的损伤可能导致对特定刺激的恐惧反应丧失(例如:fight-or-flight response)。

此外,杏仁核在正常情绪功能的个体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心理疾病的发展和杏仁核的功能相关。例如:焦虑障碍的儿童在面对恐惧的面孔时,表现出比普通儿童更强烈的杏仁核反应。

(3)前额叶活动

大量研究都证明在特定的情绪体验中左右脑的不对称性。

比如,大量的左脑电活动对应着趋向行为,联系着积极情绪的体验和感知。而更多的右脑电活动对应退缩行为,联系着消极情绪的体验和感知。

(4)HPA轴

HPA轴和警觉、注意相关,特别是在高度压力和新颖刺激下,个体会调动HPA轴发挥其激素调节作用。

(5)自主性神经系统的功能

又成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用于调节情绪的唤起和平静。

环境

(1)父母的社会化

情绪调节的社会化往往源于早期的父母影响。儿童从小在父母身上学习在社会环境中适应性的情绪表达和情绪体验是怎样的。当儿童从父母身上能够学习到有价值的信息,良好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就会建立起来。

如图:

儿童的情绪调节是受儿童自身情绪和父母行为的双重影响的。

3、

情绪调节的结果

——情绪调节与社会心理功能的关系

(1)社会胜任力

掌控情绪表达的能力对发展、维持和他人的关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儿童有更高的报复心、语言上的攻击性,在友谊里更多的控制和决定,会使得儿童与他人的友谊更少,冲突更多。

这反映了儿童缺少调节自身情绪,无法合适表达消极情绪,以及缺少对他人情绪的感知、意识和理解时出现的诸多问题。

(2)心理疾病

大量研究发现儿童的情绪表达、认知重评和调节策略的缺陷会导致儿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例如:强迫症、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重度抑郁症等等内化与外化问题。

内化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神经性贪食症、述情障碍等

外化问题:各种典型的问题行为,例如同伴的攻击行为,如典型的一些校园欺凌案件;自杀和自伤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等等。

4、

对临床干预的启示


儿童、青少年在调节情绪过程中可能经历一些困难。有以下5条警示:

(1)一些儿童天生具有内倾和行为抑制的气质特点(例如:害羞),或对外界刺激高警觉、广泛性易激惹等气质(例如:有些孩子”天生对这个世界感到愤怒“);父母和儿科医生需要识别孩子这样的情绪调节风格,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调整他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2)一些孩子可能对环境的刺激”面无表情“(”poker face“),或毫无反应。这也是需要关注的。特别是需要教会他们运用建设性的方式去表达消极情绪。

(3)如果孩子的情绪反应风格(例如:情绪反应和环境不一致、对他人有过分的情绪反应或无反应。)似乎阻碍了他建立和维持友谊,那么需要锻炼他的情绪调节技能进行社交训练。

(4)如果孩子反复地对家庭成员或同伴表现出愤怒和攻击性,那么需要特别关注,并且教育孩子以合适的方式控制其愤怒是很重要的。

(5)家庭的情感/情绪环境(emotional climate)是孩子有效调节自身情绪能力的指示剂。理想状态下,父母应该是孩子”情绪的指导教练“(‘‘emotion coaches’’),帮助孩子识别、理解自己的情绪,调控自己对环境的情感反应。

心理治疗方法中情绪调节的成分:

对于儿童来说,为了能够日后有功能良好的情绪调节,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技能是能够意识到自我和他人的情绪状态(例如:编码和解码的技能)。

帮助孩子培养情绪调节能力,许多针对儿童的技术可以整合到心理治疗中,比如训练孩子掌握多种改变情绪表达的方法(例如:替换、中立、夸张等)。可以在一对一治疗中进行训练,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观看录像。

最后,学习情绪调节机能很重要的一点是识别并且理解个人目标(例如:想要玩具,但是收到了外婆织的毛衣;)、社会环境的需求(例如:行为有礼貌,不要伤害外婆的感情)和情绪调节作用(例如:用一种积极的情绪替代失望的感觉)之间的联系。

5、

情绪调节领域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

从略。(因为我知道你们不会关心的)。


作者简介:曾旻Zeng,Min北师大心理学硕士,我们领教了世界的凶顽,又得知世界可以温存和美好。本文转载自知乎,作者个人主页:https://www.zhihu.com/people/minzeng。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