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一样潇洒走开”?如何用自我同情宽恕自己

面对魏大勋讲述自己演员生涯中拍戏的辛苦,「最多拍戏了34个小时」,郑爽轻飘飘的一句:「那你为什么不能像我一样潇洒走开呢?」又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节目《拜托了冰箱》中,除了上述言论,郑爽还展示了自己理想中和现实里的冰箱。


理想中的冰箱各类饮料、洗好的水果和海带鸭脖子等零食按照颜色分类,摆得整整齐齐;肉类也用大小一致的保鲜盒装好,摆进去时边缘都要对齐。而现实生活中的冰箱则接地气很多,没吃完的金针菇、葱姜蒜,喝剩下的半瓶可乐,自制的泡菜和冻梨……

       

冰箱内的陈设,像冰箱门上的各色冰箱贴一样,往往展示了主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而构建理想中的冰箱这一举动,则有点像心理学中的「沙盘游戏」,反映了人潜意识中的理想自我


和很多人一样,郑爽真实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我是有差距的。作为演员,郑爽的态度无疑是不敬业、不负责任的;但作为一个面对理想和现实落差的普通人,郑爽挣扎地接纳自我的过程极具参考性。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能帮助人接纳自我的秘方——「自我同情」


     

01.什么是「自我同情」


西方心理学中本来没有「自我同情」这个概念,它是由心理学家Neff在二十一世纪初从东方佛教哲学中获得灵感,并引入到现代心理学中的。「自我同情」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态度导向,在自己遭遇不顺时,能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处境,并用一种友好且充满善意的方式来看待自我和世界。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所说:


愿上帝赐予我平静 能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

愿上帝赐予我勇气 能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

并赐予我智慧 让我能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自我同情」意味着你能安心享受、庆祝生活中的一帆风顺;也能仁慈、宽恕地看待生活中地痛苦挣扎。「自我同情」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自我善意:对自己可以抱有友善的态度和充分的理解,在面临痛苦和失败时更倾向于自我安慰而不是严厉批判。

(2)普遍人性:将自己的经历认为是人类群体经历的一部分。明白每个人都可能经历与自己一样的痛苦和失败,认识到这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从而将自己的痛苦消解在人类共同命运下。

(3)正念:正视并且清晰地关注痛苦的经历。用平静和客观的视角去解读它们,不评价,不要认同它们也不要为其赋予负面的意义


郑爽这几年在镜头前也越来越能坦然承认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大大方方地把自己没那么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接纳了自己的一切并且相信「这样不完美的自己仍然是值得被喜欢的」


由此带来的,郑爽的内心世界似乎越来越稳定,出现「极端情绪化」的举动也越来越少


     

虽然她仍然在意他人的评价,但越来越多地在镜头前表态说:「你要屏蔽掉一些别人想要你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你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比如,别人说她「恋爱脑」,她在采访中回答,「这是我观察自己的一种方式」


「自我同情」并不是能帮我们抵挡挫折的盾牌,正如同郑爽再怎么坦然地接受自己也无法改变「她不是一个好演员」这个事实。但它却在我们面临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麻烦时,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焦虑和沮丧等负面情绪依然会出现,但是「自我同情」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脱离泥沼、拥抱自己的痛苦。

 

02.我们为什么需要「自我同情」


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时,我们究竟应该给自己一种积极的错觉,还是应该保持清晰准确但可能伤人的自我认知?


心理学家Tylor和Brown在1988年的研究表明:积极错觉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而真实清晰的自我认知往往给人带来焦虑和抑郁。然而,在2011年,刘肖岑等人的研究却表明,积极错觉也可能使人自恋或自我夸大。


     

由此看来,过于真实的自我认知使我们面临着更多消极情绪的危险;而对自己有着积极的不现实的看法,拥有「盲目的乐观」,又容易变成虚假的自我欺骗不利于长期的个人提升和成长。两者都有利有弊。而「自我同情」这一各取所长的人格特质,便成了应对这一困境的「两全法」。


「自我同情」仿佛是处在一根坐标轴中间,而坐标轴的两端则是「自我批判」和「自艾自怜」。这两种极端的心态都把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过度归因于自我或环境,而「自我同情」才能恰到好处地让我们收获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1)「自我批判」使我们畏手畏脚,而「自我同情」则使我们更勇敢地面对困难


郑爽由于从小求学与父母长时间分离,在学校被同学孤立;在镜头前、综艺里的一些出格言论和举止也让她遭受了大量的指责和抨击……久而久之就变得自卑和内向,习惯了反省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在镜头前变得愈发愈畏手畏脚起来,连在公开的三段亲密关系中,也习惯了用一种「自我批判」的方式去归因,把自己摆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


她用自虐的方式减肥,觉得张翰太好看,觉得自己配不上而去整容;

跟胡彦斌谈恋爱的时候,哪怕翘了行程也要去跟对方腻歪到一起;

跟张恒在一起的时候,也是下意识去讨好他,然后被骗了一大笔钱,甚至还要闹上法庭……


     

自我贬低已经成为了郑爽的本能,她看不上自己,觉得自己配不上所有美好的东西。所以她在二人关系里也下意识将自己装成了一个弱势群体。


常常有人觉得,「自我批判」是一种激励或鞭策自己努力的手段。然而,我们漫长的人生中,难免会碰见努力也得不到回报的情况。这时,「自我批判」这种手段会让我们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


我们如果想要通过「恐惧失败」来争取成功,那么长此以往必然会养成一种「因为恐惧失败,所以回避可能导致失败的挑战」的心态,从而变成面对挫折和挑战迟滞不前、失去战斗勇气的懦夫,只能在舒适圈内做着周而复始的工作以求稳妥


而「自我同情」是一种和善的自我激励,让人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非完全来自外界定义的成功,给予人勇气去锲而不舍地冒险,面对生命中结果未知的挑战。迈克尔·乔丹这样的著名人物,也难免遇到过大大小小的挫折。


他们与常人不同的是,面对这些挫折他们并非避而不谈,而是坦然地当作人生的一段经历向世人讲起。正如同他描述曾因自己个人原因而让人们的厚望成为遗憾的一场比赛时所说: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乔丹

 

拥有「自我同情」的关键就是要明白:你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因为你喜欢、你愿意去做,而不是为了证明自身价值。

 

(2)「自艾自怜」让我们被动接受生活的安排,而「自我同情」让我们积极提升自我、改变环境


当你仍由自己被挫折碾过,相信自己软弱无能,无法改变目前的处境;当你认为一切都是既定的宿命,你只能被动地接受它的安排;当你得过且过,消极避世,不愿提升自己或者改变环境……你便是过度认可了生活中困境和不顺的合理性,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自艾自怜」。


郑爽某些时候的言行其实走入了这个极端。比如当被何炅问到:「作为演员,有觉得特别艰辛的时候吗?」时,她的回答是「我是那种特别不争气的人,我就不拍了」。当被郭敬明继续追问:「那假设导演说这场戏就是得拍,那怎么办呢?」时,郑爽更是回答得干脆:「那我就哭。」


     

然而,正确的「自我同情」应该是明白:面对挫折,你无需削足适履,去做出牺牲式的改变;但你仍然可以通过破茧成蝶的成长来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像郑爽在这段对话中表现出来的这样,明知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却不想着积极地做出改变

 

03.如何做到「自我同情」?

 

(1)学会自我接纳


正如同《与真实的自我和解》一书中所说:


自我同情的最深层含义是对我们自己的每一部分都有同情心。我们同情我们的焦虑,同情我们的孤独,甚至是我们的自我批评。这意味着每一种思想,每一种感觉,每一种行为都被同情所接纳。事实上,当我们学会了对自己的部分感到同情时,我们就会发现,成长和治愈变得容易很多。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用旁观者的心态去看自己。如果你不会那么刻薄苛刻地评价别人,那你也不应该这么对自己。如果你对别人可以怀抱善意和包容,那么请你也这么温柔地对待自己。

 

(2)尝试与他人或者更宏大的事物建立连接感


尝试志愿活动或者帮助他人。你在其中获得的他人的善意和感激,那种你有努力给他人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信念感,可以大大提高自身价值感,带来快乐。


同时,试着每天花点时间接近大自然。种种研究表明,大自然的环境给身体带来的益处,以及那种天人合一的微妙感觉,都可以给心理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3)正念,强化大脑中的「关怀回路」


正念训练的核心,是“不带任何预设偏见”。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的各个方面,都能积极地包容接纳,而不是予以批判指责。因此,达到正念的状态包含了自我接纳的过程。


这听起来复杂,其实操作起来可以非常简单:觉察+描述。


首先安静地停下手中的工作,感受并且询问自己的内心都有哪些情绪。再把你观察到的结构客观、不带评价地描述出来,不要过度解读,不要猜想别人的看法,就是还原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每天写「正念日记」,回顾一天中发生的事件和自己对应的情绪,不要给自己打上「好」或「不好」的标签。

 

04.结语


如果你想要别人开心,就要实践同情心;

如果你想快乐,就要学会自我同情。


     

虽然郑爽不负责任的职业精神不值得提倡,但她这种坦然接受自我,通过「自我同情」调节内心挣扎的心态却值得我们参考。


人生说长也不长,陪伴我们最久的就是我们自己,何苦再自己难为自己呢?时刻记住,无论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是值得被爱的。生活顺利时,「自我同情」使我们安心接受赞誉;生活困顿时,「自我同情」给我们支持,去发现生活中其他美好和意义。

 

原创:舟饭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