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情绪自由,没有那么难!

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日益加重的生活压力,让每一个社会人都有着精神崩溃的风险。很多时候,成年人的崩溃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挫折,也许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学会情绪管理,应该是没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一、

现代心理学解决不了情绪管理问题

现代心理学只能通过观察告诉你有病,却没有治病的良药。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经常会被人提起的ABC情绪管理法到底是否能解决情绪管理的问题。

A(Activating Event)——事件或情境

B(Beliefs)——你对这个事情或情境抱有的信念(即你的态度,想法,评价,解释)

C(Consequences)——结果:情绪结果(比如焦虑),行为结果(比如攻击),生理结果(如心悸,手脚冰凉)

ABC情绪管理法认为导致我们坏情绪产生的原因是B,就是说是我们错误的信念或者认知导致了我们情绪的产生。所以这个方法的思路就是找出那些错误的观念和认知,然后修正它,从而就可以实现情绪管理的目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多看书、多学习、多听听大道理就可以让我们成为情绪稳定的人了。但问题是我们听了很多的道理,却在情绪来的那一刻,什么都抛之脑后了。

而且这个所谓的ABC情绪管理法,还有一个硬伤,那就是如何评价一个观念和认知的正确与否。比如说一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妈妈,因为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经常跟孩子发火,如果我们用ABC情绪管理的逻辑来进行分析的话,那就是“孩子学习成绩很重要”这个认知导致了这个妈妈的情绪失控。

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修正这个观念,如果我们尝试去说服这位妈妈学习成绩不重要,那她会反问“难道我想让孩子学习好”有错么?

这就是问题所在,即使认知是正确的,负面情绪依然会出现,依然会影响我们的沟通交流,影响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情绪并不是由于认知错误导致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等于说情绪管理有困难的人都是傻子。这也是为什么身边人的劝告和安慰通常都没有用的原因,因为他告诉你的道理你也知道,他建议你做的事情你也明白,但是你就是有情绪,你就是做不到。

所以,当你再看到“生气了要深呼吸”这一类的建议时,请闭上眼睛就好了,这就像跟溺水的人说“深呼吸你会浮起来“一样没有用,甚至还会加深我们的自责情绪。

那么到底情绪管理有没有方法呢,当然是有的了,而且是人人都可以轻松掌握的方法,在介绍这个方法之前,我们得先重新认识一下情绪的底层逻辑!

二、

情绪的根源

情绪,也就是我们的情感,它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的情绪需求理论可以完美的解释这个问题。

情绪需求理论:我们的情绪,源于我们的精神需要!

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直接跟我们精神上的需要有关系,如果我们的情感需要获得满足,那么我们就会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如果我们的情感需要没有获得满足,我们就会体验到消极的情绪。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我中了彩票很开心,也是精神需要获得了满足么?是的,你之所以开心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很幸运,就是说想要获得幸运的精神需要获得了满足。

当然你还渴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这个精神需要也获得了满足。试想,如果你没有这些精神上的需要,中彩票又有什么可开心的呢,物质需要本身就是精神需要的延伸!

这也可以解释平常生活中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在工作中忍辱负重,在家里却无法心平气和的现象。那就是因为我们对亲近的人,有着更强烈的精神上的需要,我们更强烈的渴望获得家人的理解、尊重和爱。

三、

这才是真正的情绪管理!

首先,我们终于可以知道什么叫做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了。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很多人都在说要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但是却没人能够告诉你怎样去理解和接纳。很多人说的理解自己的情绪就是指承认自己有情绪,接纳的意思就是认为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这不是废话么?

但是现在我们明白了情绪的根源,那我们就可以真正的理解和接纳它了。你只要理解了情绪背后的精神需要是什么,你就可以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快速平复下来,而且还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再回到家长因为成绩而跟孩子发火的例子上。如果家长认为情绪是来自于自己的认知,那他就会自己陷入纠结之中,难道我希望孩子学习好有错么?如果家长认为情绪来自于孩子成绩差这个事实,那他就会把情绪宣泄给孩子,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只有在他认为情绪源于精神需要的情况下,他才能做好情绪管理。因为他认为情绪源于自身,所以首先他就不会把情绪宣泄给别人,然后他只要略一思索,就能明白自己生气是因为“爱孩子”,那他就可以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平静下来,然后用爱的方式跟孩子好好进行沟通。

当他经常这么想的时候,他还会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爱孩子”是父母的精神需要,跟孩子的成绩无关,那么他看孩子的时候就总能心中充满爱,也自然能够培养出一个精神健全、人格完善的孩子。

其次,我们也可以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情绪了。


情绪需求理论可以解救所有的玻璃心,而且还可以让玻璃心转变成真正的高情商。

我们如果认为情绪是由于认知导致的,那么别人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他在反驳我们,如果我们认为情绪是由事件导致的,那么别人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他在指责我们。这样的话世界就一点儿都不美好了,一点儿都不和谐了对不对?

那么我们如果认为情绪源于精神需要,那么别人的情绪就变得可爱了,就变得没有攻击性了。因为别人的情绪源于他自己的精神需要,他的情绪只是在表达自己的精神需要而已。

明白了这点,自然你就不会被别人的情绪带动,相反,你的敏感可以帮你更好的察觉到对方的需要,从而表现出高情商。

比如当你女朋友跟你生气时,你可能会觉得她无理取闹,但是现在你明白了,她在表达“爱的需要”,是不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为什么女生不喜欢听你讲道理,因为她在表达爱的需要,你却给她讲了一通道理,她能满意么?

这就像是她说我渴了,你说吃个馒头吧。她很生气的说我渴了,你说这个馒头是杂粮的,热量低不长肉。她能不生气么?

再者,这个方法还可以让我们告别那些所谓的人格障碍。


所有的人格障碍都是由于误解了自己的情绪导致的。以回避型依恋人格举例,这一类人群表现出回避亲密关系的倾向,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亲密关系,而是因为亲密关系中的“精神需要”没有获得满足。

在情感匮乏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会因为儿时的经历,认为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家庭是让人压抑的,从而会回避父母和婚恋关系,但是回避并不能让这类人感到幸福,因为内心中的精神需要不会磨灭。这就是矛盾的地方,一想起父母或者婚姻生活就感到压抑痛苦,同时内心又渴望获得“爱”。

只有重新认识到自己感到压抑和痛苦背后的精神需要,才能真正摆脱这中矛盾和痛苦。那就是为什么儿时的记忆让自己痛苦,原因就是自己需要爱的呵护。想通了这点,情绪和精神需要就合一了,自然就不矛盾了,而且还会收获追求幸福的动力。

同样,很多现代心理学给定义的人格障碍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进行自我梳理并实现自愈。

最后,我们不仅可以实现情绪管理,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情绪的力量。


情绪确实没有积极和负面之分,即使糟糕的情绪带来的也是积极的意义,因为它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满足自己。

而且情绪的力量要比理智的力量更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人在困境中可以爆发出更强的意志和力量。

所以,当我们能够做好情绪管理,不被负面情绪拖累,甚至可以将负面情绪转化成自己的动力,那么人生的光景是不是可以更上一层楼了呢?

更多情绪管理的干货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情绪自由之路。
原创:梁帆3.0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