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处于哪一种状态之中呢?|存在性冲突的遇见

新年好!


休息了许久,一个恰到好处的冬季假期,伴随着春日复苏,想着也该从这意犹未尽中出来了吧,可心里依然有些许蛰伏在昨日,这也许就是存在性的冲突。

有时候外界的吸引,扰动着我们的欲望,引导人们不断地向前拓展,而有时候,我们就只是需要独自的空间、时间,去存在于当下,与那种孤寂、清冷共处,与内在的自己呆在一起,倾听我们真实的声音,给予自己滋养和力量,等我们歇息够了,再次出发,然后循环往复……


恰如这冬去春来的四季更迭,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生生不息。


可问题是,往往人们的焦虑、恐惧与不安就发生在这些本该自然升起而落下的“有时候”。


那些长期处在不断努力,不停追求更好更完美的人,当他“有时候”突然感到疲惫、沮丧时,一股恐惧感油然而生:“我是怎么了?我怎么可以这样?我的动力去哪里了?我不可以这么丧,这么颓废,我应该要继续努力奋斗,我不可以停下来!……”


这可能是他非常熟悉的自我评判模式,当他“有时候”需要暂停休息时,就会自动的冒出来,将他的存在状态打击的一无是处,让人陷入无尽的内疚与自我否定之中,消耗着本该享受的自在而深刻的独处状态。

于是,这个“有时候”被抑郁、无力感所取代,抑或是烦躁、易怒的状态,内在的情绪过程被人为的抗拒所激起,将人卡在了当下。


追求更好并没有错,这是人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体验内在价值的来源,只是这种不允许暂停,对于停下来的自己存在较大谴责与愧疚感的人来说,这种“有时候”的状态,就像是你无法接纳的一部分自己,一种从外向内看自己的角度,彷佛有一个居高临下的声音在对你说:“你还不够好!你不配休息!你还需要更努力!你不应该变得懒散、停滞,你太自私了,你要赶紧迎头赶上啊……”


此时,当内在的情绪开始升起的时候,不论是突然的抑郁或是烦躁,我们能否尝试暂停下来,向内听听我们的情绪是在表达什么?


低落、无力的你,也许是在表达“都是我不好,我还不够努力,是我让你们失望了,我应该更努力一些的,我很难过自己变成了这样,我很失败。”


这时候,你需要的可以是:给自己放个假,一首你喜欢的轻音乐,一次冥想,一趟旅行或是一顿美食等等,拥抱你的脆弱与无助,暂停下来,寻找可以让自己获得力量和支持的事物或关系,给自己时间,从这种状态中自然的走出来,不去对抗,更不要自我评判。


烦躁、愤怒的你,也许是在表达:为什么我已经这么努力了,你们还看不到我!我怎么做都达不到你们的标准!我很累了!为什么不能休息一下!我很委屈也很生气!”


这时候,你需要的可以是:在你感到委屈与不满的关系或事件中,去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或者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充分释放你体内的能量,也可以是其他能让你感到放松与自在的事物,总之满足自己的情绪表达,而非压抑它。


“你生来珍贵,

要懂得无条件自我接纳,

不要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只要求更好地成为自己。

真正能够欣赏你的人,

欣赏的永远是你骄傲的样子。”

——罗伯特·纳伯格

“不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为自己!”


这是从“不断前进”转入“存在”状态时的你,给予自己最好的祝福,你原本的样子已然足够好,你值得拥有当下的一切。


还有一种,可能是卡在“存在”状态中的一些人,对于他们来说,外界是危险的,充满着不确定性,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停滞不前,一切都是可有可无,努力更是徒劳,似乎命运只有一种存在的可能性,丧失了自由意志。


看起来同样是“存在”状态,二者却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开头所说的“存在”,是一种从不断“前进”中允许自己暂停,和自己连接,然后再次出发的状态;


此刻的存在,却是一直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放弃了外界,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或者只允许自己尝试很小一部分的可能性,是一种自我放弃或者自我限制的“存在”。


对于这种“存在”来说,他们放弃掉的可能是内在对于冒险的恐惧,对于向外拓展的不安,或是对于存在于世的丰富可能性的自我抛弃。


本期奇葩说的辩题:“如果20岁的你有一夜成名的机会,该不该要?”,这个“该不该要”,也许可以改成“敢不敢要”


这里不谈“一夜成名”这类极少数的特例,我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机会”,可能是一份让你获得职级晋升的工作,一场突破自我的舞台展现,一次充分表达你内在感受的时刻,或是一段深入的亲密关系,你“敢不敢要”


当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机会摆在眼前时,人类对于危险的本能反应,会迅速调动我们的注意力,根据以往的生活经历与认知,大脑高速运转。


此时注意力只锁定在结果的人,在担心和恐惧之下,会启动思维层面的自我保护,那个未知的可能存在的失败或者打击,让我们退缩,于是轻易的丧失机会,放弃其他的可能性,选择停滞不前。


而注意力锁定在过程或体验本身的人,尽管也同样带着恐惧与不确定,依然愿意去试一试,即使失败,即使看起来徒劳,没有意义,但他们打破了停滞状态,在探索的过程中前进了。

这种敢于冒险的勇气,并非提倡一味地不计后果与得失,只是对于那类总是处于“存在”状态的人而言,“有时候”从舒适、安全的状态中走出来,放下大脑层面的恐惧、迟疑,遵从你的直觉,鼓起勇气,纵身一跃,让你的“前进”与“存在”状态流动起来,让生命的体验丰盛起来,也许你会发现,由你自主选择的生命,比起宿命来说,更为自在和灵动。


“你必须离开自己的舒适之城,

踏入直觉的原野,

在那里你会有神奇的发现。

那就是发现你自己。

——艾伦·阿尔达


无论是努力前进的“我”,亦或是存在于当下的“我”,都是我们内在的真实需求,是需要被看到和尊重的生命本身的状态,接受并臣服于当下的能量,享受每一刻的存在,同时拥有创造与改变的勇气,是整合存在性冲突的开启,是让我们的生命力得以绽放的途径,更是一场伟大的冒险之旅!

“生命是一个礼物,接受它,打开它,赞美它,使用它,享受它。”


在这又一年的春日时光中,祝福你我!

来源:个人公众号:照心心理(id:zhaoxinpsy)
文:赵昕  (探索生命内在本质的通道,真实而自由,缓慢而坚定)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