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快乐?

你为什么不快乐?


我知道,这个问题问出来后你一定有很多想要表达让你不开心的原因。


是今天早上明明有提前很久出门,想为这个月的全勤奖划上完满的句号,谁想却遇上临时修路,从未有过的大堵车导致你上班迟到晚打卡错失了本月的全勤奖。


还是满怀期待等了半个多月到手的新衣服严重的图片和实物不符,难得下班后一小时的放空时间却用在和商家争论上。


最终结果是商家笃定衣服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穿衣服的人。


又或是好久没跟妈妈打电话,妈妈接通电话后却又是对你使出了催婚,催生,跟邻居家孩子做对比这三连发猛烈攻击。


让你准备好的温情小剧场结束在了帷幕拉开前,只能不耐烦的匆匆挂掉了电话。


我们会发现,这些算不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的“小事情”的严重性,远远被我们的消极情绪放大了事件本身的影响力。


想要学会快乐,我们就要先来了解它最大的敌人—悲伤。


自我控制是指用自主行为去改变命运,悲伤则源自于自我控制力不足而产生的无助。


孩提时代就会因为吃不到喜欢的雪糕而哇哇大哭,中学时代会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暗自流泪,工作后因为独自加班至深夜看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哽咽。


从嚎啕大哭到默然流泪再到独自哽咽,这是我们逐渐脱离无助而获得了自我控制的历程。


现在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或听到身边的人提起抑郁症,大部分人的认知停留在抑郁症就是不爱说话,经常哭泣,意志消沉。


可实际上,真正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却不局限于这些临床表现。


心境低落是抑郁症的最初表征,是我们的悲伤在无法控制后划向抑郁症的起点,抑郁症是悲观的终极表现。


尽管抑郁症已经可以通过心理分析法或者生物医学法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最终取得的成效一方面取决于问题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药物所建立的迷幻世界。


不快乐的状态不能完全依赖药物来解决,先不说百忧解之类的药物在青春期前是毫无作用的,更重要的是使用药物不当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预计的。


悲观思维常态化的人会把一点点不顺利直接放大转变成大灾难,这种想法会使更多“灾难”再度降临在我们头上。


悲伤的预言之所以能自我实现,是因为这种想法使我们陷入抑郁状态,限制我们原本能发挥的能力。


悲观不同于其他人格特质固定不变,悲观的思维模式也并非永远不能改变,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思考模式。


塞利格曼认为,想要真正的让自己快乐起来,并能够用这种快乐抵抗不分时间地点袭来的负向情绪的方法只有一种—习得性乐观。


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困境时,会认为挫折只是一时的,造成失败的原因也绝不能仅仅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低下,而暂时的恶劣环境更像是一种挑战。


习得性乐观是从思维上扭转我们的看法,改变我们对自身的评价与认知,降低无助感并提升自尊。


如果在青春期之前能够教导儿童习得性乐观,那他们就能够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应对悲伤情绪时采取更有成效的策略。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将这种策略应用于外界给予的首次否定后,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会越来越好地将之用于一切情绪陷阱之中。


乐观的技巧不单单是对自己说鼓劲打气这种早已被证实没什么用处的话。


习得性乐观的主要技巧是在失败的情境中改变具有破坏性想法。重要的是在你失败的时候学会运用“非消极的思考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件事情的结果重新归因,把失败的原因进行合理化,并且给学会找理由找借口,第一时间劝慰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同时,我们也可以停止思维,转移注意力。如果觉得自己难以控制消极想法的出现,那么就把坏情绪写下来。


写本就是一种发泄方式,譬如有的人把自己的情绪记录在日记本里,写完之后就会觉得无比轻松。


我们之所以会被坏情绪影响,正是因为没有把这些情绪合理抒发而导致它在脑中反复萦绕。


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相比较而言,反驳是更加能够应对悲伤的方法,有效的反驳能够阻止以前产生过的悲观想法再次出现。


合理的反驳方式是,首先正视已经或者即将发生的不好的事,把自己对事件本身产生的不好的想法和预设的后果进行梳理,认清自己的态度。


然后举证自己的悲观情绪产生是由于反应过度,再通过具体的辩驳言辞对不好的想法一一反驳。


最终,要学会运用经过反驳后的合理信念激发自己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把本身的绝望转化为希望。


这种合理反驳不同于简单的“积极思维”,积极思维只是劝导人们尽量去相信乐观的话,这些乐观的话往往建立在夸张的基础上,而习得性乐观则是要求实事求是。


有科学家认为: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长寿。


尽管这一观点早期因为无法通过严密精确的科学实验去进行验证,而被大多数心理学家否定。


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都相继发表报告,从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证明了乐观的人更不容易生病,因为乐观可以使你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促进免疫系统强健有力。


且乐观这一因素在45岁以后会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如果悲观耗尽了的免疫系统,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乐观是战胜生活中一切挫折的万灵药,我们需要平衡悲观与乐观,审时度势的利用乐观运作机制,完成设定的目标,使自己的能力得以发挥。


乐观的能量以及作用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只要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积极信念,能够对自己的一切状态赋予积极关注,那么快乐就会永远伴随我们身边。

文:艾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受过多种心理疗法的系统性长程训练,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自2018年开始,专注于“焦虑治疗”这一主题,累积了大量的焦虑症的治疗案例,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焦虑治疗方法。自2020年开始,于网络上撰写焦虑为核心的心理学科普文章,并主理心理学公众号“焦虑与超越”。)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