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以来的不成功,可能是因为成功恐惧 | 心理词条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有些朋友要笑了:笑话,谁会害怕成功啊,谁不想成功啊,谁不做梦都想成功呢,尤其在这个“成功”辈出的时代。


一、

阐述定义

成功恐惧指害怕在竞争的环境中取胜。

这样简单的定义,估计大家还是没有切身感觉啊!


那我们就换个与之相近的,大家熟悉的说法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句话出自三国李康创作的《运命论》。原文摘取如下:


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


这段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忠直的言行触犯君主,独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之势就是如此。所以树木高出树林,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德行高于众人,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前车之鉴不远,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


然而志士仁人,还要踏着忠直之路进行,而不后悔,还要坚持独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要以此实现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声名。


从这里,我想大家多少能感受到通向成功之路的“艰难困苦”,成功之后将可能面临的“四面楚歌”,以及如要继续保持本色的“艰苦卓绝”了。


二、

背景/来源


成功恐惧马蒂纳·霍纳(Matina Horn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马蒂纳·霍纳(Matina Horner)认为,成功恐惧适用于女人而不适用于男人;它是人的一种稳定倾向(性格特征)。

一般成功会给人带来愉快欢乐, 但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或具有某种性格特征的人, 在产生愉快欢乐情绪体验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恐惧的心理状态。比如,比男人还成功的女性,会被认为失去女性的气质,并有被社会抛弃的危险。


后来的研究,对成功恐惧是女人的性格特征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这也许是男女身上都有的一种性格特征。


我个人也认为,这是男女身上都有的一种性格特征。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个环境是对所有人都存在的,不管你是男是女。不同的是,可能女性要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因为女性的性别本身而带来的压力。


三、

案例分享


美国这几年制裁华为及中国一系列企业的做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例子。


虽然表面上是“美国”这个国家,和“华为”这个公司的开战,但实质上背后主导国家和公司的是“个体人”啊,所以,实质上是一些人,对另一些“成功人士”的打压和迫害。如此,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的非法拘捕就顺理成章了。


也许有的朋友要说,如果华为是美国的公司就不会被打压了。不可能啊,要知道还有反垄断法在那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这方面的例子也太多了,不胜枚举。我们感受更多的可能是对“强于我们的人(成功者)”的一种嫉妒、挑剔、指责等。


睿智的“成功人”,想出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策略,这是对自己成功之后,怕引来“杀身之祸”的一种主动、智慧的防御。


“成功者”通过“低调做人”,让“不成功者”获得心理上的一种“平衡”,来“中和”自己“高调做事”给不成功者带来的“攻击”、“仇恨”和“嫉妒”等。


四、

相关科普


1、人是群居动物


群居动物以群体为生活方式,在生活中都以集体为单位,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协助。所以每个个体,或者说人类都无意识的认为,和人类集体一起生活是“唯一”的模式。由此,兴起了部落、民族,村庄、城市和国家等各种人类组织。


2、人又是社会性的动物


社会是人类这个群居动物存在的“大背景”,而这个“大背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由人类推动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人类的发展。


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既想“跟上”它的发展、“推动”它的发展,体现自己的“贡献和价值”,又担心与它“格格不入”,遭遇拒绝和抛弃。比如超前了,滞后了,或特立独行。


3、人类的资源相对于人的需求,或欲望来说始终是有限的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个体的多占有,就预示着另一个个体要少占有。占有的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肯定会激起少占有的人(失败者)对多占有的人(成功者)的愤怒不平。并有可能将这种愤怒不平“付诸行动”。


4、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这是人本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


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免不了他人的“自我实现”会妨碍、阻止了“我的自我实现”。如同网上曾经流传的高考大数据的分析,“一分甩掉一操场”人的说法。


必须生活在群体中的“人”,必须要立足于社会的“人”,必须要参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人”,导致“竞争机制”不得不在人类这个群居动物中产生啊。


而“竞争”产生的后果,又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竞争胜利者(成功者)不可能不遭到竞争失败者的“攻击”—-言语的和行为的。


因为:竞争的结果,对成功者,或失败者来说,可能都意味着“生死”—-生物层面的、精神层面的,以及社会层面的,或许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层面的。


当希望成功和害怕成功发生冲突时,便会出现进取动机的抑制—-恐惧成功;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有人会 “勇敢得”去争取成功呢?


这或许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社会人际环境及个体具有的某种性格特征了。


还是以华为为例,由于这个“大环境”鼓励竞争、奖励竞争、保护竞争胜利者。竞争胜利(成功)带来的正面效应,远大于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在这里,竞争不是问题,成功不是问题。剩下的可能就是竭尽全力的去拼搏成功吧!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公司营造的管理氛围是“竞争胜利者就会被迫害”,下属如果比领导有能耐,领导就想方设法的把你挤走,那“竞争胜利”(成功)者,考虑更多的可能是如何“保全”自己,而不是如何“成功”了。


是否敢于“成功”的个人的某种性格特征,也正是在类似这样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形成和维持的。


五、

个人见解


他人眼里的“成功”,社会意义上的“成功”毕竟是有限的。有时,竭尽我们的全力,恐怕也难以达成他人轻易达到的“成功”啊!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内在”是不同的啊,虽然我们的生理结构大同小异。


如果你能“承担和享受”他人眼中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带来的“一切”—-好的和不好的,那就勇敢的去追求,去实现吧!


如果你不能“承担和享受”他人眼中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带来的“一切”—-好的和不好的,那你就在自己的人生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吧!


如果你不想“承担和享受”他人眼中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带来的“一切”—-好的和不好的,但自己又特别渴望取得他人那样的成功,那就去做心理咨询,进行自我成长吧!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从这个方面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就是一种“成功”啊!

原创:心玥诚服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