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有时候自己忘了聆听 | 越吵越爱的沟通指南

伊能静和秦昊之前参加一个真人秀。在节目的第一期,伊能静的眼睛肿得睁不开,坚持照顾孩子一天后,晚上跟丈夫秦昊沟通。她认为丈夫没有把她的病当成一回事,在一旁玩手机。柔声细语中带着一丝丝指责和无奈的味道。

但丈夫坚持说自己有关心伊能静的眼睛,问了三次以上,还说幸好参加了节目,节目剪辑到时候播出来看我有没有问过你。烦躁中掩盖着愤怒。

后来节目立刻播出了片段,秦昊确实有问过几次伊能静眼睛情况。

所以,秦昊觉得自己已经表达了关心,而伊能静却没有感觉或者没有听到。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伊能静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里有反思过自己,只顾着“说”,而忘了聆听。

真的是这样吗?

1、双方表达方式不同,情绪流露不对称引发争吵

两人争吵,关键在于说话方式的差别:工具性和表达性。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现在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男性在说话时更倾向于讨论一些客观的、不带私人话题的内容,语气语调都像塑造一种“我很有把握、果断有力、很有权威”的形象。大多数男性的沟通是带着工具色彩的,比如给出明确的指示。

秦昊的第一次关心,一开始就像下命令一样说:“看一下你的眼睛。”

伊能静说:“还是不行。”

秦昊则下了判断:“还是肿,但是没那么严重。”

秦昊第二次关心时,命令和判断连着来:“看一下你眼睛,没事了吧。”

伊能静说要去看医生,有时候这种情况拖了一两次也好不了。

而秦昊则说:“吃个香蕉吧,带上,对身体好。”


也许秦昊真的是关心的,但这种工具性的说话方式,听不出情感的流露,也难怪伊能静说她没有感受到关心。

如果是表达性的说话方式又会怎样呢?

表达性的谈话大多出现在女性之间的谈话中。女性交谈的内容大多是跟情感、人物相关的,而说话风格更加倾向于间接的、试探性的,用模棱两可的话来缓和一下主观意见,或者用提问的语调来陈述某件事情。


所以,伴侣可能需要表达性的说话方式,才感觉到里面的情感。比如:

“我看看你的眼睛怎么样了啊?”

或者——

“还是有点肿,好像没那么严重了呢。”

听到伊能静要去医院,秦昊建议带香蕉。


这种表达关心的方式,就像是很多男性听到女朋友痛经时说的:“多喝热水。”

表达关心的方式可能是:

“要去医院啊,听起来你感觉很难受。怎么样?我可以帮忙些什么嘛?”

当然,不能绝对地说男性就是工具性的,女性就是表达性的。有些人可能会有双性化表达,或者不符合传统性别想象的表达方式。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习惯于工具性表达的人,其实更加容易感到孤独。

不过,双方表达方式不同,情绪信息传达就不对称。如果一方期待伴侣有某些情感流露,对方却工具性地说话,难免会引起争吵。

2、怎么吵才能让感情升温?4个关键要素


争吵,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只要我们把握好4个重要因素,我们就能一边争吵,一边为感情升温。


这4个要素包括:准确传达信息,积极聆听,出现争执时礼貌而克制,最重要的是,明确表示对对方观点的确认和尊重。Stanley等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练习这些技能,甚至可以让陷入绝境的亲密关系起死回生。

我们通过几个明星夫妻参加真人秀的争吵场面,说明这些原则如何运用到沟通中。

01. 使用XYZ句式,准确传达信息


一些夫妻在抱怨的时候,不会只讲一件事情,相反,他们会同时提起好多个问题,以至于忘了最初提了什么。所以,偏离主题是争吵中很常见的特征,从一个问题吵到下一个问题,没有一个问题能解决,变成了单纯的情绪宣泄

陈建斌在等蒋勤勤出门的时候,言行表情都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蒋勤勤叫他去关另一个门时,他破口而出:“神经病啊,这窗户也关不了……大窗户敞着,关门有什么用”。

蒋勤勤不高兴了,在车上哭了起来。一会儿说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在收拾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当时蒋勤勤怀孕,肚子很大了),一会儿说陈建斌在甩话摆脸色,一会儿说经常不关门。

最后情绪激动还用了“总是”/“永远”句式:“你永远都是这样……要别人帮你擦屁股”。

这种类型的争吵,最后都会演化成把问题普遍化

“你总是这样,从来都不……”

或——

“你永远都这样,从来都……”


偏离主题的争吵不利于问题解决,下次还会出现同样的言行而且还容易激起对方的防御心理——听不进抱怨的具体内容。


更可行的表达方式是,具体描述某种可以改变的行为,同时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具体的感受,这样能助于双方的沟通。

我们可以使用XYZ句式,进行精准表达。

“当你在X情境中做出Y行为时,我感到Z感受”。


例如:

“我当时在忙着收拾东西,你在旁边没有帮忙,表现出很不耐烦,我非常难过!请你去关门,你也不愿意的样子。这些事情让我觉得,做事情是我的义务,我会感到愤怒。”


02. 积极聆听:通过“复述”的方式,尝试理解对方的意思


积极聆听,不只是听,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我们需要准确地理解对方说了什么,而不是瞎猜;第二,向对方表达我们在意他说的话。


通常,我们会通过“复述”(用自己的语言重复对方的意思)来确认我们是否听懂了,同时表达我们真的在意。


大S在吃饭的时候,问汪小菲是否还有饭。

汪小菲有点惊讶地了一下,说还剩下一点点。

如此,大S大概又感觉到了汪小菲想控制她的食量,于是问:“你为什么那么怕我吃东西啊……然后我不吃东西,你又一直问我要不要吃什么。”

大S反复问了几次,汪小菲说没必要暴饮暴食,过极端的生活,应该健康饮食。

大S觉得自己饿就吃,不饿就不吃,没什么问题。汪小菲最后只好说:“随你啊。”

听到这个回答,大S生气了,说:“我的人生随你不随我啊。”

这段对话似乎传递了两个信息:①大S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且觉得没有什么问题;②汪小菲想通过“控制”来帮助大S有健康的饮食方式,不要暴饮暴食。

两个人好像都在讲同一件事情,又好像各说各的观点,说暗语一般。

其实对话时进行“积极聆听”,或许就能更了解彼此,知道对方真实的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而有一方有一点点改变。


例如,当伴侣说:“我想吃的时候,你又怕我吃;我不吃的时候,你又问我吃不吃。”甚至发出了灵魂拷问:“我的人生随你不随我啊。”

这时候我们可以回应:

“我想调整你的饮食习惯,不过这好像让你觉得我在‘控制’你,你感到不愉快,是吗?”

或者,当伴侣说:“我觉得我们可以更健康的生活,不用要么不吃,要么吃很多。”

这时候我们可以回应:

“听起来,你是希望我改变原来的饮食习惯,觉得之前的不好,对吗?”


03. 守礼而镇定:先处理愤怒情绪,再来清晰表达

在争吵升级恶化之前,化解矛盾是非常有益于亲密关系的,但确实不容易做到。人一旦愤怒起来,头脑里根本想不到这些技巧。

钟丽缇和张伦硕在荧幕上就呈现出好几次火山爆发式的争吵。

张伦硕洗澡前让钟丽缇帮忙遮一下,她却随手拿纸巾挡住摄像头。

张伦硕生气了,钟丽缇说知道了,下一次会注意了。

但张伦硕还是很生气,一边骂钟丽缇懒,一边跑去跟妈妈吐槽。

钟丽缇不爽了,去跟张伦硕理论。张伦硕说:“你就是故意的好吗,你认真点好吗!”

愤怒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她是因为懒吗?如果懒的话,她也不会随后就马上去做饭。她是故意的吗?谁会让自己的老公暴露在镜头之中。但是,愤怒会让人口不择言,“痛恨”伴侣的行为。

这时候,我们可以及时告诉自己:“我好像被愤怒控制了观点。”

然后寻找愤怒思维的对立面——她说她不是故意的,我想知道为什么,而不是反复讥讽对方。


如果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立刻暂停

“亲爱的,我太生气了,给我10分钟冷静一下再说。”


04. 尊重和确认:承认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尊重立场(不代表一定要赞同对方)

亲密的两个人,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分歧。

吴京和谢楠之前没有一起炒过菜,炒着炒着就吵起来了。

吴京说谢楠在旁边唠唠叨叨的,指挥特别多,说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行。

谢楠愣了下,她反驳说,这菜式不就是按照你的做法做出来的吗?

他们的这个对话循环了几次。

然后谢楠说:“全是按你的来呀……我只是说不要把鸭血、鸡血全倒进去不行吗?”

没等谢楠说完,吴京打断了:“不说了不说了不说了……我累了。”

最后,谢楠说:“那你弄吧。”

吴京也退让了:“你弄吧。”

谢楠认为自己是在厨房里正常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而吴京觉得自己一直被否定。


谁也没有确认谁的观点和情绪,差点不欢而散。

这样的对话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伴侣明显表现出了自己被否定的“不满”情绪,而对方好像没有意识到,用“否定”来回复


“没有啊,都是按你的想法来的啊。”


这就是没有听到伴侣的情绪,难免再一次触发情绪,陷入循环。


或者想用“赞同”的方式破局:“好吧,就这样吧。”结果彼此相互推脱,还是陷入循环。


这时候,伴侣需要的是对方的“确认”,承认彼此观点的合理性,表达尊重就好,不一定同意对方的观点。

例如,我们可以说:

“嗯,你是觉得我在旁边提了好些意见,影响了你自由发挥,还让你觉得有点慌了。我明白你的感受了。其实我是觉得两个人一起做饭,大家都可以有不同意见。那我们这次看怎么一起做好来。”

结婚或同居后,是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重新组合在一起,彼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大到怎么管理家庭经济、教育孩子,小到怎么挤牙膏、炒一碟青菜,都容易发生冲突。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或许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包容彼此,时间长了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吵起来。

知名艺人林永健说:“如果你们一个月只吵一次的话,你们是朋友;如果一个星期只吵一次的话,你们是情侣,如果你们天天吵还不分开的话,你们才是夫妻,真正的夫妻!”

3、很多人都忽略了,争吵的最终目的是合作

心理学者Canary和Miller认为,不管两个人之间有多关心彼此,总是会发生分歧和争执的;而且他们越是相互依赖,要共同协调的活动和任务就越多,冲突就越容易发生。

两个人相处时间越长,共同行动的事情越多,就越容易发生争吵。

原因之一,两个人的情绪、喜爱的事物,偶尔都会有差别。


在共同生活时,彼此会有看起来难以琢磨的期待。比如明明期望伴侣可以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但当对方忙碌起来、忽略了自己时,终有一天会因此而感到冷落而失望。

如《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的助理工作终于克服种种困难,在职场上越来越受女魔王上司的重视。安迪一直期望熬过这样艰难的时刻,因为只要获得马琳达的肯定,以后可以更顺利地转到其他媒体工作中。纳特最初也非常支持安迪的决定。

但忙碌的工作使得安迪参与朋友聚会的时间少了。有一次还来不及共同庆祝男友纳特的生日。最后,纳特提出了分手。

原因之二,两人的亲密关系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一方面,人们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独立而自主;另一方面,人们又希望可以依赖别人,在他人帮忙或代替某些行动时,寻找归属感。


就如,在某个综艺节目里,男方想带女方出国,并且说由男方家里出钱,钱不够就向朋友借:“我想一个人出国太无聊,把你叫上也挺好的呀。”

但女方却不想出去,觉得现在大家才刚毕业很年轻,需要为自己以后打拼,而不是把彼此捆在身边。

之前男方还曾经向家里借钱开奶茶店,叫女方不要去其他地方兼职了,过来一起创业。但男方其实没有认真开奶茶店,于是女方并不同意,觉得男方做这件事情只是为了拴住她。

女方想要分手。

女方说,男朋友开奶茶店,天天开着空调在里面打游戏

吵着吵着,他们都吵分手了。

因为彼此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期待,于是就产生冲突,冲突引起了争吵。


所以,争吵应该是为了解决问题,找到合适的方式共同相处!

结 语

文中提到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是单独使用的,更多时候是穿插在我们每一次对话里。文中举例只是探讨不同的情境脉络,我们会有不同的技巧应对,但这4个原则是不变的。

运用这些沟通原则,我们能进一步明确彼此的情绪、想法,对彼此的理解多一分,我们的生活融洽程度就多一点,越吵越亲密。


毕竟,我们争吵的最终目的,是要携手共度未来啊。


-END-
作者:察析,中级社会工作师。用社会科学写出生活,在觉察中寻找独立和自由。欢迎关注,共同探讨。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