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为何总是“爽不透”!


01


你多久不做这些事了,记住,是你一个人:


去咖啡厅喝咖啡

深夜泡吧

看电影

一场随意的旅行

K歌

漫步公园

坐过山车、碰碰

或:


去城市另一端享受美食


一个下午的读书时光


见个多年未谋面的好友


为自己买礼物、鲜花


开怀大笑、失声痛哭


这是我随便写的12项,若你超过1年没做过其中3项,那你过得并不爽,还有点无奈。


若超过2年,我敢断言你活得很压抑。若一项也没做过,压抑就成为了习惯。


就是说,你并不能直接意识到自己在压抑。


再次强调:是你一个人,且不存在目的性,就是单纯想去做。



为什么强调一个人呢?


因为所有不是你一个人的行为都在“照顾他人情绪”或“通过别人满足需求”。


比如约好友看电影,往往是你先产生某种“需要”,然后通过对方满足。比如陪家人旅行,你的爽是建立在他们开心之上的。


那为何又是中年人(泛指30-45岁)呢?


两个因素:


第一,“不得不”压抑。


中年人活在夹缝中。


假如你是位职场妈妈,你要面对:工作的力不从心、同事领导客户各类关系、孩子作业辅导、一日三餐,家长群、补习班,还有他的叛逆,也要面对伴侣的不理解、父母的疾病、要面对走样的身材、皱纹与白发、以及各种单调沉闷……


这都不以意志为转移,你还要挤出笑脸与耐心,让人看起来是个称职的“角色”。当咬牙坚持成了习惯,脾气被岁月磨平,偶尔的怒火还要反省时,人一定会压抑。


第二,“不得不”知足。


那么,压抑了怎么办?答案是:合理化压抑。


比如:再难的日子不也熬过来了吗等退休、孩子考上大学就好了那个谁谁谁还不如我呢身边的人都在这么做啊都这把年纪、这把岁数了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甚至会反问:“什么?这有什么不对吗?!一切不就应该这样吗?”


以上都是在为压抑的“糟糕情绪”开脱,以此告诉自己:这样有吃有喝有房有车就不错了,还想怎样,知足吧你!


02


但是,当有人活得很嗨、很爽、很疯狂、很浪漫时,你也总会羡慕感慨。或心生嫉妒:“切,这有什么!”,或安慰自己:“别想那么多了,实际点,赶紧给娃做饭去!”。


这都在反应你的渴望。


所以,你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你在怕什么呢?看起来在怕“别人的评价”。

比如第一棒喝:“你怎么这么矫情!”


曾有同学对我说:“你太矫情了”。“一个大男人,还经常自己看电影、泡吧、K歌、拍那些花花草草、还写诗。”


我知道他内心在说:“作为中年男人,你不是应该感到生活沉重吗?不是应该为养家糊口、升官发财而疲于奔命吗?怎么还这么洒脱?


我顿时觉很骄傲。

但凡你享受且又不太符合主流的,都会有人说你“矫情”,说你不切实际,竟捣鼓些没用的。

记住,当别人这么说你,你也要像我一样自豪。


因为这个人只是“活着”,而你却在“生活”。这与钱关系不大,是观念问题,就算你没钱去拉萨,也可以去南郊那个小野湖啊对吧。

第二棒喝:“你怎么这么自私!”。


我鼓励“自私”,这不是见死不救不善良,前提你要自救。


被过度誉为“无私”的人,潜意识都是自私的。


只不过他太恐惧看见这一点了,只能终生打着无私幌子避开,要不你对他说:“那次觉得你有点自私”,他会立马崩溃。


别学孔融让梨,他在成年后被曹操所杀,就是因为压抑多年的愤怒四处释放的结果。


一个真正奉献者,是不在意别人眼光的,但凡利用种种途径让别人看见自己的无私,让别人感恩自己奉献的,都是自私。

所以,有人说你自私和矫情时都要引以为豪。

之所以你也不接受,是因为你潜意识“引以为耻”。


换句话说,看起来你在意别人评判,其实是在意自己的评判。


众所周知,这与早年养育有关,不允许的声音是别人“教育”的结果。


你违反这些“教育”的代价太大了,比如被羞辱、被责骂。


你怕的是再次陷入被孤立的恐惧。这个模式残留到今天,就算活得苟苟且且,也算安全,哪里还奢望“活出自我”呢。

03


所以,就算你偶尔“爽一下”,但也总是“爽不透”。


爽不透”有以下5个表现:


1、会为奖励自己、报复他人才去爽。


比如奖励:完成业绩就去趟大理得了奖金要美餐一顿学习一下午晚上要看场电影甚至用别人奖励自己,比如孩子考进前十,我要去做个高端护理。


再比如报复:你忘了我生日,我要给自己买项链你辍学了,我要去做喜欢的事了你出轨了,我也要偶遇一夜情潜台词是“爱咋咋地”。


这些奖励与报复都是“交易”,不是真爽,甚至爽完后更孤独、更落寞。


2、爽完了自我惩罚。


天哪,我居然睡了一下午,晚上得加班!


都旅游半个月了,接下来半年我一定努力学习!


给自己买那么多衣服太败家了,赶紧做家务去!


居然对别人动心了,不行,赶紧多陪陪伴侣!


这样的爽最难受,就像吃顿饭吃不饱,潜意识在说:“你怎么可以这么爽!必须要受到惩罚”。


这会让你想起小时候很多事情吧?比如玩一会儿被罚站、看电视被罚洗碗、看课外书被罚抄写50遍……


3、不敢“独爽”。


比如:买好东西必须也要给孩子买看完电影必须陪爱人再看一遍旅游完还要再带父母旅游一趟不管他们是否真需要,反正你做了自己就舒服了。


潜意识在说:“你看我感恩吧,我是个乖宝宝吧”不敢独爽会被强化,因为你让他人感到了爽,继而感激你、褒奖你。


不敢独爽是因为愧疚。愧疚感让你的“爽”打了5折,甚至还会倒贴。


4、不敢分享你的爽。


人的心理很复杂,一方面想偷着乐,一方面想分享快乐。


但很多人不敢分享。比如不敢发朋友圈,其实很想发,又顾虑重重。这牵扯到评价与低自尊。潜意识在说:“我怎么可以比别人爽呢?”


5、过分夸大你的爽。


同类自拍发十遍一顿包子晒两天看场电影从头秀到尾别人给你买支花立马刷爆朋友圈其实这不是分享,而是反向形成。


自己往往活得太委屈、太不爽!才会在一点点爽的时刻想让天下人看见,告诉他们:“你看,我活的一点都不窝囊!”


此时要去探索,不是转移。


04


你可能要问:我真的“不爽”或“爽不透”,那怎么办呢?


第一,拒绝别人。

别问为什么,凡是不想做的,拒绝他。别想后果很严重,一定没你想的那么严重!拒绝本身,就很爽!


第二,常用“那又怎样”,这四个字。

爽的就去做,愧疚、恐惧之前提醒自己“老子就这么做了!”、“那又怎样呢!”反复试验,反复体验,反复适应。不信你现在就试试!


第三,展示真实并分享出去。

这需要一个“空间”。

网络那么方便,你随便注册个什么易如反掌。然后,在上面发声!就发出你最爽、最自然、最真实的声音。然后分享,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

别想太多,所有违规都会被拦截,那不是你考虑的。

若你不喜欢,那就去写日记、去心灵书写。或花钱找个团体,那里都是同道中人,去释放你的攻击性。


第四,探索“不敢太爽”的内在模式。


连为何活得不爽都不知道,就算按照上面做法进行,也会觉得怪怪的,因为偏离了你熟悉的轨道。


有哪些模式前面我也说了点,一个人一个样,等有机会专门展开。关键在于探索模式的时候,有人支持。


他在你“爽不透”时鼓励,在你很爽时喝彩,在你不爽时陪伴。


这样的人最好现实中存在,比如你的好友、闺蜜、爱人、同频之人。若没有,就要去寻找,比如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分析师。


有个好消息告诉诸位,下周我的公众平台一对一心理咨询就要全面开放了,敬请关注。


(END)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文本首发冰千里,转载需授权
首发来源:冰千里(bingqianli520)
文:冰千里 (公众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知名心理咨询师,一个温暖又孤独的老男人,研究亲密关系、自我接纳。 可接受视频咨询。)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