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讨好的你,只需要解除封印题

每个人都渴望安全感和爱,那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但有些人的自我比较虚弱,没办法做到自给自足,于是极力向外求,结果却适得其反。

比如,讨好型的人,他们希望爱与被爱,需要安全感,但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外在的,且不稳定的人,最后极有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讨好型的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他们又该怎样走出习惯讨好的怪圈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01

习惯讨好的人,

内心是虚弱的


讨好者的内心是虚弱,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选择委屈求全,时刻照顾好对方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有恐惧。

恐惧之一,如果自己表现不好,没让对方满意,自己会受到惩罚;


恐惧之二,如果自己不能让对方开心,对方很可能会离开,害怕被抛弃,害怕孤独。


惩罚和孤独,是讨好者无法忍受的,也是自己没有能力应对的。


就像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她就是典型的讨好者。

松子刚刚担任教师的时候,在一次休学旅行中,学生偷了旅行社的钱,松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轻易相信自己班上的学生,准备用自己的钱来补偿旅店老板,但老板不希望这件事就此结束,想让警察来处理,这时的松子害怕学生受到惩罚,进而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只好谎称自己偷钱,更重要的是,偿还旅店的钱不够,松子竟然私自拿了同一房间同事的钱,最后旅店老板把这件事告诉了学校,松子被当作小偷,被学校开除。

这里我们看到了松子的软弱和无原则,而她的无原则就源于她的讨好性格。为了讨好学生,她可以替学生顶罪;为了讨好旅店老板,她可以偷拿同事的钱;为了讨好学校领导,她可以无底线出卖自己的身体,只是这样的讨好,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同,学生不领情、旅店老板也不买账、学校领导更是无耻,反咬一口,把责任推给松子。

松子从此以后,便开始了不可遏制的沉沦之路。

可见,讨好者一直在付出,不相信自己能够被爱,更无法安静地和自己相处,他们努力讨好别人,希望别人心情好一点,以不拿走对他微弱的爱,只是这样讨来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无法长久。

02

习惯讨好的人,

和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


虽说原生家庭决定论太武断,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可以说,影片中的松子就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她一直在治愈缺爱的童年。

松子从小缺少父爱,而父爱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因为那是安全感、自信、自尊的重要来源。松子的妹妹体弱多病,父亲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进而忽视了松子。

松子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学会了做鬼脸逗父亲开心,以致后来落下后遗症,一紧张就会做鬼脸,经常让自己尴尬不已,只是她的讨好,并没有得到父亲的爱。

被学校开除后,松子搬离的那个让自己感受不到温暖和爱的家,但她的内心一直在渴望着爱,于是她开始讨好她的历任男友,比如作家男友让她做浴室女郎,她也心甘情愿,被家暴,也不肯离开;遇到那个当年偷钱的学生,只因一句”我爱你”就二话不说和对方在一起,以及后来被骗、入狱等等,都和她讨好型人格有关。

讨好者因自己不够强大,无法完成自我保护、自我获得爱的任务,就把这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他人是一个极不稳定的个体,过度依赖,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讨好的人要自己觉醒才行,认识到再怎么讨好别人,还是无法满足自己缺少的爱和安全感。

03

习惯讨好的人,

只需要解除封印


前面说了,原生家庭对的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童年的不幸经历是无法超越的,换句话说,很多人之所以因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过着不幸的生活,主要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这样的不幸。

就像阿德勒说的:“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对于松子来说,她之所以过完了无聊的一生,觉得“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是因为她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那么,习惯讨好的人,该怎样走出来呢?

关键是解除封印。

首先,意识到自己的讨好,并不能满足自己缺少的爱和安全感。


有时候,意识到问题,就是改变的开始。

其次,解除封印,意味着明白了,现在的自己和当年无力的自己是不一样的,自己已经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有能力照顾自己了。


虽然这个过程很慢,也很漫长,但只要开始,就不晚,路很长,我们慢慢走,每走一步,就是一个新的自己。

再次,真正行动起来,开始尝试做这两件事:


其一,每当自己害怕别人不高兴的时候,就问问自己,在怕什么,别人不高兴的样子会是什么样子;

其二,假如自己没有让对方开心,对方真的不高兴了,这样的后果自己能不能面对,又该怎样去面对。

这么做的目的是把想象出来的恐惧,放进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检验出自己的真实能力。因为有时我们觉得自己会特别害怕别人生气,结果别人真的愤怒了,却发现自己也是可以应对的。

想象出来的害怕场景,多数不会发生。更何况,即使真的发生了,自己也不是真的无能为力。

写在最后

当习惯讨好者能够解除封印,意识到自己并非软弱无能,就会逐渐自信起来,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到那时,讨好者就会明白,“你喜欢我固然很好,但是你不喜欢我了,我也可以活下去”,而这就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

讨好者,需要的是发展出自己的力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依赖他人,而是想说,当我们自己内心强大了,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去讨好,什么时候不必再去讨好了,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文:学乃身之宝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