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拼团,姐姐们得到掌声,哥哥们却被说油腻

近几年的现象级综艺吹起一股「拼团」风潮,这两年以中年艺人为群体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和「追光吧哥哥」都是个中翘楚。

有意思的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在网络平台上的回响大多是正面的。相反地,追光吧哥哥却不只一次有参与节目的男艺人,在网络平台上因为他们的言行和表演受到奚落和嘲讽。

同样是中年艺人以组团为目标的淘汰赛,参与的艺人多半都有相当知名度,在节目中也展现出各自的努力,为什么姐姐们获得更多掌声和鼓励,哥哥们却得到更多负面评价,媒体效应也相对较低?

当中原因牵涉一个重要的心理议题,就是「认同」。

§01

认同感是怎么来的?


认同感(identity)的另外一个翻译叫做「归属感」,常见的认同感包括自我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

简单说,认同总是和「我」有关,以我为中心去验证和另外一个人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比如「自我认同」就是我和我自己的关系,这个关系包括两个层面:


1. 我对我自己的自我认知,以及自我定义。


2. 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义做出的诠释和行动。


举个例子,麦可是一位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他在家说中文,在外头说英文,在中国家庭长大,在美国社会生活。他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或是美国人,是他对自己的定义。

接著,因为麦可出于对自己的身份的定义,会有相应的行动。比如他如果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他想过农历春节,并且愿意在把中文说得更俐落。假如他更认同自己美国人的身份,那么他可能更愿意说英文,也不愿意过春节。

当我们认同一件事,我们就会表现出对那件事的支持。当我们不认同一件事,我们就会表现出对那件事的排斥。

显然,如果仅从网络上可见的评价,乘风破浪里的女艺人们得到更多认同,追光吧哥哥里的男艺人们得到认同较少。

但如果只用喜欢和讨厌,直接无脑赞扬或批评某些艺人的表现,可能都会让我们被自己的认同感误导,把无辜的艺人当成我们宣泄不认同情绪的替罪羊。

§02

影响认同感的要素


认同感可以说这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的结果,当我们认同某个群体,我们自然的会肯定他们的行为。当我们不认同某个群体,我们看他们就会越看越讨厌。

比如那些被说油腻的男艺人们,他们真的油腻吗?可能他们根本没有做出什么油腻的举动,但在不认同他们的人眼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了挑刺的地方。

反之,有些姐姐在节目里的糟糕表现,如果发生在生活中,你可能恨不得和对方撕起来,但在节目中却被你无意识的忽略。

关于这样的心理,历史上有几个重要的实验可以反应这种情况,进而让我们了解两个节目的不同命运。

A. 我们更认同和我们相似的人


华盛顿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桑莫维尔(Jessica Sommerville)曾经对15个月大的婴儿进行过一项实验,让婴儿看分配东西的影片。实验发现,婴儿比较喜欢公平分配的影片,比较不喜欢出现不公平情况的影片。

但是,当分配不公平的情况出现,跟自己肤色相同的小朋友得了好处,婴儿对不公平的情况却变得比较宽容。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更容易认同和我们相似的人,因为认同而强化对方的优点,弱化对方的缺点。

浪姐节目中有很多眼泪,刘芸很努力练舞,但还是被淘汰;张雨绮谈到自己因为年纪接不到戏;丁当唱功一流,却被评委说不够合群。

许许多多台前台后的眼泪,唤起许多女性的共鸣。这个共鸣来自节目让人们看见艺人们平凡的一面,观众们发现这些过去光鲜亮丽的女艺人,实际上私底下和一般女性没有什么不同,大家都想要过得更幸福,也会因为得不到幸福而伤心。

在社会上遭受的性别歧视,原来不只是一般女性的烦恼,也是女艺人们的烦恼。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见女艺人彼此相处的面目,她们彼此之间也有不认同的时候、争吵的时候、委屈的时候,女神们的面具一点点剥落。正因为这种剥落,通过看见女艺人们舞台聚光灯外的一面,使得观众能从艺人身上看见更多与自己的相似之处,得到共鸣。

B. 我们渴望得到被认同的感受


当粉丝给予浪姐更多的好评,某个角度反应出粉丝自身在生活中渴望得到的认同。当我们在生活中得不到认同,人们会渴望通过看见别人遭受认同的场景,获得心理上的补偿。

追光吧哥哥里,当男艺人们一个接著一个跳起舞来,接受考评时。他们很难得到女性观众的认同,因为男性长期以来没有形体焦虑。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男性的外貌不重要」、「男性的年纪不重要」,好像男人只要能够赚钱养家,不用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并且男性在繁衍后代方面不像女性受到更多的年龄影响。

这些思维却造就了某些男性高估自己的价值,更糟糕的是还喜欢对女性外貌品头论足,无端制造女性焦虑。

在节目中,我们发现男艺人相较女艺人,多没有这方面的焦虑,反而在条件可能普通的情况下自吹自擂,这就造成两个结果。这些男性的姿态无法获得女性观众的认同,同时他们也缺乏对女性焦虑的体谅。

这两者都会让女性观众通过网络负评,以表达长期以来的不满。我想在这方面,如果男艺人可以表现更多对女性的共情,而不是在男性明明在外貌、工作等方面得到更多好处的同时还多所抱怨,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与认同。

§03

结语:

我们都需要被认同

追光吧哥哥,不是男艺人们不努力,而是过去男性的努力太容易被肯定,而女性的努力却经常被忽略。就像有的家庭,女儿辛苦工作持家,兄弟游手好闲却得到更多父母的爱。

对某些男艺人的負評,是女性渴望认同却不可能的一种呼声。

随著浪姐里的女艺人勇敢发声,或是其他公众人物如杨笠对男性「明明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嘲讽,都是女性在表达自身委屈,表达认同诉求的渴望。

回到认同的两个基本含意,女性需要得到更多自我定义的空间,而非听从周围男性要求女性「你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女性能用自己对自己的理解去生活,化妆、穿衣、装修等等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而非为了取悦男性。

这部分,不该只是要求女性。更重要地,需要更多男性意识到自己得到的好处,主动去共情身边女性的困境。

让女性不用乘风破浪就能轻松做自己,每个人都能自由追逐自己的光,我想才是理想的社会愿景。

文:高浩容  (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监事,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等书。(公众号:容我说))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