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回避型依恋闺蜜分开后,我考上了心理咨询师

01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依恋理论是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由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提出来的,约翰·鲍比发现,婴儿和养育人之间的依恋模式分成了安全和不安全两种。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回避型依恋人格特质,就是来源于小时候的不安全依恋模式。

一个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在母亲或其他重要养育人和他分开的时候,并不会有明显的情绪反应,不像有些孩子,一旦母亲离开就会哭个不停,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就不会抗议,也不会太多的去表达伤心或者焦虑。

等到母亲回到孩子身边时,他也不会自发地去寻求亲近,而是持续保持自己和母亲之间的距离,大多数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对母亲和陌生人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

也就是说母亲和陌生人在他们眼里,没有太多的区别,母亲在或者不在,对于他来讲都没有什么影响。

这个回避型依恋的孩子慢慢长大,在没有更深刻的安全感建立的前提下,自然而然的就形成回避型依恋人格。

我以前从不知道这种人格,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的闺蜜就是这种人格。而我的人格就是焦虑型依恋。

相处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们的状态模式为“相爱相杀”来维持。

我的闺蜜最厉害的一点就是非常能忍,压抑自己的想法能力非常强。身边的亲朋好友会觉得我们两个人的相处就像情侣间的恋爱,只不过模式是,你追我逃。

闺蜜喜欢安静,不回信息不接电话是她的日常现象,有事儿全不自己解决,没事儿就一个人发呆。

我会对她进行刷屏信息的“骚扰模式”,比如:你为什么看见我的微信就不回我?为什么每次都是你在拒绝我?

对方越不回微信我这样的人格就越发焦虑,越在乎的人关注度也就越高。

很多细节问题,导致我最后焦虑的不可收拾。直到最后她在微信上告诉我,:“88吧”。自此拉黑,不联系。

02

因为我的人格原因,我开始越想越难过:你为什么要丢下我不管?我做错了什么,让你这么讨厌我?

当时还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穿着防护服日夜奔波在武汉医院的病房里,(援鄂医护身份)。

白天面临人山人海的患者,穿着三层防护服插管,抢救,输液,打扫卫生,喂药,做病房清洁,写病历等等工作。

沉重的身体拖着疲惫的心灵,还有哭花的护目镜。虽然被感染的风险很高,但我一点都不怕,因为当时的心理状态就是人间不值得。

身边的同学与同事与我面临一样的处境,没有人能够听的进去你的苦衷。

那时的我好像就觉得,全世界只剩下了自己,连最好的闺蜜都能丢下我,我是不是真的令人如此讨厌?

当然,也有陌生的网友从线上安慰我,只要我一下班就会收到满手机的微信消息,可是我是感觉不到温暖的,我像是关在了一个玻璃房子里一样被锁在那里,孤独,无助,可怜,压抑。但能打开房门钥匙的只有闺蜜。

我就需要闺蜜的安慰,需要她的拥抱,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我想回,回不去,我想走,走不了,那段时间根本没有好好休息的时候,因此,更别提能够放松与看书了。

当时,全天下的人都在关注医护人员,可我却收不到来自一句有关她的祝福与关心。她怎么可以这样?难道她就不担心我吗?

她不担心,也不是不在乎我,只是回避型依恋人格在面对分离或丧失的时候,比如吵架即将要分手的时候,他们更善于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问题上。

他们的痛苦和难过往往无法被当时的自己觉知,因为他们习惯性否认自己的脆弱性,即使他们觉得需要寻求伴侣的支持时,也会更多的使用间接策略,比如暗示,抱怨和生闷气这样的方式来表达。

我也是后来才直到这种人格的人,他们常常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现实生活中,也往往是一个更加努力,更成功,更有社会价值的人。

他们不会去坦露自己的脆弱和挫折,对自己的孤独和被边缘化的体验也常常感受不到,而是保持专注的去获取更多的成功,可以让自己不需要别人,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免体会痛苦。

因此,她不会表现出关心我的做法,她会极力的去掩饰自己真实的那部分。

我看不到希望,至少当时的我认为,她的性格太过自私,这种朋友不要也罢,可除了她,我又接受不了任何人。

于是那段日子我在病房里说过里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怕死。”

更多的是想得到她的安慰。

身边的人他们觉得我固执,想不开,为这种人不值得。可我就是想要弄明白,我,到底错在哪了。

后来成为咨询师后,我才明白,”不是闺蜜不给我爱了,而是这段关系相处下来让她觉得累了,她想逃离,也是保命。


03


回避型依恋人格吸引焦虑型人格,两个人看上去像“天生一对,”但相处越久,磨合越就越不顺利,最后“相爱相杀”,最终就此解散,回避型更回避,焦虑型更焦虑。


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任何一段感情的结束,都不是一个人的错,必然是两个人都不成熟的结果。


我觉得她说不要我,离开我。有错,她觉得我太黏她,性格不合有错。


说到底,一方没有任何反应的离开,另一方的焦虑感就越严重,不甘心就越强。

虽然不是像情侣分手那样,但还是想她能回来,想着挽回,铁了心的离开了她心里就不舒服,谈恋爱也谈不好,做什么都做不好,依赖她像是成了习惯一样,有时感觉她像妈妈,有时感觉她像姐姐。

后来疫情好很多后,开始出去散心,让自己不再颓废,随着时间的拨弄,也想明白了一些问题,冷静下来之后,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没有她的时间里,每天不停的反思自己,由此做出改变,也是经过同事的牵引,发了工资之后,立即报考了咨询师。

明白了人生中第一次跟我说分开的女孩,为什么她会感觉到压力大,不舒服,为什么偏偏那么多人,我偏偏离不开她。

也明白了分开不一定就是结束了,说不定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刚开始相遇的两个人眼里边看到的只有对方的好,好是好,不好也是好,但相反的是,这种你我之间的爱,很盲目。

闺蜜之间的爱大过恋人,但是经过摩擦之后,冷静之后,还能够重新选择与对方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你我之间大于恋人的爱。

我知道你的好,也知道你的不好,愿意体会你的好,更愿意包容你的不好,这是感情的真正启航,也是我的感悟。

如果她心里有我,那么兜兜转转,即便经历过多大的困难,她还是会选择接受我。所谓是对的那个人,不仅仅是做对的事,更是无论怎么样,爱你的人自然会回来找你。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也是这个道理。

04


没有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在一些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时,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好,变得更好,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里我所理解的变优秀不是去为了谁而去变优秀,难道没了他/她,我们就不该提升自己的价值了嘛?说到底变优秀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去为了别人。

当然,我也幻想过如果有一天她能回来找我的场景。她会回来吗?她心里还有我吗?还记得她有个闺蜜吗?

说实话,我已经冷静下来,没有那么难过了,已经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话说回来,回避型依恋人格是不懂珍惜的,考虑不到事情的后果,但有些后果一定是自己该承受的,比如失去。

一段感情,两个人处在平等的地位,我见过很多被回避型依恋人格伤害过后的情侣,被折磨的死去活来,被分手的那个人靠哀求和跪舔复合来的爱并不是爱。

就算是心心念念的人,一段感情走散后能不能复合,你最应该考虑的,要想的,是两个人有没有真的成长了,成熟了,朋友或是伴侣能走到一起,是为了变得更好,而不是互相拖累,更不是卑微乞求。

如今的我,经历了深刻的蜕变之后,已经成为了一名心里咨询师,也了解了自己的人格,懂得了回避型依恋,在绝望中成长,在最暗的夜里争取最亮的星,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与适合自己的结伴。

你是最好的自己!




文:乔家姑娘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