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结婚 | 婚恋情感

前几天和好朋友S吃饭,作为同龄人,她的气色好的让人羡慕。

一点也看不出来是一个刚刚失恋的人,说到已经和她谈了三年的前任。


我问:“在一起都三年了,我以为马上就要吃到你们的喜糖了,怎么会分手?”

“因为他想结婚,而我不想。”

“不想结婚,是因为不喜欢吗?”


“不是的,只是不想结婚而已。我们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就说好要等我准备好才会考虑结婚,现在他等不及了,我也不想耽误他。所以……”

 

我刚要开口问她不结婚是为什么,她就急忙摆手对我说:


千万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结婚,就像我也从不会问你们为什么结婚一样即使你们告诉了我千百个结婚的理由,也动摇不了我。”

 

我连忙咽下了已经到了嘴边的问题,我知道,有这样想法的人绝不只是S一个人。

 

前段时间看了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的一本书,书名叫《单身社会》


书中提到,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

 

这种社会变革在中国也慢慢蔓延起来,根据历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近几年我国的结婚率在逐年下降,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或者晚婚?

 

01

安全感


安全感是现代社会人们口中被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它包含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

想要获得精神层面的安全感其实是比较难的。所以物质层面安全感的获得就是基础,因为一个人在物质上都无法保证的时候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只有满足了物质上的需求,才会关注精神上的感受。

 

以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物质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需要通过结婚这种社会契约来获得安全感,因为拥有婚姻意味着拥有了可以分担风险的人,同时生孩子还可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保障,年轻人经济独立,安全感已经完全不用依靠婚姻的承诺来给予,反而越来越高的离婚率可能使婚姻对精神层面的安全感的满足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听到的别人家的故事,还有自己在原生家庭亲生经历的不美好的关于婚姻的体验,都会让婚姻给我们的安全感受到冲击。


 02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包含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重要的内容。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轻一代的自我意识水平也在提高,他们不再局限于社会的评价和认可,更知道自己的需求,更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


新一代人的价值观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盖洛普曾发布过一份题为《How Millennials Want to Work and Life》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将千禧一代年轻人的心态用这4个词概括:独立,连接,不受约束,理想主义


他们不再愿意被过去的婚姻观念所束缚,希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认为好的生活。

此外,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结婚意味着,婚前彩礼、房产,婚后还房贷、生育等一系列问题。

结婚成本和生育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很多年轻人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

我们对这一层社会压力的感受是亲身的、明显的,所以这部分就不多做赘述了。

03

生活方式而已

 

选择不结婚的理由有很多,就像选择去结婚的理由有很多一样。


它只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而已,彼此理解、彼此尊重就好。

我只是想做一个提醒,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目的都应该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美好、开阔、有意义的生活。

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不结婚,害怕爱人不会接纳自己的脆弱,害怕自己会过度依赖,害怕爱的人会离开……


这些恐惧会影响我们和别人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也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结婚,害怕被别人说自己是“齐天大剩”,害怕挥别错的遇不到对的,害怕自己会孤独终老……

这些恐惧会增加我们“遇人不淑”的概率。


不要为了单身而单身,更要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


04

结语&祝福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起了几年以前看的一部电影——《剩者为王》。


电影里金士杰饰演的父亲对女儿盛如曦的那段深情的表达,特别耐人寻味,我想把它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也是对所有读者的一种特别的祝福——

 

“她不应该为父母亲结婚,

她不应该在外面听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

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去结婚,

昂首挺胸的,要特别硬气的、憧憬的,

好像赢了一样……”

 

原创:玄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