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看见的人:我努力就是希望能被看见

你为什么那么久?

你为什么那么久?

你为什么那么久?

……

01

看见是一种连接

事情因爸爸妈妈还有姥姥都去菜园摘菜,因为是住在农村,菜地离得远,路不好走,于是将小男孩一人留在家,孩子大概五岁,他们离我们家较近,我看见孩子正在门口等,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他开始用电话手表不停的拨电话,但始终不通,过了很久,他看见妈妈回来了,便冲了上去,反复问道:你为什么那么久?

数不清的哭着问道:你为什么那么久?甚至声音嘶哑也没能停下来。男孩妈妈只是回复他:“妈妈没带手机,忘记了时间,甚至反问到,你不是知道妈妈和姥姥出去了吗?”即便如此还是停不下来。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因为期待被看见,被看见是一种连接,是与外界、周围人的一种连接。我们都渴望被看见,在我们小时候,甚至还是一个小婴儿时,常常希望我们能从妈妈那或者我们身边重要的他人能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存在”。

《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一书中说,“看见”是发生联结的开始,意味着被接纳、被理解、被承认、被回应。

孩子反复的向妈妈询问,想迫切的向妈妈表达,想被妈妈看见,想被妈妈回应。

很多西方哲学做过这样的表诉:你存在,所以我存在。比如,对婴幼儿来说,妈妈就是镜子,如果妈妈没看见,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存在;反之,被人看到,我们才会觉得有存在感。

家庭治疗师海灵格说,“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模式都是幼年时期跟妈妈相处模式的复制。”如果幼年时期,我们没有被妈妈看到,同时,我们被妈妈忽略了感受,那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认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我们没办法去表达自己。

每个人在生活中也同样渴望,甚至努力想被别人看见。这次考试成绩很棒,希望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工作上,完成的不错,希望能得到领导的赞赏,在亲密关系中,不开心、生病不舒服时,同样希望从另一半那得到关心,能给予回应和关注……

这就好似一种本能的期待和天性。

02

不自信,不敢表达的背后

一旦我们不被看见,会有多糟糕?——渐渐的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朋友会发朋友圈说:“刷存在感”,你会发现这样的人不计其数,不仅是在朋友圈中,在我们日常交往中也是如此,出来刷刷存在感。其实这里说的存在感,也就是一种期待,期待被别人发现和看见。

存在感就是让被人发现你的存在,让被人关注到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 

如果我们常不被看见,我们就会畏首畏尾,感到身心都无法舒展。就像孩子,如果情绪没法被看见,总是被忽视,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感到挫败,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的情绪表达是不对的,甚至不应该出现,慢慢的也就会没办法去表达自己。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一个人在新的关系中,总是寻求将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这个新的关系中,想把它变成符合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也就是他6岁前和父母等人建立的关系模式。”

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总是被忽视、不被父母“看见”的话,那么他自然就不会形成“我很重要”的感觉,也就很难形成自信。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工作上,我们认真努力去完成工作:在家庭中,为家人用心准备好晚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举手回答问题……但却总是不被看见,也不被认可,体验一下那种失落和挫败的感觉。

是不是很难受,感觉很糟糕呢?

有的人看到这,会感到热泪盈眶,从小到大都没有体验过“被看见的”的感觉,甚至发出质疑,什么是被看见的感觉?我是那个值得被看见的人吗?也有人会感到幸福,童年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回应。

心里的感受,被看见就是温暖。

03

“I see you”,用心倾听 

有时我们最想听的不是华丽的语言,而是简简单单的“我看到了你的痛苦(不开心),我想了解或是想知道,你能多说一些吗?”同时,用心倾听,倾听本身就具有疗愈性,倾听的过程,就能帮助诉说者缓解情绪。

不管是在家庭、职场关系里又或是在爱情关系里,我很理解,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当然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是值得被看见的,也许不是此刻,或许是在以后不经意的一天。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期待着,能得到“一个人”的关注和看见。

你是否还在等待这样一个人呢?

I see you,这是属于你和我的联结。

文:英雄之旅✔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