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人设遮望眼

自卑——

必须要克服的痛(自我设限)


自卑也是一种人设。一个自卑的人对生活的想法可能有下面几点:

这是一个危险、绝望的世界

XX地区不适合我生活

我是个“异类”,与他人格格不入
从小我就是个“菜鸡”
再去学习也没有用
没有人关心我,我是被世界遗弃的

我们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自卑和自卑会导致的想法,从而能做到更好的真实自我内心,勇于战胜那个拒绝成长的自己。

其实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好,你还是有自己很多的优点,多夸一夸自己,走出自我设限的阴影。只要你换个平和一点的心态,你就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 我却如此急躁,这样不好不好(๑•́ωก̀๑)


做合格的“乖小孩”,并不容易


有时候在大人眼里看似微乎其微的事情,对孩子而言,而是致命的打击:xxxx年3月,南京一个9岁的小男孩跳楼自尽,在他的遗书上,解释了他选择跳楼的原因是“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多么可惜的小天使,在原本最天真烂漫的童年,却夭折了。他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乖小孩,努力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扮演”着小可爱。可能他父母对他的要求严格,可能是他太在意自己的“污点”,一旦开始自我怀疑,对小孩子是最致命打击。

如果一个孩子不能调皮,不能犯错,甚至不能说出自己的需求和辩解,他怎样健康成长?如果说心理有问题,都是家长和社会压力逼出来的。孩子是无辜的,父母的冷漠忽视、以及老师的不理解往往变成了真正的帮凶。

毕竟谁都不愿意看到———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淘气,最后只剩下黑白的存在。对孩子多一点点关爱,多一丝丝理解,会让双方的忧虑减低很少,也希望父母、老师能做好自己的角色。


开心的人,再难过时就越容易被人忽视。在“乖小孩”的光环下,父母老师没办法真正洞悉孩子的内心需要,这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严酷的考验,也需要双方的努力和正向沟通。

  • 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到: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如俞洪敏说过他教育孩子的话:“不管是家庭背景不如人家,还是成绩不如人家,都不能决定你未来终生的命运和终生的幸福”。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不代表我们就没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努力克服“乖小孩”的标签带给我们的负罪感。

耐下心来看,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在关心着你,你也不是父母口中的“累赘”。

大多数父母总是刀子嘴豆腐心,对我们要求严格,态度苛刻,有时还擅作主张地替我们做决定,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都是他们对你的关爱,甚至是过度溺爱,以至于忽略你的真实需要。换句话来说,父母也在试着努力扮演好他们自己的“人设”。


人设的自我修养


  • 不要 5000+、不要 500+, 125元马上带回家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到就是赚到,来一场豪华的cosplay,只需要白菜价格,就可以实现你的梦想——我们拼不了父母,但可以拼人设,来一场说拼就拼的派对,实现你——现实版霸道总裁 绝美娇妻的“拼兮兮”,欢迎您,绝对给你最最完美、真实的体验

多么好的宣传语,似乎过那种生活真的不费一点功夫。但那些纸醉金迷的美好,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吗?

人设就是人物设定。基本的设定包括姓名,年龄,身高,性格,喜好,出生背景,成长背景设定等等,简单地来说就是创造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人物形象。

该词最早形容游戏,动漫,漫画等作品中对虚拟角色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的塑造。从2016年开始扩展到娱乐圈,常用来形容明星对于自身的形象定位,或者扮演的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

因为我喜欢二次元,所以也能接受二次元的表达,这也就是我的人设。以下是我的分析:


所谓声优是个怪物,ta尽可能的把自己的声线符合人物角色本身,因为这ta应该做的。你看啊!人们印象最深的,不是道具师 也不是摄像师 而是演员和配音师 他们是镜头前的人,在令人瞩目的镜头下 尽情发挥专业能力的人。

ta们本着对剧本中的人物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的去实现那个人的样子——这是对角色的认同、不负作者和制片人的厚爱、也对得起观众老爷们的期待。而那些在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总是扮演着绿草,衬托着鲜花

我周围有些朋友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喜欢买买买,用各种高档品来装饰自己,选择了透支消费,表面上光鲜亮丽,其实负债累累。名副其实的“蚂蚁宝男”。

虽然我不看好他们的消费理念,但是他们的观念的确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能帮助他们的到满足和快乐——虽然可能是暂时的美好泡沫(易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苛刻的要求别人放弃追求完美人设,但可以做到相应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追逐自己想要的名利,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从而对真正在意在于我们的人只字不提 甚至为了打造完美人设 对年迈体衰的父母产生厌恶 嫌弃,就像蔡明老师曾经的小品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明星梦,而吹嘘身世,对父母漠不关心。那种纸醉金迷的满足,不一定都是我们的真正向往

或许现实生活中的她并没有被大家所理解和尊重,她可能很自卑,而拼夕夕的存在 给了她实现梦想的机会 ,让她感受到被人捧在心里面的感觉。谁不是个骄傲的小公主(王子)?每个人心里面都有自己的内在孩子,只不过追求方式要合理些。

阶层——人设重要的背景


昨天听了心理老师的演讲,他说人设很重要,但它不是决定我们自我价值的唯一因素,同样他也说到了——阶层是影响人设的重要因素。以下是我的总结:

  • 比如你父母是乡村建设者,所以作为他们的孩子,你也应该是朴实无华 喜欢自然的。

  • 如果你是革命先烈的后代,那血液里的进取心和爱国情怀也非常的强烈,更向往为国家建设,为人民服务。

  • 祖辈是落寞的贵族,你写的文字也会有微妙的伤感,对过去美好的怀念,比较重视感情,忽略物质。

  • 你父母是知识分子,那你也是热爱学习并且比较自律的

  • 如果你父母是小市民阶级 那你应该是八面玲珑 亲和包容,机智聪慧,可能相对比较视利(因为怕穷)

有时候我也会耍自己小孩子的脾气,变得无理取闹,叛逆到了极点。甚至看到父母难过而沾沾自喜,也会因此内心产生空落落的感觉。这种意气用事,的确会伤了最爱自己的人。无理取闹也是一种虚荣,渴望被父母关心。

虚荣本质上是自我内核的缺乏,需要不断通过一些外在的物质展示,来获得他人的认可,以弥补自我的空洞。因为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爱表现什么。

那是因为有人尊重我,包容我,所以我才任性,无理取闹 [奸笑][奸笑][奸笑]。对呀,我们总是把父母对我们的感情当成理所当然,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关心。

喜欢是藏不住的,所以我显的招摇了些。我们表达的情感和生活方式,其实大多数都受阶层观念的影响,这一块我的父母对我很包容(其实也存在偏见——怕我受伤)



以上就是我对人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向着自己喜欢的角色出发,但并不止局限于那个角色,我们对自我价值的定位——永远都是进行时


原创:芋元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