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个脚印,享受自己进化的过程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有关于刻意练习和自我效能感的有关概念。本章节我们将会介绍到自我效能感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何进行自我训练并运用于教育。

 

01

我们先来看一个著名实验,这个实验是我们上一节讲到的《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和他的团队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所做的长期研究。

研究者把小孩随机分为三组,并先让他们做一个简单任务,他们都能完成得很好。但实验者对3组小孩的表扬方式不一样。

研究者对第一组的孩子说:“你表现得很好!你一定从小就很聪明!”

对第二组的孩子说:“你表现得很好,你平常一定很努力!”

第三组是控制组,只简单对孩子说了:“你表现得很不错!”。控制组是为了在后续对比中体现出夸奖方式带来的影响,因此并没有给孩子的表扬里总结原因。

随后研究者设置了一系列的场景,让三组孩子们做选择。

第一个场景中,研究者设置了两套测试题,并告知孩子其中一套比较难,另一套比较简单,问孩子想做哪一套题。结果控制组的孩子选择两套题的人数各半,被夸努力的孩子占大比例选择了难度较高的测试题,而被夸聪明的孩子则较多地选择了难度较低的题目。

 

第二个场景中,研究者故意设置了一套非常难的题目给孩子,可想而知,题目难度让所有孩子都无法拿到满意成绩,给孩子人为地制造了一次挫折。


结果,跟控制组相比,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多地表现出气急败坏和厌恶的情绪,而被夸努力的孩子则更多地表现出了觉得刺激,有挑战性,希望再继续学习这样的题目。

 

最后,研究者给出一套中等难度的测试题目,以考察这一次研究关于表扬方式差异的影响。结果,在这一次测试中,相较于第一次测试,被夸努力的孩子们平均成绩提高了30%左右,而被夸聪明的孩子们平均成绩下降了约20%。

我们回看这个实验,孩子们的分岔始于那一句表扬的原因总结。这意味着,我们从小到大从环境外界中得到的反馈会影响思维方式的形成,尤其是父母、老师这样的权威角色,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以前的我们是这样,现在的孩子也会是这样。

 

02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那一句表扬的差异在哪里?

 

  • “你表现得很好!你一定从小就很聪明!”

这句话的潜台词在着重强调你本来就有着很好的天赋和能力,不用付出很多努力,也能做的比别人好。这会让人不自觉地把努力的重要性看轻了,而且很容易会引发出“如果我需要很努力才能做到,那岂不是证明我是愚蠢的?”的想法。


这其实是在激发了我们在前面章节所提到的固定型思维!


一旦孩子接收到这样的观念,他们会尽力去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而且会把关注点放在“到底我是不是天生比别人聪明有能力的呢?”


这样一来,反而不敢走出自己能力的舒适区,因为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会马上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聪明”的,自我效能感会很难被满足。

  • “你表现得很好,你平常一定很努力!”

这句话的潜台词在着重强调你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暗示你通过努力获得了能力的成长。你完成任务并不是为了证明你的能力,而是在呈现你为此付出了对等的努力,因此你会更愿意地走出舒适圈,越战越勇,在每一次进步中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强化与满足。


这其实就是激发了成长型思维,你相信只要肯努力,你就可以办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事情。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要表扬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肯定孩子,但是容易忽略很多细节,就是我们的言语表达传递中暗含了很多很多的“潜台词”。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在每一次完成一件事情,或遇到一次挫折时,应该做出一些怎么样的反馈。

 

所以培养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于要懂得用正确的方法去鼓励和肯定。

在获得好成绩的时候我们的鼓励关注点可以更多放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上。而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虽然也要承认失败的结果;


但同样的是,我们要肯定在这个过程中的辛苦付出,成败不是唯一的结论,这个失败不是全然毫无意义的,同样也是有所收获的。

 

03

如今我们的思维模式基本定型,那么如何才能将更多的固定型思维转化成为成长型思维呢?

想要转化,首先就要找到它。

常常进行自我观察,觉察你的固定型思维。通常我们的固定型思维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跳出来:触碰自身的舒适圈边缘的时候、遇到在擅长领域上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搞砸了一些事、一连串的挫折碰壁事件……

请你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别人那么厉害了,我就别献丑了吧”

“唉,我果然不是那块料”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固定型思维的触发因素,关键是自己要善于发现。

  • 接纳与自我对话

而发现之后的下一步是接纳与自我对话。发现固定型思维的时候,不要急着要改变它、克服它,而是尝试着慢慢去理解自己,稳定你的心情,大方地接纳这一种想法,尝试着跟自己去沟通:

“其实我自己也在这一行耕耘这么多年了,

我也是有很多积累和见闻的嘛”,

“有厉害的前辈在,

不正好可以请求一些指导意见吗?

是一个新的学习机会啊”

“别人的批评,

先看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嘛,

说不定又是一个我自身的盲点”

……

 

  • 记录、思考、转换

你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把你容易出现固定型思维的场景记录下来,这可以帮助你在类似情境中快速察觉固定型思维。


然后仔细思考,这些场景中的固定型思维通常都在说些什么,找到它们暗藏的消极信念。


最后,如果换成成长型思维,这句话,可以怎么去反驳呢?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一件事情如何影响我们,关键在于我们持什么态度去看待,在接纳与自我对话的过程里,我们平复着紧张与不安,召唤出积极的成长型思维,用理据去告诉自己要对未来抱有希望,战胜你的固定型思维!

 

本节我们谈论了思维如何通过言语被影响,以及重建思维模式的方法。本节过后,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成长型思维,那么下一节我们将讲讲为什么我们长大后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为什么我们做事情找不到意义感了?

原创:姚阳,海派心理学者姚陽工作室,致力于普及寻常实用的心理学知识,追求让更多大众受益于心理学普及。欢迎心理学人和咨询师与我们建立合作。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