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前,别无他念:观《万箭穿心》有感

一个人能够固执到:为了守卫婚姻,甚至不惜手段;


一个人能够执着到:心中只有目标,为此坚持10年;


一个人能够简单到:看见一群孩子,就放下了执念。

 

其实,她就是《万箭穿心》里的女主李宝莉,一个让我既怜爱又钦佩的女人。

 

一心为爱,却不知如何去爱;满心善良,换来的总是伤痕累累。

 

可贵之处在于,面对生活的诸多不顺和命运的各种考验,她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勇敢向前。

 

(一)

 

电影讲述的故事是一个三口之家,本应庆祝乔迁之喜,可迎来的却是老公一系列的反常举动,最后女主一人撑起整个家,供养儿子成为了高考状元,却又遭儿子提出遇断绝母子关系。

 

女主李宝莉是一个很能吃苦,却又十分刚烈的女子,下岗后靠打工赚点家用,母亲是卖菜出身,去世前把闺女托付给了马学武,也就是李宝莉的老公,汽车制造厂的车间主任。

 

马学武单位分房,原以为属于他们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将要正式开启,不曾想老实巴交的马学武却在乔迁当天提出离婚,之后还出轨了单位女同事。

 

得知举报人正是自己的老婆李宝莉时,又恰逢赶上单位第一拨下岗,不堪重负的马学武跳江自杀了。

 

选择自杀,也特别符合马学武的人设,遇事躲避,不正面解决,封闭内心,不与家人沟通。

 

临走前,他内心肯定有过纠结,婚姻还要维持吗?

 

老婆不懂尊重,让他饱受各种侮辱,婚姻糟糕透顶,无法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家;

 

生活还能继续吗?

 

人生跌入低谷,从中层降职为工人,又因生活作风问题光荣下岗,甚至连自己的老母亲都无法尽孝。

 

临走前,他必定也是十分决绝的,遗书里有对母亲的愧疚,对儿子的牵挂,唯独没给老婆留下一个字。

 

随着男主的离去,其实故事才算刚开始。

 

之后10年里的每一天,是李宝莉辛苦的做扁担,一挑一挑的赚,和婆婆一起供养儿子考上了大学。

 

似乎像被下了咒语一样,命运总是在不停的捉弄她:搬进新家时,老公给她提出离婚;儿子成为高考状元后,给她提出断绝母子关系。

 

连李宝莉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老公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继续与她过日子,10年来,自己含辛茹苦的赚钱养家,抚养儿子长大成人,不但没有感恩,反倒而如此绝情。

 

换做谁,都会肝肠寸断!

 

只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闺蜜小景看的一清二楚,“好老公”是被逼死的。

 

(二)

 

电影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个家庭,也只是中国千万个普通家庭的缩影而已,将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做了艺术性的放大。

 

老公一心赚钱养家,老婆赚钱还要持家,孩子用功学习,即使后来上场的奶奶也是负责大后援工作。

 

是不是像极了生活中的你我?从这个家庭里,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你是何种角色。

 

细细观影,你会发现,在这个三口之家里,每个人都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同时又是迫害者。

 

马学武,老实本分,却少言寡语、不善与家人交流,活脱脱的一个受气包形象,这样的模式应该由来已久了,严重时甚至发展到不愿与老婆有肌肤之亲。

 

从电影情节里看到,整个家的操持,里里外外都是李宝莉一个人在忙活,甚至连搬家这样的粗活累活、与搬家工人的周旋也是由她来主导。

 

对外,马学武绝对是一个好人,好儿子、好爸爸、好领导、好同事。可在家里,对李宝莉却是身体上、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更别提思想上的交流了。

 

李宝莉一面受着马学武对她的冷暴力,一面也在对他实施着语言暴力。

 

“你算什么男人”、“你还行吗”、“一个乡下人”张口就来,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毫无尊严,更感受不到价值感与成就感。

 

对他致命的打击是,居然是李宝莉打电话举报他和同事卖淫嫖娼,“乱搞的多了,被抓的只你一个”,让他对李宝莉的最后一丝温情也荡然无存了。

 

儿子小宝,不到十岁就没了父亲,早熟的他,只好把悲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他缺少的不止是父爱,还有同龄人应有的快乐与纯真,更有一个温暖有爱健全的家。

 

即使爸爸在世时,基本上也是妈妈天天数落爸爸的紧张气氛,他看到的是爸爸的受气与对妈妈的容忍,他没看到的是妈妈心理上也有伤痛,以及对这个家的同等付出。

 

对爸爸的思念有多深,他对妈妈的恨意就有多重。

 

10年的时间,思念是一颗种子,成就了儿子小宝成为当年的高考状元;同时,痛恨也是一颗种子,在他内心生根发芽,直至磨成了一把利剑,在某一天终于插进了对方的心脏。

 

小宝成为了父母不幸婚姻的受害者,也杀死了支撑妈妈坚忍10年不喊一声累、不叫一声苦的唯一信念。

 

一家三口人相爱相杀,只是,他们却很少走进对方的心里,用着自以为是的“爱”互相折磨。

 

(三)

 

这个家里,缺的从来不是爱,而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真诚的沟通。

 

马学武,深知李宝莉受过的苦,在失去亲人后,果断的向她求婚,这是爱,更是男人的担当。

 

李宝莉,干活一天也很辛苦,照样做好饭等着老公下班、儿子放学,甚至守候在餐桌前睡着了,也要等老公回来吃饭。

 

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简单的一句“作业做完了吗”,也体现了妈妈对孩子最淳朴的关心。

 

儿子,看到爸爸与妈妈闹矛盾睡沙发,哭着替妈妈求爸爸,看到妈妈数落爸爸,懂事的叫爸爸去陪他玩,这是孩子的童真和对父母的爱。

 

只是,一旦步入了婚姻,这座爱情的坟墓,小主们都放大了彼此的缺点,再也看不到对方的优点了。

 

李宝莉看不惯老公遇事不担当,凡事老好人,她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递支烟、上杯水,这是对体力劳动者的尊重与感谢。

 

如果好生言语、友情提示、下不为例,换种方式来沟通,而不是当众讽刺挖苦,马学武也不至于对他日日冷淡、被迫出轨。

 

马学武出于孝心,把老母亲接回家住,李宝莉满脸的不开心,如果她首先想到的是老人家的不容易,和老公的孝道,就不会心生抱怨,而是多了一份尊重与崇拜。

 

同样的,马学武受够了李宝莉对他的冷言相讥,和不尊重。

 

同事对他的评价特别中肯,“马主任是个好人,只是不太懂女人”,老实人的马主任,十分不懂得解读老婆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刚烈的女人不会撒娇,但她也是一本书,等待懂她的人读懂。

 

如果他能够理解老婆与搬运工的斤斤计较,只是为了给家里省一些钱;

 

透过对他的各种语言攻击,能够看到老婆也是有委屈的,能够明白,语言暴力是老婆宣泄的方式;

 

她举报他和同事卖淫嫖娼,只是在她的认知范围内,能够想到的婚姻自救的方法,能够发现,至少她想与你继续过下去的好的动机;

 

那么,也不至于婚姻和自己的生命都走向了尽头,自私的、懦弱的,依然回避问题,给老母亲、妻儿只留下沉重的生活负担。

 

当儿子痛失父亲,归罪于是妈妈逼死了爸爸,他没有看清爸爸妈妈相处的模式,不是一个人所造成的,而是父母在互动过程中互相造就的。

 

作为儿子,他多了比同龄人的懂事,却少了对妈妈的理解和感恩。他学习成绩优秀,却陷入了固执的深潭不能自拔。

 

(四)


 

家庭中每个人本应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李宝莉在外的形象就很刚烈,干活麻利,同时也讲江湖义气,给何嫂子1000块钱救急,对混社会的建建也很有同情心。

 

试想,一个对非亲非故的人都能有如此的善良和耐心,怎么就经营不好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了呢?

 

我认为,关键一点是:她不会示弱。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唯有爱,能够融化一切。

 

男人是天 ,要承担;女人是地,要承载。把男人的角色还给老公,搬家这样的大事、重活,本应就是男人表现的机会。

 

即便老公去世后,李宝莉也忽略了培养家里的小男人那份责任和担当,孩子的天职是学习,但也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承担家庭责任的思想意识。

 

李宝莉这样一味付出、看似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得到的却是,10年来,为儿子付出那么多,不仅没有感恩,反倒激发了儿子对她更大的仇恨。

 

原来,命运的魔咒一直都是自己放上去的。

 

凡事都自己扛下来,对方就没有了存在感和价值感,就像跳双人舞一样,你向后一步,我自然要配合的向前一步,同样的,你一直向前,我也只能配合你一直向后了。

 

老公的懦弱不担当,儿子的仇视不感恩,都有李宝莉太“刚”,不懂示弱有关。

 

不过,李宝莉也有令我十分钦佩的地方,就是她永远积极向上、保持乐观心态。

 

当老公跳江自杀后,她并没有沉浸于悲痛,而是很快的恢复理智,一心只想如何把这个家支撑起来,不让它散了;

 

当闺蜜告诉她,发生一系列的事情,是因为这个房子风水不好,她那股可爱的倔强“我就不信这个邪”,俨然一副和命运抗争到底的气势;

 

当遭遇儿子与她决裂,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她一夜未归、一夜无眠,看到学生们灿烂的笑容,她一下子想开了,对儿子赶他出门也释怀了。

 

一切生活的不顺,在李宝莉的价值观里,都是擦干眼泪,继续奔跑。

 

我欣赏她对人生的洒脱与豁达,我欣赏她面对生活的各种坎坷,绝不妥协的执着。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文:放~飞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