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 You」聊一下Baby Blues和产后抑郁

我希望每一个在经历着抑郁或者消极情绪的朋友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一切——不要否认自我,更不要否认自我存在的意义,也不要进一步的质疑生活的意义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实话说,我也很难想象站在高处的她是有多么的绝望和痛苦,人类的悲欢不仅不相通,甚至大部分处于消极情绪中的人还会经历被轻视甚至被敌视的自己「真实感受」痛苦。而往往,那条存在在很多人生活中的「大黑狗」,追着那些无处藏身的朋友已经很久很久,久到他们耗尽全力都没能驯服。

我想今天跟大家谈谈这条「大黑狗」,关于「大黑狗」已经有很多全面、丰富、和专业的解答了,但是今天我和大家科普的这条「大黑狗」是关于「产后抑郁」和「Baby Blues」。希望能够引起朋友对这些内容的关注,或许对你有帮助,或许你可以帮助身边的人。

「产后抑郁」常常会跟「Baby Blues」(产后的情绪低落)混淆。「产后抑郁」就是「抑郁」,那么什么是Baby Blues呢?区分这两者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如果你了解「Baby Blues」,那么当它来到你的生活,或者当你感受到它的时候,你会告诉自己——我只是有「Baby Blues」,它很快就会过去。而抱有着「它会过去的,我可以跨越的。」这样的心态,是你度过它的关键因素之一。

什么是「Baby Blues」?

初为人母时,我们时长会感到情绪上频繁的起起伏伏,时而平静的海面,时而巨浪滔天,我想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理智的自查我们在面对和感受的是不是「Baby Blues」。

Baby Blues时常表现为婴儿会让产妇觉得情绪化,比如爱哭疲倦焦虑,但是通常能够在生产后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内恢复。而会产生这种baby blues的原因主要在于产后两天到四天的一个荷尔蒙的变化。孕期雌激素孕酮会急剧下降,产生乳汁。荷尔蒙的下降会造成情绪的波动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心理上来说,对于照顾新生儿的压力过大,对周围的人期待产生偏差。而在生理上,生产的疼痛还没有消失殆尽,身体也相对虚弱,间隔2小时的母乳喂养等等,导致产后妈妈无法正常睡眠,这些都会让你的身体和情绪产生负荷,导致情绪的起伏,或者崩溃。

一般这种忧郁情绪都是在产后出院以后回到家里的3-5天内高发,感受也最严重(Marzena , Grażyna , Estera & Małgorzata, 2016)。

因为之前婴儿在医院在被妥善的照顾,但是从医院返回家中后,孩子的存在变得更加的「真实」,需要频繁的哺乳,照顾新生儿的忧虑体现在生活的每处细节里,睡眠不足,养育者们的相处没有达到预期,各种问题便接踵而来。而同时,妈妈这个新角色也极有可能让你时而感到焦虑。

但是这种忧郁情绪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它会逐渐好转,通常会在两周左右消失。

而相当一部分的我们或许经历的是「Baby Blues」(产后的情绪低落),在很多研究中,这个发生率为43%-85% (Burst, 1996; Christine, & Hunt.,2013; Hunt, & Christine.,2006; Ntaouti, et al., 2018; Reck, Stehle, Reinig & Mundt, 2009).

但是也有错认为是产后抑郁,我之所以将这两种情况区分开,不是为了让大家分辨「哪一个更严重」,更加不是让大家轻视「Baby Blues」,而是倡导大家用相对正确的心态面对和解决当下的问题,给予身边人良好的,积极地支持。

当产妇经历「Baby Blues」的时候,身边的人可以给出什么样的支持?

首先身边的人要关注到她的情绪认可她的感受。

千万不要说诸如“这有什么的?”“没事,我也是这样过来的。”“就你们这一代人事多”“别人怎么没得?”“孩子再大点就好了”等等,请尝试说“可以和我说说具体是什么感受吗?虽然我可能无法切身体会,但是我非常在乎。”“你的感受这么具体,这么真实,你一定非常辛苦,非常难过吧?”

请不要吝啬表达你的「理解」和「尊重」,你的「温柔」和「耐心」,当自己的伴侣经历「Baby Blues」的时候,另一方也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在给予伴侣支持的同时,自己也要保持对情绪的「觉察」,找到一些积极地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绪,这样才也是对伴侣良好的支持。

你可以频繁地告诉她,她是一个好妈妈,并且认可她对于做更好更尽责妈妈的努力。可以邀请朋友家里来看她,陪她聊聊天。如果她感到沮丧,可以抱着她让她大哭一场,哭到「尽兴」。

注意聆听,耐心聆听。“你怎么这么矫情”,这句话实际上不仅不应该出现在刚拥有新生儿的家庭中,实际上我提倡它最好不要出现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因为你能说这种话的时机,往往是对方跟你倾诉了「真实感受」,那么如果你无法正确的反馈,宁愿不要反馈,也不要说这种本质上是「质疑、否定对方感受」的话语。作为妈妈的我,负责任的说这是我在产后感受到baby blues时候最讨厌听到的话。

在我产后刚出院回家的时候,我觉察到自己要比生产前更加敏感,易怒,因为强大的责任感和变得更加真实的哺乳焦虑,我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都抱有着更高的期待,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也接近于刻薄,外部的消极影响,比如因为睡眠不足,刚出院就不停歇的哺乳,婴儿的啼哭等等令我受困于“我是不是一个好妈妈”,“我能不能做一个好妈妈?”“我真的已经很累了”这样的内部想法。

我还记得出院回家后的几天,家里没有为我和宝贝准备做应该有的准备,只有月嫂陪着我和孩子, 有一天,我在自己收拾我和宝贝的衣服的时候,那种愤怒和委屈几乎要把我吞没了。

我也在反思是我自己在矫情吗?但是我的需求就是希望在出院的当天,请关注我多一点,请多问一句我需要些什么,就一声“你辛苦了,好好休息”,我听到都会满足。

可当我试图表达我的焦虑,我的需要,对周边人有更高期待的我对家人表现出的态度感到失望。是那种很真实的不被理解的感觉,那种孤立感,至今非常清晰。

所以我真的希望更多的爸爸们,妈妈们,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看到这篇文章,而不只是新晋妈妈。在最起码生产后的4-5天的时间内,请举家庭之力,给予产妇足够多的关注和照顾。

你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此刻,她最亲近的人——你们,都无法让她感到情绪的缓释,那她应该求助于谁呢?

请耐心的聆听她的需求,请认可她的感受。而如果能够做到这些, 对于产妇马上从baby blues的情绪恢复过来会起到非常巨大的帮助。

而好在我的先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成长的人,在我经历「Baby Blues」的那段时间给我很强的信任感,虽然在经历「Baby Blues」的初期我时长感到沮丧,但是我的先生觉察之后立即做出了调整和反应,更加注重和我的沟通,更加重视认可聆听我的感受,我想哭的时候在我身边有耐心的安抚我,让我都哭出来,我们在这段经历中也共同成长了很多。

接下来,我们需要警惕的就是「产后抑郁」了。

如果当低谷的情绪持续超过了产后两周,她感到没有任何的高兴的时刻,她的情绪只有低谷,那么她很有可能发展至产后抑郁,postnatal depression (PND,以下简写作PND)。


产后抑郁一般发生在产后的五周之内,也就是一些朋友知道的所谓坐月子的时期。而产后抑郁通常如果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很难快速恢复。


产后抑郁的经历者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每十个妈妈中有一位;在英国,从寻求帮助的人数看,是每八个妈妈中就会出现一个妈妈去寻求帮助(Ban, Gibson, , West, Fiaschi, Oates,, & Tata, 2012),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PND的发生率是10%-18% (Marzena , et al., 2016; E. Ntaouti, et al., 2018; Brummelte, & Galea, 2016)。

但是,考虑到很多的妈妈或许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产后抑郁,或许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去寻求帮助,真实的发生率可能会比这些数据更高,更残忍。

那产后的忧郁情绪的程度跟产后抑郁有关联吗?有研究显示在经历产后忧郁情绪的妈妈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个体的抑郁情绪会持续发展。有研究调查了44位经历「Baby Blues」的妈妈中,有41%的妈妈(18人)在产后六周以后,发展成为了产后抑郁(Marzena , et al., 2016)。

产后抑郁可能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抑郁的发生原因一样,背后有着非常复杂和微观的因素,诸如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生理、情绪和社会关系上的变化,以及我们所提到的造成baby blues的孕酮激素水平骤降,睡眠的破坏,身体的疼痛;情绪上对照顾新生宝宝的压力,还有如果母乳不够,来自社会的压力,觉得妈妈没有履行到做妈妈的义务等,这些都是相关因素。

产后抑郁加了「产后」二字,让很多人对其产生了一种「产后抑郁过一段时间就会过去」的误解,或者甚至觉得「产后抑郁不是真正的抑郁」。实际上,产后抑郁就是抑郁症的一种,只不过爆发在生产之后而已,它和抑郁症的严肃程度是一致的,甚至风险会更高

在几个文献中所调查的产后抑郁的高风险因素(Marzena , et al., 2016; E. Ntaouti, et al., 2018; Brummelte, & Galea, 2016),我在这里给大家列出来说明,也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有经济压力或者情感上的压力;

家人有抑郁症历史,或者本人有过类似抑郁状态;

没有获得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支持,或者在育新生儿的过程中其他家庭成员的参与度较低;

对产前的医疗照顾感到不满,生产过程的痛苦仍未消弥,随之有健康方面的问题,例如腰疼,骨裂等;

无法做到母乳喂养的挫败感;

宝宝的健康存在问题等等;

如果在产后的几周 甚至几个月内,你都感觉到以下的症状,那么你在经历PND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每个妈妈的感受和症状也许不同,但是有可能的感受如下:

持续的负面想法和感受;

对一些以前不会引起你焦虑烦躁的事情,现在你变得很焦虑烦躁;

跟你的宝贝在一起的时候,你感觉不到任何的开心;

当跟你的丈夫,或者你其他的孩子在一起时也没有任何的兴奋开心;

非常担心你孩子的健康,即使他很健康,但是你会觉得自己是个绝望的妈妈,令人失望的妈妈,哪怕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

非常害怕自己会伤害到宝宝;

非常担心你自己的健康,或者是你宝贝的健康,比如他有没有正常的体重增长,或者他呼吸是否正常;

或许你还会觉得自己:

持续的伤心或者处于情绪低谷;

对于以前你喜欢的事物,突然提不起任何兴趣;

感到持续地内疚,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爱宝宝而内疚,或者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而内疚;

缺乏自信,觉得自己的身体只是一个被抛弃的容器,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如生产前充满生气,甚至厌恶自己的身体;

总是批判自己,怨憎自己;

没有动力,或者自卑于见朋友或者家人;

一直想哭,流泪;

无限的焦虑;

等等。

PND会消耗掉她的内部能量,并让她失去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甚至可能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很难记住日常的事情,比如昨天的晚饭吃了什么,今天的早饭吃了什么这种临近的日常小事回顾起来也花费很大的力气和决心。

PND会影响睡眠,有些人表现严重失眠,有些可能会做噩梦或者经常很早就醒,也存在另外一种极端的情况,嗜睡,不愿意从床上起身,逃避育儿,将自己鼓励于家庭中,什么都不想做,甚至起床都会非常困难。

未经妥善引导的PND经历者,更甚之还会经历如下的感受:


惊恐表现,比如强烈的心跳,出汗或者生病晕倒;

生理的疼痛,比如头疼或者视力模糊;

厌食;

有想自杀或者自我伤害的冲动;

几乎没有性欲望;

等等。

如果你出现这些感觉,或者你觉察到你的太太,儿媳,女儿出现这些情况,请马上鼓励她并为她寻求专业的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的帮助。

很多时候PND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成为产后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会马上需要更加专业介入。 而产后精神病是最严重的,一般千分之一到二的发生概率(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

如果你的太太、女儿、儿媳已经在经历PND,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可以先去通过一些途径大量了解一下关于产后抑郁的专业内容,以保证自己对产后抑郁有个清晰和相对正确的认知。试图去理解你的家人正在经历什么,以及如何给予她支持。

一旦你理解了这些,你的心态会往更加积极地方面转变,有些事情是因为我们不理解,所以才会焦虑,才会用负面情绪来对抗。最重要的是,你要警惕并首先告诉自己不要被不良情绪所影响,这是能够为她提供帮助的最大前提

PND的经历者在同样经历家人的支持和共同努力后,也会有很高的好转的可能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接受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以下是一些可以身体力行的事情:

找到专业的心理医生,鼓励你的太太去跟心理医生谈谈她的感受,聊聊自己。尽可能的让她理解她在真实经历什么,只是大脑生病了,或者情绪经历着一场感冒,把她从对自我的否认和批判中解脱出来,尽量陪伴她一起去做咨询,并且督促她吃下医生开具的处方药;

育儿过程中请给予你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她尽量保证稳定和足够的睡眠;

如果你的太太害怕自己呆着,那请尽可能地陪着她,或者一定找到她认可的人陪着她,如果工作实在繁忙,请在闲暇之余给出频繁的鼓励和认可;

帮助梳理出日常生活中的优先级,哪些是需要一起做和面对的事情,哪些可以等她恢复了以后再说;

更大的参与对孩子的照顾中,但是也不要完全的接过照顾孩子的任务;

给她留出自己的时间,比如可以自己看看书,运动或者见见朋友;

确保她的饮食健康,保证她的营养;

如果有大宝,可以把照看大宝的工作更多的接管过来;

除了这些身体力行的事务,她还会需要很多的情感支持:


不要告诉她”你要自己好起来!”这句话可以说是起到完全相反甚至更可怕的后果。如果她可以自己好起来,她会的!但是相信我,她真的没有办法自己好起来。

告诉她,认可她,称赞她是一个很棒的妈妈,她已经做的很好,很尽责了;

鼓励她去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跟那些有类似经验的妈妈去聊一聊;

如果她同意的话,可以告诉身边的朋友家人她正在经历什么,并且告诉他们如何去帮助她;

试试给她做个按摩,放松一下身体;

如果是爸爸在看这篇文章,请一定从她是你的妻子这个角度去思考,她首先是你的妻子,其次是孩子的妈妈;

聆听,聆听她的需要;请敏感的满足她的需求;

提醒她,产后抑郁非常的常见,不是因为她做错了什么,经历这些不是她应得的,不是她的问题,她会好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势必也存在着很多的压力,还请确保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有条件,可以稳定的接受短中线的心理咨询,比如3个月~6个月。

产后的妈妈一定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试着多去休息,给自己时间去听听音乐,放松;

一定保证自己的健康饮食;

运动;

去见别的宝妈,聊一聊自己的经历;

认可自己,认可自己的感受,认可自己的付出;

最重要的,我们如何预防?

我相信文章看到这里,大家会发现「Baby Blues」是绝对不容小觑的,甚至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转折点,在刚刚经历「Baby Blues」的时候,最好的是在没有经历之前,家人就开始重视产后妈妈的感受,认可产后妈妈的感受,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不要轻视「Baby Blues」,任其发展的话,后果谁都不愿意设想。

在看这篇文章的产后妈妈们,我理解你在经历的一切,它们都是真实的。

你或许觉得无法获得周围人的理解,觉得孤立无援,家里明明那么吵闹啊,可是你却不停的下沉。

你或许会恐惧自己会经历产后抑郁从而导致对自己情绪管理更加的苛刻。

或许你再经历着产后抑郁,你会质疑自己的决定,质疑自己,开始关注生和死,开始思考很多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的问题。

你会觉得推的巨石已经沉重到压垮你,碾碎你,你甚至觉得推这块巨石的路看不到尽头,充满艰辛。

我想要告诉你的是,请一定相信这一切可以变好。PND的发生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也不是因为你本身就「有问题」,不要「自己身上」寻找它发生的原因,接受它发生了的事实,然后寻找良好的途径——经过它。

给所有打算养育后代的新婚夫妇们一句忠告:生育是一件大事,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如果没有做好应对、面对种种这些的准备,那么应该投入精力和时间做准备,不要抱有着「见招拆招」「到时候就知道怎么做了的」想法,投身于巨大的未知和责任中。


参考文献:
Almond P. 2009. Postnatal depression: a global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 Perspectives in Public Health 129 (5): 221-227. www.sagepub.com [Accessed March 2013]
APNI. 2007. Postnatal depression. The Association of Post Natal Illness. www.apni.org [pdf file, accessed December 2009]
BAGHERZADEH RAZIEH, ZAHMATKESHAN N, MOTAMED N, KHORAMROUDI R, & GANJOU M. (2009). Prevalence of maternal blues,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premenstrual syndrome in women refferred to health centers affiliated to bushehr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irani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 infertility, 9-15.
Ban, L. , Gibson, J. E. , West, J. , Fiaschi, L. , Oates, M. R. , & Tata, L. J. . (2012). Impact of socioeconomic deprivation on maternal perinatal mental illnesses presenting to uk general practice.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62(603), 671-678.
Christine, & Hunt. (2013). When baby brings the blues: family therapy and postnatal depression.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DA. 2003. Depression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Depression Alliance. www.depressionalliance.org[pdf file, accessed December 2009]
Dennis CL, Ross LE, Herxheimer A. 2008. Estrogens and progestin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4): CD001690. onlinelibrary.wiley.com [pdf file, accessed March 2013]
Hunt, & Christine. (2006). When baby brings the blues: family therapy and postnatal depression.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7(4), 214-220.
Joy S. 2012. Postpartum depression. eMedecine. emedicine.medscape.com [Accessed March 2013]
MIND. 2008. Understanding postnatal depress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ealth. www.mind.org.uk [pdf file, accessed December 2009]
Marzena K., & Grażyna G.,Estera M., & Małgorzata G., 2016,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mood disorders depending on selected risk factors –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Med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30(2), 19-25. DOI: 10.12775/MBS.2016.010
M’Bailara, Katia, Swendsen, Joel, Glatigny-Dallay, E , Dallay, D, Roux, D, Sutter, Anne Laure, Demotes-Mainard, J & Henry, Chantal. (2005). Baby blues: Characterization and influenc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L’Encéphale. 31. 331-6.
MIND. 2010. Understanding postnatal depress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ealth. www.mind.org.uk [pdf file, accessed March 2013]
NICE. 2007.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mental health: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guidanc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Clinical guideline, 45. www.nice.org.uk [pdf file, accessed March 2013]
NICE. 2011. Common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www.nice.org.uk [pdf file, accessed March 2013]
Norman E, Sherburn M, Osborne RH, et al. 2010. An exercise and education program improve well-being of new mothe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hysical Therapy. 90(3): 348-355
PRODIGY. 2008. Depression: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PRODIGY Clarity, Clinical topic. prodigy.clarity.co.uk [Accessed March 2013]
RCP. 2012. Postnatal depression 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www.rcpsych.ac.uk [Accessed March 2013]
RCP. 2007. Postnatal Depression. 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www.rcpsych.ac.uk [Accessed December 2009]
E. Ntaouti, F. Gonidakis, E. Nikaina, D. Varelas, G. Creatsas, G. Chrousos, T. Siahanidou, 2018, Maternity Blues: risk factors in Greek population and validity of the Greek version of Kennerley and Gath’s Blues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icine 15 (2018) 1–11, doi.org/10.1080/1476705. 1548594.
S. Brummelte, L.A. Galea, Postpartum depression: etiology, treatment and con- sequences for maternal care, Horm. Behav. 77 (2016) 153–166, https://doi.org/10. 1016/j.yhbeh.2015.08.008.
Reck C, Stehle E, Reinig K, Mundt C. Maternity blues as a predictor of DSM-IV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the first three months postpartum. J Affect Disord. 2009;113(1-2):77-87.
文:鸽子  (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罗切斯特大学 发展心理学系研究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初来知乎,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有帮助的内容,请大家多多关照。)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