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抱怨时是在表达什么?

我们抱怨的频率远远比我们意识到的多,这是我在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时才意识到的,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不爱抱怨的人,但事实上只是我的抱怨更加隐蔽。

01

抱怨在我们生活中到底有多常见?

在我想到抱怨这个词脑海里浮现出的大多是,电视剧中不断唠叨的母亲,夫妻吵架时脱口而出的我为了你,埋怨父母不能给自己想要的叛逆小孩,大部分都是这种激烈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场景,以及闺蜜聊天时吐槽自己男朋友,不知道男性是否也会如此,但想必人类总是相似的。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对抱怨这件事有什么思考,毕竟我自认为并不爱抱怨,而对于其他人的抱怨我也只是听听就好,大部分时间我也可以选择不听,而这本书只是因为要凑单才加入了购物车,收到后搁置了挺久,直到某一天闲着没事翻出来看了看,才发现我之前对于抱怨的理解是多么的“狭隘”。       

在书籍的开头把“抱怨”定义为了“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作者把一切释放这些情绪的表达都归为了抱怨,并把抱怨与陈述事实做出了区分。

陈述事实是不会带有负面情绪的,事实是客观的而情绪是主观的,比如“今天可真热”这句话,如果你讨厌这样热的天气那么这就是已经是一个抱怨了。

按照这样的标准抱怨简直不要太多了,它甚至有时候会披上幽默的外衣,比如一些反话和讽刺,这让我想到很多的脱口秀按这个标准都成了看似幽默的抱怨。

02

你知道语言背后的真实情绪吗?

作者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活动,二十一天不抱怨练习的活动,把一根紫色的手环套在手腕上只要抱怨了一句就换一次手,直到它安稳的停留在一个手腕上二十一天,我尝试了然后失败了,大概持续了两个多月我严格按照书中的标准来执行,结果它最多只呆在我同一个手腕上不到一周,

不过虽然最后我放弃了,但在这两个月的过程中我对自己话语中的情绪表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迟钝的人,有人说感觉我一直丧丧,但我却觉得自己还挺平静愉快的,直到让我说一说最近感到愉快的事时我卡住的那个瞬间,我才意识到那只是一直持续在那个状态之中,所以毫无意识带来的假象。

就像书籍第一章所说“就像鱼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周围水的存在,人根本意识不到空气的存在,既是你听到或自己发出抱怨,你也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抱怨的存在。”

其实不是无法意识到只是因为习惯了而忘记去体会,就像我们的身体最有存在感的时候总是它不舒服了,特别是在现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失去体察“平常”的能力,我们忙于把精力、注意力投注于未知的、未完成的事情上,却对已有的一无所觉。

所以虽然我觉得作者的标准有些过于严苛,但是这依然是一个值得去尝试的活动。

在尝试的过程当中我第一次如此的关注我说了什么了,我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说出这句话又有着什么样的目的,以及我曾经精心修饰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攻击性。

比如我在说没事时,其实是在抱怨对方根本没有在关注我,非要我告诉他他才会看到我吗,所以那两个月中我为了“没事”这两个字移动了无数次手环。

而后我终于学会了不去表达不满,而是叙述事实,当我开始坦诚的表达自己遇见什么事产生了什么情绪需要怎样的帮助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可以和人相处这么好,原来他们可以这么友善,只是我之前一直用抱怨拒绝了这一切。

所以还是很推荐大家看一看这本书,并尝试一下这个二十一天的挑战,它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你曾经没有的发现。

03

为什么抱怨如此频繁的被人们使用?

当我们想要知道自己的抱怨到底是想要表达些什么,那么就得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抱怨,人类只会留存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东西,就像愤怒可以带来威慑力,恐惧可以帮助避开危险,每一种所谓的负面情绪都有着其正面的意义,那么抱怨呢,它能够为我们带来何种好处?

作者单独写了一章来讲述我们为何抱怨,并把其分为五种原因:

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

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责任

Inspire envy:引人艳羡

Power:操纵力

Excuse poor performance: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我知道有些原因显得很扯,因为我一开始就在是这样觉得的,但很可惜它们是有迹可循的。

1.寻求关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一段对话或一场交谈中,糟糕的事情总会引人关注,当一个说出一件让人愤怒、悲伤之类的消息,大家都会去关注他。

可能会去同仇敌忾、去安慰、或站在高高在上上的角度说教、甚至可能接着说出一个更加糟糕的事情,这还可能会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到更糟糕的人这里。

所以一旦遇见两个以上习惯用抱怨获得关注的人,你就会发现这场谈话成了“糟糕攀比大会”,而最后的胜利者将会是遭遇最惨烈的人。

当我们把它描述出来,这个场景是多么让人难受啊,但当我们纠缠其中时却很容易被带歪,作者也很良心的给了一点面对这样的人的小建议,比如尝试去问一问“那最近有什么好消息吗?”。

这样问句可以在一段对话中反复使用,当对方又开始回到抱怨中就用类似的积极话语转移接下来的对话走向。

这里还有一个心理学的小技巧,就是当你希望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走的时候,就要先赞同对方,比如在问话前面加上“原来你遇见这样的事呀”“这的确是让人生气”之类的。

2.推卸责任

当人们开始说“都是……的错”“都怪……我才”“这根本不可能”“你还要我怎么样”这样的句子时,(是不是感觉他们都很耳熟)就证明他们想要开始甩锅了。

这一点在心理学上也叫做外归因,当一个人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的原因都指向外在,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除非那不是自己的问题,这样就不需要解决了。

习惯于外归因的人,除了容易抱怨,更重要的是它会导致人止步不前,因为原因与自己毫不相干那么又何从努力呢,但事实上任何看似不可能的事都依然有着选择的余地,只要脱离急切甩锅的行为来冷静的看待它时就能够发现。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一切内归因(所有事情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过度的内归因也会导致无力感,因为那会让自己显得特别糟糕从而感觉无能为力,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客观的、全面的看待事件,注意不要被情绪(害怕被指责、不愿承认失败等)所影响。

当面对这样的人可以提出一种假设“假设这事能够做得到,你会怎么去做呢?”,并告诉对方“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到方法,完成这个任务。”,作者说这个方法对孩子格外有效。

3.引人艳羡

这一点看起来是最难让人接受的,毕竟“抱怨”的不可能是好事情,或者至少它带来的是不好的情绪。

但当我们抱怨他人时(特别是带着贬低的词语)其实就是在变相的抬高自己。

就像现在网络上一旦出现一些事件就会有无数人冲上去谩骂,在不断的反转中宛如墙头草一样的群众们,某种程度上为的就是彰显自己是与被骂者不同的人,所以有时候真相如何才会不那么重要,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展现高尚。

这一点在生活里也非常的常见,有时候它还会和推卸责任共同使用,比如抱怨社会怎么如此冷漠,不知道你们看不看动画《侠肝义胆沈剑心》中有一段剧情是这样的:面对摔倒老人的解决办法是打开手机怒斥现在的人怎么忍心不去帮扶,从而得到赞扬又规避了去帮助。

说到这里想到心理学中有一个有相似之处的效应,叫做“抵消效应”,就是用某种象征性的行为抵消心理的罪恶感,这个效应也很常见,不过今天就先不展开说了。

至于这一类抱怨的解决方法,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些人通过抱怨那些缺点是为了彰显自己有着相反的优点,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赞赏他们想要展现的优点来结束他们的抱怨。

4.操纵力

这一点我感觉是比较危险的,它让我想到PUA,很多人使用抱怨来操控他人,不论是为了引起对方的内疚,还是展现对方的无能,最终的结果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利。

而在竞争中比起通过自己的优秀来赢得比赛,让对方显得糟糕从而失败是更快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恶性竞争中人们热衷于抹黑对手,而抱怨是其中方便又有效的方法。

注意当遇见这样的抱怨时,请保持距离不要让自己搅入其中,可以建议他们与被抱怨的人谈一谈,但不要随意站队或随意付出你的“忠诚”。

5.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这一点看起来与推卸责任有一些相似,我个人把推卸责任理解为更加概括性的抱怨,而寻找借口则更加细致,好以此来区分它们。

我们总会在表现不够如意的时候寻找一些原因,我个人认为这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承认失误、失败、或自己努力不足等等都是需要勇气的事。

而找到一些原因则会让这一切更容易被接受,但是这除了让我们感到好受一点并不会带来任何帮助,甚至可能让我们错失真正进步的可能,因为我们没能面对真实情况,

这种抱怨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在抱怨之后添加一个“那么要怎么改善呢”,比如“都是因为天气太热了”——“那么如果下次还这么热要做些什么减少影响呢”“都怪闹钟没有响”——“那么下次要怎样才能更保险呢”……

当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只是为了让我们获取经验,而不是让我们执着于用它自我安慰,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经历让我们获得成长才是有益的。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让读到这里的你对抱怨这一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真正含义,也不清楚对方为何如此,而这也是心理学的迷人之处,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他人,这本书还是挺推荐大家看一看的,还有很多内容我没办法在这里完全展开。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推荐大家学习壹心理APP的[鲸选]会员下列计划:

(点击图片即可加入学习)

部分学习目录:

  • 心理学自助 · 选书指南

  • 普通人必学的十本心理学经典

  • 用心理学视角看世界,这些书能帮你拓展视野!

  • 100%纯干货!入门心理学最完整的书单

  • ……


  • 心理学书单·听书计划

  • 《自我的本质》-鲸选书单

  • 《共情的力量》-鲸选书单

  • 《人生的智慧》-鲸选书单

  • ……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对自我对生活的觉察的文章,推荐大家学习壹心理APP的[鲸选]会员下列计划:

(点击图片即可加入学习)

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鲸选会员的具体内容:

鲸选学习会员可以说是生活中的[实用心理学百科]

它包含:

  • 2w分钟音频

  • 2k+心理有声内容

  • 365个心理锦囊

  • 200+心理词条

  • 并有每月1期的大咖主题直播可以免费参与

内容广泛价格实惠,点击下方链接同样可以立刻加入,只要49元能不限次数学习一整年。


http://book.ikudp15.top/platform/522/F172FC9DA88E2876BBE1853178547D5F/yxl

作者:你很特别。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