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网的人格测试MBTI,真的靠谱吗?

作者:廖畅
来源:微信公众号:广州和真心理(ID:gzhzxl38904481)

前段时间,在社交网上认识几个新朋友。对方问我,你的MBTI类型是什么?


我一下子愣住了。对方向我展示她的个性签名:我是ENFJ。并且告诉我,现在他们交朋友都喜欢列出自己的类型。

 

近日在朋友圈里也经常看到不少好友贴出自己的MBTI结果。仿佛不知道MBTI类型的我,已经落伍了。

 

本着求知的欲望,我专门去了解一下,MBTI究竟是什么?


你是哪一种MBTI类型?


01

什么是MBTI?


MBTI是依据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16型人格理论编制出来的性格测试量表。


荣格在他的著作《心理类型》中,归纳出了两种态度类型general-attitude types):外倾(E)内倾(I),和四种功能类型function types):思考(T)情感(F)实感(S)直觉(N)


对于每个人来说,态度类型必然会有一种占据优势地位;在每个人的四种功能中,也会产生一种占据主导的优势功能。这两种机制中的优势成分相结合,就会形成个体最为核心的个性特征。这样,把两种态度类型分别与四种功能类型相组合,我们就得到了荣格所提出的八种心理类型。


后人又增加了J(理性)P(感性)两个维度,最终组成16种不同的性格类型。


简单说,MBTI是一种性格测试


就像12星座一样,MBTI指出你这种类型的人,将会有哪些性格特征或者是表现


比如前面的ENFJ,测试结果可能显示这个类型的人性格外向,做事情有积极性,往往会成为一个群体之中的保护者。


他们也比较敏感,能够体察别人的情绪,共情能力比较高。所以他们比较适合充当教师或指导者的角色。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就像我们形容处女座有洁癖,摩羯座理性,有责任心一样。

 

其实性格类型理论在心理学上由来已久,不同学者也提出过不同的性格类型划分。

 

可为何最近MBTI受到的关注却越来越多了?甚至年轻人都喜欢把自己的MBTI类型,作为自己独特的标签,写进自己的个性签名或其他资料中。

MBTI仿佛成为了星座之外的一个全新的社交名片。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的发达,人们能够更方便在网上做测试,并且获得测试结果。另一方面,MBTI如此受欢迎,或许还有更多的原因。


02

通过MBTI“知己知彼”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了解自己或者他人的MBTI的测试结果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测试结果,就像一个人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一样。这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一个人如果将来从事的事业正好是符合自己性格优势的,那么他大概率不会很痛苦。


倘若一位内向又敏感的人从事一份需要积极与很多人社交的工作,恐怕就会非常痛苦了。


毕竟,人要改变自己固有的特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向别人呈现自己的性格类型。这就是像是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一样。


本质上,是我们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一个方式。

比如,我这个人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喜欢冒险,喜欢尝试各种新事物;或者,我这个人比较理性等等。


这些方式有助于他人更快地了解我们,增进熟悉的感觉。

 

第三与人刚开始建立关系时,通过MBTI快速地了解他人,可以找到一些共鸣,有亲切感。


比如,原来你也是这个类型啊,我跟你一样!共同话题这就来了。


同时,这也可以减少我们跟人相处时的不确定感。当我们看到某个人的MBTI,就可以快速地对对方产生一个印象。


借助MBTI开展社交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运用这样的性格类型标签信息,或许可以尽快了解彼此,尽快地熟悉对方。


这也说明了,当代的年轻人们更愿意尊重、了解彼此的差异。而了解尊重彼此的差异,就可以顺利避免许多产生冲突。


03

MBTI不是“万能药”


然而,这么做可能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这可能意味着,人们不再愿意通过真实的互动去深入地了解另外一个人。

 

仅仅通过星座或性格类型的测试结果,我们是很难真正了解另外一个人的。

人与人之间的了解,需要大量的互动沟通来回的冲突和冲突的化解,从而确认彼此有差异的个性需求感受等等。

 

网络的发达让人们更多地躲在互联网之后,用手机中的文字,或者表情符号来进行交流。而且这些信息,接受的人解读起来却是千差万别,有时反而增加了许多误解。

表情符号的误读


受疫情的影响,网络的交流逐渐取代面对面交流。这个习惯也使得人们不再那么地有耐心、也不再愿意花心思寻求更深入的交流。

 

毕竟,在真实的互动中了解其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意味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真实的互动也需要体验许多不确定的感受,比如,不确定自己的表达是否可以被理解,不确定自己的需要是否会被拒绝等等。


有时,也需要失去一些自由的体验。比如,为了照顾他人的感受,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需求。

 

简单来说,真实的互动和社交,需要人们在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这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很麻烦。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更想要选择单身的原因。

 

其次,当我们给自己贴了标签,也许更不容易认识真实的自己。

来源:电影《楚门的世界》


深入了解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过MBTI等心理测试,早早地“认识了自己”,也容易把自己从此框定在某个范围内,也就拒绝了其他的一些可能性。

 

测试所得来的标签、对自己下的定义,使得人们可以用它来解释自己很多的行为。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但这也止步于接触更多真实的、设定外的自己。

 

很多时候,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我们都会有选择地忽略一些自己的特质。


了解真实的自己,不一定会带来好的感觉,尤其是我们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这个社会并不认可的特质时。


比如,我们不会想感觉到自己很自私,或者非常贪婪,或者充满妒忌等等。


尽管这些部分是人性中很常见的一部分,常常呈现在真实的互动之中,周围的人却看得真切。

04

在真实互动中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曾说过,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你自己”。


不管是认识自己还是了解他人,仅一个MBTI是远远不够的。


他人亦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真实的互动之中,我们才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

 

那么,你是想要做一份性格测试仅供参考,还是想要了解真实的自己呢?

作者简介:廖畅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本科硕士均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青少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外聘讲师。擅长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问题;家庭婚恋情感问题;儿童青少年学习和行为问题;压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困扰;人格的修复与成长;为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个人成长体验。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州和真心理(ID:gzhzxl38904481),一个为您解答各种情绪、关系、亲子教育等困扰的心理学公众号。立志用专业的心理学观点解读各种日常生活现象,普及和传播心理学知识。【公众号每周二、三、五12:00、周日18:00更新】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