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流泪说的这句话,可能正是她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

文:晴岸
来源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标题:“太早懂事不是幸福”:郑爽流泪说的这句话,可能正是她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


01


前段时间,郑爽因为直播中情绪失控,一直是话题焦点。

淹没了她之前的一条热搜:#郑爽说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采访视频里,她虽然说着“看小朋友们快乐成长很开心”,但整个人看起来充满悲伤,竭力忍住眼泪,像是勾起了什么特别哀痛的回忆,而且无法释怀。


看过她综艺节目的人都知道,她指的应该是自己年幼时独自去四川求学生活的那段经历。

那年的郑爽还是真·小爽,因为没考上北京舞蹈附中,年仅12岁的她,怀着对父母的歉疚,独自一人从沈阳跑去四川求学。

也是在那时,发生了她节目中曾提到过的校园霸凌——无法融入环境,遭到排挤,还被同学们称作“东北乡巴佬儿”。

但她当时选择了不告诉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心。

除此之外,她还在日记里写着:“我今年考试成绩不好,数学94,语文91,被妈妈大骂一顿。她说:‘你现在哪点都不让我省心,以前我为你自豪过,现在我对你失望’”。

长大后她在接受《南都娱乐》采访时坦言:“你有时候本来不想成为第一第二名或是前几名,但是有爸爸妈妈在,你就觉得如果自己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对不起所有人。

小时候,妈妈教育她:大声哭很招人烦,你可以哭,但是不要干扰到其他人。

长大后的郑爽说:“所以我一般哭,都是自己憋着哭,我很羡慕那种能大哭的人。”


小时候郑爽练舞,因为天生柔韧性差,她要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练习。


大多数孩子被逼着练琴跳舞的时候都会很叛逆,但郑爽说她从来没有叛逆过,她认为自己所有的动力就是不要让爸妈失望,这是她的义务。

从上面种种可以看出:


她好好学习是为了让父母高兴,不大声哭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苦练舞蹈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就连做出独立不依赖的样子也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满意。

够“懂事”吧?

但这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吗?

显然不是。

所以现在的她,也不是一个正常的成人。

02

最近这场直播事件,让无数网友祈祷自己不要遇到像郑爽一样的合作方:

“情商太低,工作不敬业,谁请谁倒霉,本社畜遇到这种合作方一定要扎小人的。”

“这样的人,就像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职场巨婴,工作中动不动就情绪失控,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欠了她似的。”

在此之前参加《演员的诞生》,和任嘉伦分在同一组,任嘉伦想找她对一下台词,而郑爽因为情绪不好,根本不理他,把他晒在一旁;

而正式表演时,在台上屡次笑场,吹头发瞪眼睛,让评委章子怡痛斥:“一点作为演员的信念感都没有。”

马天宇也曾在书评中写道:“戏开拍三天了,郑爽还没来。打电话催她来拍戏,她淡定地说,拍广告累了,正躺在酒店里嗑瓜子。”

情绪化、玻璃心、爱甩锅、总是失控不靠谱……这种种迹象表明,郑爽还没有成为心理上的成年人。

而且与她描述的从小“独立”不符,成名后的她并没有看出独立果决的样子,而是一切都依靠家人——把爸爸带进娱乐圈,频繁地为自己代言,甚至由爸爸来回答粉丝提出的感情纠纷问题。

节目中,爸爸会为她擦鼻涕;现实生活中,郑爽因为常年在横店拍戏,全家更是举家迁往横店陪同,还在当地开了炸鸡店。

她好像活反了。

小时候“独立”,长大了依赖。

而这恰恰是症结所在。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独立?一个人吃饭睡觉?一个人面对所有问题?不麻烦大人?是的,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独立。有这样表现的孩子会受到鼓励,受到认可和夸奖。

但事实是,以上仅仅是行为独立,而真正的独立是指内心独立,即我有勇气追求我要的东西,我为自己的人生和选择负责。

一个小小年纪却看上去很独立的孩子,极有可能内心并不独立,只不过将想要撒娇依赖的渴望压抑下去了,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在本应该真正成熟的年纪,内心却依然是孩子,到处找可以依赖的对象。

03

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曾说过:“人小时候深信当个懂事的乖孩子是获得幸福的条件,就会选择不断违背本性”,用讨好、迎合来保护自己。

我微博上曾有一条留言:

“我小侄女会理直气壮地要爱,生气了就要你哄,发脾气也要你哄才会好,到现在6岁了,还是会要你抱抱她夸夸她,毫不掩饰对你的依赖和需要,所以大家对她的爱好像也会多点。她像小太阳一样,永远热情和快乐。”

还有一条留言,讲的是相反的故事:

“我一岁就被送到亲戚家,在那里过得并不好,我妈很引以为傲地说,我2岁左右就会乖乖坐着喝特别苦的中药,从不让她费心。

其实我不是不怕喝中药,只是不敢让妈妈费心。


我怕妈妈不要我,怕我会一直待在亲戚家里。不是我想乖,是不敢不乖。


现在长大了,和妈一直不亲,和人也很难保持亲密关系,很痛苦。”

中国式养育中,希望孩子懂事,希望孩子不要给大人添麻烦。


但是,如果你想养育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孩子,你需要知道,懂事常来自绝望,而且总与孤独相伴。


但,为什么这么多父母,都执着于养一个懂事的、像“小大人”一样的孩子呢?

那是因为,这些父母的内心也没有成熟。


孩子当大人,他们就可以当小孩儿了。

就像董洁和她的儿子顶顶。

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一次董洁和顶顶吃饭时,顶顶被一个金发碧眼的小朋友吸引了。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董洁却因儿子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而感到万分失落。


她撒娇地说:“你看到小朋友就不管妈妈了呀?好歹我也是个美女啊。”

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自己“伤心了”,最后说:“你再不过来,我就要哭了。”

然后真的捂着脸哭起来,顶顶马上跑回来搂着她,说着:


“小宝宝乖,爸爸爱你。”

这里错位得非常离谱。

董洁作为成年人,应该做的是,保护孩子不因他们夫妻关系破裂、反目成仇而遭受创伤。

但是正相反,她自己更像是一个缺爱的孩子。

她希望年幼的儿子时刻关注自己,共情自己的感受,并在她伤心绝望的时候,帮她找到继续活下去的意义——这个责任太重大了,根本不是一个小孩子的人格力量所能承受的。


这样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可能非常会察言观色,懂得眼高眉低,能用短短几句话让一个女孩心花怒放,因此异性缘非常好——这是长期揣测母亲情绪的结果

但这种“超能力”的背后,是以牺牲健康成长的体验为代价的。

孩子的“乖巧懂事”从来不是他自己愿意的,而是在父母营造的艰难环境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生存策略,使自己免于被惩罚或被抛弃。同时意味着对父母不信任。

你在信任的人面前不用讨好。

04


所以我说,“乖”是一种苦。

孩子太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失去了自我。

如果你是父母:

要学着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人。而不是把“懂事”、“听话”当成口头禅说给孩子。

在家里被父母搞定的孩子,在外面也容易被别人搞定。父母的责任不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要让他成为一个有独立自我的人。

如果是你:

你要意识到,有时候自私和愤怒不一定都是坏事,要学着维护自己的界限。

还有,你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当一个关系需要你委屈求全或者过分压抑自己,才能运转,要断舍离。

正如卡伦·霍妮所说的:“所有人,只要还活着就能改变自己,甚至是彻底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孩童才具有可塑性。”

要给自己成长的时间,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一路走来不容易。


想对所有那些曾经懂事的乖孩子说一句:

童年已经结束了,现在的我们是成年人,有力量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

一点点来。

只要我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

愿我们最终都能与自己和解

——END——

作者简介:晴岸,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该文章来源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编辑:小鲸鱼 去冰多糖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