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喜猫
来源:心榜(ID:psytop)
原文标题:今日开播!这部未播先火的年度大戏,能给心理咨询师正名吗?
你好啊,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今天,由毕淑敏原著改编,杨紫、井柏然主演的电视剧《女心理师》将于晚间18:00在优酷正式开播。
据悉,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以心理咨询为题材,讲述心理行业的电视剧。
描绘了女心理师贺顿通过心理咨询,解析多位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成因,在相应的心理治疗中,帮助他们走出过往的心理阴霾,重新拥抱生活的故事。
从立项、开拍,到杀青、定档,该剧一直都吸引着大众的眼光,制造出一个个爆点话题。
就在不久前,本剧确定开播日期的消息,还引来了一众粉丝的欢呼,其中不乏“爆款预定”、“我们已经等好久了”这样的字眼:
对于一个心理行业人来说,听到这样的消息,感受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是一部专门以心理咨询为题材的电视剧,又具备良好的观众基础,对普及心理咨询,让大众了解心理行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忧的是,中国的影视剧里素来不乏心理咨询师角色,但基本上没一个合格的。(具体参见:泄露隐私、粗暴诊断、与来访发生性关系:心理咨询师被影视剧黑惨了!)
这戏万一拍不好,反而可能加重大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误解。
那么,《女心理师》能否逆转过往影视剧的咨询师形象,塑造出一个专业的心理师呢?
电视剧毕竟还没开播,不好臆测。
但从过往的一系列宣传来看,主创人员有这方面的想法,也做了相应的努力的。
比如,在为本剧进行宣传时,导演柯汶利多次表示自己是“想打造一部真正的心理题材剧,探讨人性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制片人郭峰也在公开场合说过:
该剧的版本以原始作品为基础,会结合过去两年社会真实的心理案例,通过电视剧系列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形式向公众提供帮助,帮助公众了解心理学家的专业。
而为了塑造好剧中女心理师这个角色,主创人员还去了北师大心理部进行体验——
2020年10月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发文,透露出毕淑敏、杨紫、郭峰等等主创人员,一起去了服务中心进行参观、体验和研讨。
服务中心的专家们,就当前国内心理咨询的现状及服务的人群、心理咨询的专业伦理基础等,对主创人员进行了介绍。
主演杨紫,还接受了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体验和心理测评。
当天,杨紫等人还与中心的心理专家们进行了基于体验的深度交流,更多元地探讨了剧中人物角色跟随剧情需要所展现的变化。
编剧团队还与中心的老师们开展了剧本讨论座谈会。在会中,中心老师就剧本中涉及到的心理咨询相关专业知识和伦理议题提出了修改和调整的建议。
除此之外,为了保障本剧的专业性,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也以总顾问单位和协拍单位的身份,参与到项目制作中,对剧中涉及心理学专业的内容进行指导。
今年的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0日),《女心理师》的一众主演,杨紫、井柏然、黄觉等人出境宣传心理健康。
宣传片包含了如何预防自杀、识别自杀信号、进行自杀干预、在与有自杀倾向的人交谈时的禁忌等相关心理知识,并呼吁大众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向专业人士或机构求助。
心榜,世界预防自杀日,《女心理师》主演杨紫、井柏然等呼吁关注心理健康#世界预防自杀日#心理健康#女心理师视频号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所涉及到的心理相关专业知识,是由心光谱心理团队提供。
而该团队,正是由北师大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的专职咨询师组成。
这也印证了主创团队邀请北师大参与到项目制作的说法。
到了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女心理师》的一众主演,也发出了系列主题海报,呼吁关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提醒大众在什么时候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包括——
情绪持续性低落与焦虑:
强迫症:
青少年心理异常:
特定场所恐慌发作:
情绪波动异常,易怒和举止失常:
因人生重大变故而陷入抑郁状态:
强烈负面情绪造成生活困扰:
莫名地产生紧绷、不安、焦虑等心情:
人际关系出现重大问题:
从这一系列操作来看,该剧的主创人员确实是有意在强调这部戏在心理领域的专业性。
原著小说的作者毕淑敏女士,本身是国家二级咨询师,也有过短暂的咨询师从业经验,所以在专业性上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小说也罢,电视剧也罢,本质上都是虚构类的艺术作品,为了追求艺术效果,难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专业性。
小说原著本身对主角的设定,和其中一些不太符合现实咨询状况的情节设计,也遭到了众多读者的吐槽:
豆瓣评论截图
大概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所以在宣传过程中一再强调“会结合过去两年社会真实的心理案例”来表现心理专业,同时也请了如北师大心理学部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制作中。
可以想见,电视剧对原著会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编。
至于改编之后,成效如何,是否能够真的呈现出一个真实、可信、专业的咨询师形象,那就要等开播后才能知晓了。
那么,你对这部戏看好吗?对它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欢迎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