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直以来的困惑
人际交往,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
我不太愿意社交,甚至一度恐惧社交。
但与此同时,我在与人相处中,却总是充当“老好人”角色,总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而且一旦答应了帮别人,就算再难,我也会完成承诺。
这两点非常矛盾,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想要改变却总是感到无能为力。
于是,长久以来,我都把它们归因为我的性格缺陷。
在学了艾菲老师的天赋课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1)思维天赋的作用
思维是我的突出天赋之一,而这个天赋因为想要思考,所以更爱独处。
这就是我不爱社交的主要原因,从社交中我无法得到乐趣,相反,我却能从独处的思考中得到很多乐趣。
2)天赋交互作用的影响
在我身上这些看似矛盾的人际表现,其实正是我的几个天赋互相作用的结果。
取悦天赋是我的弱势天赋,这就意味着我不喜欢结交新朋友,更不善于主动与陌生人攀谈,以及活跃社交氛围。
但与此同时,和谐、体谅、责任天赋则是我的突出天赋,所以当一个弱势天赋与这三个突出天赋共同作用时,我就成为了一个明明很不喜欢社交,但又不会拒绝别人,时常愿意帮助别人的老好人。
当意识到这些后,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自己,因为我看到了这些行为背后的根源,而不再为自身的优缺点和不理解的行为而深感痛苦。
这时我忽然意识到,虽然我跟自己相处几十年了,但之前这些年里,我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更别提理解自己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了解自己和理解自己,根本没用。
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那他就不会知道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而如果一个人不理解自己,那他就永远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信。
所以,对于自己的了解,以及随之而来的理解,正是规划人生,以及自我接纳的第一步。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也找到了提升自己人际关系的方法,那就是:在已有朋友和同事中,通过运用我的三个突出天赋 ——体谅、和谐、责任,去深化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观察他人的天赋,去思考与不同人的不同相处之道。
在与同事的工作沟通中,我会试着问自己,这个同事可能都有哪些比较靠前的天赋,他现在展示出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体现了什么天赋?
根据他的天赋,我该怎样与他更好的达成共识?
在与他人发生口角矛盾时,我也会试着去用天赋的角度,看他对这件事采取的态度和方式,背后的思维是什么,从而对症下药。
采用这样的方式后,我发现我与同事、家人之间的矛盾减少很多,能达成的共识,以及能协作的部分增加很多。
— 2 —
亲密关系的改善
在我的视角里,普通人的人生目标,可以粗浅分为三个,分别是:名、权、钱。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因此名、权、钱三者的侧重排序也不相同。
在我的人生目标里,排在最前面的是追求名。
我喜爱写作,喜爱课程,喜爱增长智慧,喜欢寻求事物的本质,以及物与我的关联。
所以,我花了很多很多时间用在追求这些喜爱的事情上。
而这就给我和妻子之间的相处带来了很多矛盾,例如:我会因报课程学课程与妻子有矛盾,发生争执。
在课程中,当我把人生目标和天赋结合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夫妻多年相处困局的根源,竟是由于我的学习天赋和思维天赋很靠前。
我的思维天赋和学习天赋,让我非常喜欢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喜欢在观察与学习中了解真实的世界,沉溺于对于知识的获取,以及对于思维快乐的享受。
对我而言,没什么比智慧的增长,内心的自由更重要的事了。
所以,在现实中,我采取的是安贫乐道的生存方式。
然而,这种生存方式与我当下的现实并不符合。
如果我是自己一个人,那么我大可追求自己喜爱的事。
因为不管怎样我只要为自己负责就好,我可以继续安贫乐道,不那么重视物质,继续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写作上,不在意什么时候才能出结果。
这种方式无可厚非,毕竟是求仁得仁。
可是,我并不是一个人,我在追求自我乐道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自己。
事实是,我还需要担负起养育的责任,我要顾及家人,我要考虑更多层面。
这对于一个已经成家有孩子的人而言,是一种很难受的体验。
对我妻子来说更是如此,人生短短几十年,却要面对一个只追求思维乐趣,采取安贫乐道的生存方式,不顾生计的人,不能不说是一种灾难。
糟糕的物质体验,价值观的激烈冲突,造就了我们之间十分困难的相处模式。
在上课时,我忽然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意识到我可以不在意钱,可以不那么不在意物质,但我不能不顾及,也不能不负担起自己需要负担的家庭责任。
对这个问题,我必须要做出调整了。
于是,现在我会更多考虑妻子的需求,不再一意孤行的追求自己的安贫乐道。
当妻子看到我的改变后,对我的态度好了很多,也开始支持我的学习和思考。
其实,这就是一个自我内在与现实平衡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而艾菲老师的天赋课带给我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让我深刻认识了自己,看到了我们之间矛盾的根源。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实现平衡是需要一个具体的人生目标的,而我也知道了实现的路径和方法。
— 3 —
职业发展
在“真我人生”部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彻底探索了一次自己内心的渴望,探索了渴望活出的真实自我。
我对老师讲的“未来可能的我”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当把内在的我与真实世界的职业模型结合在一起时,我意识我的深层热情与对智慧的追求,与我对于内外和谐的寻求有关(而这事实上也与我排名最前的和谐天赋有关)。
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了自己的职业转型经历,让我深刻明白了:最好的职业转型策略,是建立在内在自我与真实世界职业模型相契合的基础上。
转变职业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需要在相应的赛道内,有人引领,有时间打磨知识和技能。
需要一步一步的打造,需要改进人际关系网,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想起自己过往独自战斗了很多年却无果,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相应的圈子,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使用场景从而把天赋打造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于是,我明确了自己需要调整的方案以及相应的策略。
艾菲老师提出的“真我模型”与“真我职业模型”,为看待自己与真实世界,处理好内在我与外在世界的平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 4 —
我为什么选这个课?
作为一个想凭真本事逆袭的人,这几年算得上是我人生的又一低谷,在现实里苦苦挣扎,想了解自己有什么可能,想在真实世界与自我之间寻求平衡。
破局是我一直都想做的事。
艾菲老师的课是讲把天赋打造成优势,谈自我可能的课,当我看到这个课程时便果断报名了。
我一直都有自己的选课标准,也就是判断课程是不是一个科学方法论的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它是不是有一定的普世经验?
第二、它具不具有足够的实用性?
第三、它能否可被证伪?
在上课过程中,我就感觉这个课程是具有普世经验的。两位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大量真实案例,包括自身经历和职业探索的具体方法。
再看实用主义,这个课程讲的是我们如何理解、认可、发展和管理我们内在的天赋,以及内在与外在如何统一的“真我模型”。
每节课后都有与实际工作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大家会在实战营里一起做作业和讨论,然后会给出反馈点评、教练式提问和答疑。
同学们的很多真实问题,就在这个过程以及上课提问中被解决了,足可见其“实用”。
最后一个,它能否可被证伪。
关于这一点,我思考很久,可证伪是一个很难直观证明的过程,因为每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度,能力边界也不同。
所以,证伪成了一个很个体化的事。后来我想,其实在个人知识的选择上,重要的并不是可否被证伪。
对于知识的选择,更多意义在于能否帮个体解决问题(哪怕只是一定程度上)。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是这个课程能否帮到我们,帮我们解决问题,那才是更重要的(课程是否适用于解开自己的困局)。
对我而言,这次天赋课提供了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考角度。
把我们自身的经验与现实,通过天赋和优势结合在一起。
让我认识到知识,技能只是最表层,常用的思维模式是第二层,而天赋则是更深入的第三层。
可以说,这个课程给了我一个理解自己,理解世界的新视角。
现在的我,已不再受制于自己的种种行为,不再在各种矛盾中痛苦,也不再在对错中纠结。
它让我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突出天赋上,放在更好的在自我与现实中达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努力上,而不再是一种撕裂的状态。
这个课程给我带来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具体的方法与路径,让我能更客观的看待自己、他人,发现可能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差距,通过努力弥补差距,活出最高可能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