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该如何自救?

在答疑馆回答问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类似的提问:

 

为什么我一谈恋爱就是付出多的一方?

为什么我的快乐只取决于某一个人?

为什么分手三个月我还是无法放下?

1

 

逻辑上,不论是投入一段关系主动付出,还是特别欣赏一个人眼里只有对方,这种自发的、不受人指使的行为本身不会产生痛苦,而痛苦得来源就是,他们所重视的对方,给不了他们绝对化认知中与他们的付出相等的回应和认可。

 

当一个人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一段关系上,除开感情其他的一切都显得漠不关心,而这段关系中的另一方对他们的评价却至关重要,甚至如同圣旨一般决定了他们内心的自我的生死。

 

他们的价值感和存在感总是需要通过另一个人来证明,如果对方积极回应,他们就从中获取了被肯定的感觉,如果对方表示忽略否定,他们就会焦虑不安,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去猜想别人为什么不理会,又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了。


这种缺乏安全感的体现是内在的不自信和想要获取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并且严重内耗着自己,形成无法专注在自己的身上的恶性循环,甚者还会陷入受害者思维的泥潭中。

 

造成这样的心态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提问者的童年经历,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接受到的打击多余鼓励赞美,在逐步被削弱的自我价值感里迷失了方向,缺乏对自己的中肯评价一直延伸到成年后与之建立恋爱关系个体当作当年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爱的抚养者的化身,将过去与抚养着相处的模式重现想要通过讨好来取得对方的爱,获得对方的认可,从而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2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松子的父亲,从小偏爱着松子体弱多病的妹妹,却从不给松子好脸色,父亲在观看她的学校演出中扮鬼脸时候给了她此生唯一一次笑脸,后来为了经常见到父亲的笑,她总是用扮鬼脸的方式来取得父亲的欢心。

 

在这样极度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松子,让她这一生都迷恋着不爱他的男人,并想要从这些男人那里寻回曾经父亲欠她的那份爱。


在与父亲的互动中获得的认知是:你只有讨好我,我才可能爱你。于是她也只会用作践自己讨好恋人的方式来维护与这些男人的关系。

 

无比恐惧没有关系就没有存在感的松子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恋爱后,依然被同样类型无法给她爱的男人所吸引,并说到 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 ] ,即使是一段坏的关系,也比失去一段关系,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要能够承受。

 


这就引申出并能够解释另一些提问者的问题了:

 

为什么对方反复出轨\为什么对方对我不好\为什么对方冷暴力

 

我还是无法离开他?

3

 

美国人塞德希尔·穆来哪森与休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在研究穷人的行为过程中,总结了一个现象:


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可以置换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所呈现的缺爱的松子身上,那么缺爱的人若不意识到问题所在,即会永远缺爱。

 

导致缺爱会一直困扰没有得到过足够多的爱的人的根源在于,缺爱让一个人只局部的并将所有注意力放在如何获得爱上,而不去考究这种获得爱的方式的正确性。

 

譬如一个人只关注自己在关系中为对方付出了多少,而不去思考他的这份付出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导致对方没有回馈于自己期望的那样,而失衡,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失落感爆发去申讨对方,殊不知加速了关系的破裂。

 

又例如对方反复的出轨后为了维护这段关系,害怕分手离婚给自己带来的孤独感和失去存在感而没有底线的去原谅对方,导致了对方肆无忌惮的伤害自己,更加偏离了想要获得爱的初衷。

 

 

 4

 

很多人将自己不被爱的责任归咎于对方,但其实大部分关系都像是双方在做一个投射性认同的游戏,简单的说就是,你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对你的态度,所以人能够改变和把控的只有自己,当自身的行为发生了转变,他人对你的行为才会随之发生变化。

 

并且心理治疗的第一原则是,谁痛苦谁改变。首先当然是觉察自己错误的认知模式,在一段自觉痛苦而对方无动于衷的关系中可以问问自己:

 

1. 你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吗,还是有什么目的性?

-是为了获得对方的认可和关注吗。


2. 你无法主动舍弃一段坏的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害怕结束了这段关系就要面对孤独。

 

接下来可以与自己的认知进行辩驳:

 

1. 用讨好和付出的方式成功获得对方认可和关注了吗?

 -用讨好的方式并没有获得对方的认可和关注,反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而失落。

 

2. 放弃一段坏的关系就只能面对孤独而不能拥有其他新的好的关系了吗?

 -似乎还可以有新的期待。

 

如此你就能清晰觉察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而有焦聚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5

 

往往在缺爱的人内心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和对自己及他人客观中立的评判系统,决解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那一定是建设起内心中这个稳定自我,即不断的自我赋能

 

将时间精力大部分的花在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上,便会因为没有掌控感而患得患失,有很多恋爱中的人,一心扑在满足对方身上,不停的送礼物、总是牺牲自己的时间陪对方,那么对对方的投入过多,就会很紧张对方对自己的态度;


如果对方一旦表示要离开,那么就会出现沉没成本的效应,舍不得的并非个这个人本身,而是自己曾经的付出连同大部分建立在这段关系中的自我一同崩塌,始终耿耿于怀,陷入消极。

 

而将时间精力更多的分配到提升自我的人,是一种将成本落实在可防可控的自我投资上,控制感是安全感的来源,由于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进度,所以倍感安心,能力的提升也能够自然的吸引到欣赏自己的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收获鼓励和赞美,增强了自信心,就不只限于认同伴侣一个人给予的价值感,更不会因为他人的随意评价而丢失自我了。

 

还有一些人把自己目前的所有缺陷痛苦都归于原生家庭的不幸,但作为一个已经能够独立于原生家庭的成年人,完全有能力创造不同于被过去局限的新的未来,不愿承认自己有能力改变是逃避责任的表现,愿所有被【缺爱】困扰着的人们都能通过疗愈自己去收获真正的爱。


原创:EUYIL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