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的瓜吃得差不多了,李女士的小作文也基本告一段落,她希望回归平静的生活。我不想谈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事事非非,也不想谈谁在婚姻中吃亏受委屈,谁更有心计。不过一场离婚由私事变成了公众的事,也着实让人体会到了现实确实比电影《婚姻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更加狗血。
王先生被人从神坛上“锤”了一下,完美形象顷刻坍塌,想想王先生本人可能也在此风波中受挫,毕竟经营多年的人设崩塌,事业也受到毁灭性打击,自恋碎了一地,这破碎的人格如何进行修补,可能是下半生的议题。
王先生在被李女士揭露之前,似乎是用另一副面具活在公众的心目中:名校毕业,才华横溢,阳光帅气,温文尔雅……那么,真实的他去哪了?每个人都想要活出真实的自我,是什么让王先生形成了这种假性自我,并且一直维持下去呢?
01
严苛的家庭教育
出身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中的王先生,父母教育孩子的确很有一套,看看他的哥哥姐姐,真的印证了他的舅父许倬云先生所说,王先生在家庭中已经是表现最不好的那一个了。一家人需要非常体面,这是知识分子家庭中的家教,有非常的规矩。当规矩多了时,就会有很多的不允许,把家庭的颜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个人的真实需要则不得不压抑下去。
“假性自体”这个概念是由客体关系理论的先驱,英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首先提出来的。对应“假性自体”的当然还有“真性自体”。他认为“自体就是我活着,我是我自己,在这种立场上,一切都变得是创造性的。”
真实的自我会让人感觉到自己是真实存在的,有着对世界和他人真实的感受力。这种真实的、生动的经历,会让人更能够和他人发生真诚的连接,更富有创造力,情感更具丰富性,也充满了活力。
假性自体是人们为了服从他人的期待而发展出来的一种防御式的,面具式的自我,外在表现就是程序化的、刻板的友善,假性独立,以及与人建立起来的假性亲密关系。
在日本电影《被讨厌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就是典型的讨好型的人格。为了得到父亲的爱,她偶然发现自己扮鬼脸会博父亲一笑,就学会了用这种僵化的方式去讨好父亲。在后来的人生经历中,她一直都沿用了讨好的模式与人建立关系,却从未正视过自己的需要,结果一错再错,人生如滑铁卢一般一路向下,她的友善没有换来爱,却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
假性自体发展出来的亲密关系,也就是潜意识地创造了虚假的关系,以防止他人太过亲近,以避免融合的焦虑。在这种假性亲密关系中,给予和接受都被认为是一种威胁,期待和需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因为双方都不够坦诚去接受或揭示自己的真实需要或愿望。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健康和爱的相互关系就根本无法发展。
另外,“假性自我”就像外面戴了一个面具,扮演的角色时间久了,就很难区分哪个是真实的自我。因为对自我缺乏一个准确的认知,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无意义感、无价值感,并且导致存在的危机。而通过取悦他人获得的关系,也会因为担心别人不满意而不得不加倍付出,结果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要,无法从关系中获得滋养,从而陷入让自己耗竭的恶性循环中。
02
在公众面前的表演
强化了“假性自我”
电影演员中有一类人,我们会说他们是本色出演,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他与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比较接近,或者他明白自己扮演的角色与真实的自我之间的差距。
不过,假如一个人本身没有“自我”这样的东西,不了解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通过外在环境塑造,就往往会迷失自我。
在形成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两极,一极是理想化的双亲影像,孩子一方面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另一方面又期待从父母那获得认同。假如父母非常优秀,又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孩子就会感觉父母的成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企及,他内心就会有许多的挫败。
另一方面他又会极度讨好父母,只敢展露自己好的一面,努力掩饰或者否认自己不好的一面。久而久之,他就完全忽略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真的是那么完美的。或者就像王先生那样,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即使妻子感觉到自己被PUA,他也会认为那是别人的错。
另一极就是夸大性自体,这来自于早期没有被父母很好的镜映,他发现自己不被接纳、不被认可,在感受到挫败之后,他开始转向自身,建构自己的全能感。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能依靠自己,所以会发展出一种全能感,这个强大的自我是让自己存活下来的唯一条件。
公众的期待会强化他夸大自体的部份,让他更加善于伪装,甚至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公众心中期待的理想影像。这让他必须竭力维护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容不得一点失误。当然,唯一可以弥补的就是,可能就像李女士提及的那样,用钱去删除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以维持自己的形象。
公众的情绪其实也让他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他所有的生活几乎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极具压力的事件。当然,公众与明星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距离本身也会维持美感。但是在亲密关系中,因为经常需要24小时呆在一起,很多潜意识的内容,以及那些未经伪装的东西就会不经意间暴露出来。这样,两人就会出现矛盾。
03
假性自我维持了婚姻,
又最终让婚姻破裂
冰动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先生与李女士的婚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可能与金钱、孩子、婆媳关系都有关。而王先生在处理关系上的弱点也就不断地凸显了出来。在婚姻中,谁先觉醒,谁就痛苦。相信是在李女士的强烈要求下,两人进入了婚姻咨询。只不过,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他一般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在任何一段咨询关系中,他都试图去证明一切都是妻子的问题。当一个人总是置身事外,治疗联盟难以建立,治疗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对于自恋的人来说,即使对于咨询师这样的专业人士,他也是瞧不上的,所以,咨询师也无法做为权威对他施加影响。一旦咨询师指出他的问题,他就会感觉咨询师没有保持中立,跟妻子一起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假性自我的光鲜是吸引李女士的原因,不过,在一起过日子,难免会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而李女士本身比王先生小了十多岁,不可能是王先生期待的给予无条件爱的“妈妈”,因为即便是他亲妈也做不到。但是王先生对于母亲的需要甚至像个婴儿,假如王女士所提及的“性成瘾“属实,其实性本身也是对无法满足的亲密关系的渴求,通过性来填补内在的空虚感与无力感。在一个被厚重的虚假自体的保护壳内,不过是一个弱小的、无法为自己负责的婴儿。
正如曾奇峰老师曾经说过的那样,一切问题源于未分化,其实,王先生一直也没有断奶,没有独立,也就不具备亲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