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

很多人在困惑活着的意义 ,我有时候也在想。

想着想着就会觉得很无趣,很乏味,没有答案,最后往往只能安慰自己说这是哲学家们应该搞清楚的问题。

存在无意义感(meaninglessness of existence)是指存在主义心理学术语。

指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的基本经验。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有追求意义和秩序的需要,但受到虚无和孤立的必然性的挑战,随时都可能置身随机的无序世界。

于是人发展出一种有意义感作为存在的重要任务,以适应生存和社会。它是一种主观感受,其根源在于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有限性,感觉到走向虚无的恐惧。

自由意志要求个体实现自身价值,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而当个体放弃追求、逃避责任时,就会感到焦虑。

也许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不断地追寻、创造,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所以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毛姆在他的经典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面这样说道: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

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

忍受孤独是痛苦的一件事,而在孤独中我们又得以思索,成长,它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我们会经历孤独,也会经历巨大的悲伤,一些意外会发生,还可能陷入一种低落抑郁的情绪里,想挣扎却仿佛使不上力。

可能是因为没有办法好好活着,我们体会不到关怀,呵护和欢乐,有时也会对死亡这件事感兴趣。

我可以选择死亡吗?或者说,我必须继续活着,直到我不得不死吗?刚听到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震惊了,困惑了,也犹豫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既担心自己的话会给人误导,又产生了相同的疑问——我们是否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后来,我想,死亡是一个选择,但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选择。这个选择往往是在极端情绪下做出,且无法回头、更改、重来。你选错一份工作,爱错一个人,即使后果再不堪,大不了从零再来。可是,死亡不行,死了就是死了。

没有哪个人或者哪条法律真的禁止另一个人去寻死,禁止也禁止不了。作为朋友、家人、旁观者,在你做一生中最重大的抉择时,我们所能做也只能做的就是劝你三思三思再三思。

放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真的微不足道,但此刻,当我们还可以付出爱,接受爱的时候,我们值得被诊视。

在一瞬间,我觉得活着是有意义的,如果完全没有意义,我们又为什么出现呢?

活着就意味着还可以看见明天的太阳,还可以对明天有所期待,因为你永远也无法想象明天可能会发生点什么。

活着就是一场旅行,我们去体验欢乐,感受悲伤,我们可以去看看绿水青山,可以去喝奶茶,看电影,可以看书追剧。

如果永远离开了,这些就彻底不复存在。

有时我们会好奇“为什么那些残疾人依旧拼了命的想活在这个不堪的世界呢?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并不是不堪的,而是仍然值得期待的。

也许坐在轮椅上的人觉得每天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就很享受,双目失明的人觉得能听听歌,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就很满足……也许有一天医疗水平更高了,他们还能再次站起来,再次看见呢。为什么不再等等看,再期待一下呢?

如果你失恋了感觉很糟糕,还是可以期待有一段甜甜的恋爱的。如果在家里经历了不好的事情,或者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都只是一时的。不如再努力一下,期待一下十年八年后的生活,积极一点,一切皆有可能。

有时就因为我们想得太多,会觉得生活需要太多的期待,很好的理由,实际上只需要亲身去经历就可以感受到它。

有时,路上还有没有收到的快递就觉得非常的开心,非常的期待,觉得一整天都是充满阳光的。

也许,我们不用刻意去寻找什么,而是专注于体验此刻的时光,会感到更加幸福,因为此刻是我们可以紧紧握住的。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既然来了,不如痛痛快快地走过这段路,该爱的时候大胆去爱,该尝试的时候勇敢去尝试,不留遗憾,尽力而为,才能在生命的最后坦然面对。

原创:温寻梅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