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余生,只写内心真实,只做幸福与热爱

当我打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才刚刚凌晨5点,而我已经醒了半个小时了。以前的早醒要么是因为孕期的不适,或者是因为孩子睡觉不安份,又或者是被尿憋醒。但今天很奇怪,是突然地醒来,没有做梦,也没有其它任何干扰。我知道,那种久违的焦虑感又来了!

粗略算算,我已经半年多没有更文了,在个人成长社群里的学习和输出讲课也停顿了三个月。如果说人的成长是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那么,这段时间应该算是自己在成长路上的停顿和反思阶段。

其实,表面上我也可以有很多堂而皇之的理由,比如快35岁怀二胎,身体各项机能跟不上,持续低烧咳嗽鼻炎皮肤过敏,大部时间都在跟医院周旋。又或者,自己在非常认真地思考职业转型这件大事,花重金学了几个感兴趣的课程,对自己的规划有了清晰的思考。但是,如果只是结果导向,我的确是在进行一段很长时间的休整和调试。

01

今天,我决定开始继续更文。

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已经持续21天早起一小时,每天至少写作3000字以上,大多数是一些日记随笔,也有很多是对生活事件,或者看书学习的感想和收获。

我用原来整理科研论文文献的方法,将自己看过的书,写过的笔记,前三十年的日记和随笔都进行了汇总整理,方便检索。将自己最重要的知识体系从过去的科技文献替换成了感兴趣的文字。

我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咨询交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了清晰的规划。虽然目前不会辞掉体制内工作,但以后会一直做自己热爱的自我成长相关的事情。哪怕个人成长和知识付费领域投入多回报少,自己还是深深地渴望,割舍不下,它会成为永不放弃的深耕方向。

但是,为何自己做了这样系统地自我梳理,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决定,却还是犹豫和挣扎了这么久,迟迟没有正式更文和发表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02


我纠结的,不是写或不写,而是写什么东西展示出来。

成年人的世界里,暴露和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似乎需要极大的决心:只写自己的私事和想法,肯定没有人喜欢看;现在发出来以后万一想法变了,又像以前写博客一样全部撤回吗?内心深处对人对事的评判和比较,表达出来真的好吗?成年人的想法还这么幼稚,被贴上“单纯、傻、无知、无聊、无用”等标签怎么办?你做好公之于众的准备了吗,万一写的东西被人肉出来工作不保怎么办?真实表达,也许不仅没有任何正向反馈,还会有人身攻击和信息被利用的风险。

所以,戴上面具伪装自己才是最稳妥的选择。就好像豆瓣上有个人感叹说:“为何自己越来越不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上学的时候经常在QQ空间写日记和说说,后来写微博,再后来在朋友圈发表生活感悟,但现在连朋友圈也不发了”。感觉分享好的东西,像是在炫耀,表达迷茫和痛苦,又有点无病呻吟。

我也是在表达真实自我,和迎合生活之间陷入了两难。

我上过很多写作课、IP打造课、商业文案写作课。知道头条喜欢怎样的文章,怎样去给文章起个吸引人的标题,也知道如何从实事热点引入,组织知识和观点,用清晰的结构来表达,如何包装文章才可以提高阅读量。我会总结很多10w+的文章,学习如何包装、如何表达,才能让大家感兴趣,真正有点进来看的欲望。这种技能的学习是可以刻意练习的,所以我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拿到了头条的原创作者和黄V(后面因发文方向偏离了原来了的兴趣方向才取消了)。

但是,真实的我,却喜欢记录生活感悟,喜欢总结和思考。我总结自己所有的文字后发现,自己最喜欢做的只是表达自己而已,自发写作的内容全都是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对生活琐事的感悟。那些细腻而丰富的感知力,那些生活的琐碎,那些隐隐的无力感和不满足感,都快要从那些千篇一律的文字中流淌出来。这才是真实的我,这才是我原始的写作动力。


但这些东西,没有世俗意义上的写作价值。脱离了社会上普遍关心的事件和生活,没有人在乎“一个普通的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就像有一次,咨询某品牌写书营的课程,他听了我的兴趣方向后,建议说:“自我探索和个人成长这个主题太小众了,我们只能培育一些有实际应用需求的主题”。

03

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则,任何领域都是。

所谓的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也就是不敢按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活,它会体现在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

过去三十年,我一直是按照这个普世规则来规划自己的,学习,考学,找工作,一直进入到别人眼中还算理想和安稳的工作。高考落榜后调剂到了一个专业,然后一直在这个专业深耕15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真的热爱,离开这个专业自己还能做什么。

即使后来我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却还是没能离梦想靠近一点点。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没有准备好做真实的自己。

我积累了很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个人成长教练、认知课程相关的知识体系,锻炼了很多咨询和讲课经验,但仍只是在自己的马甲号里发表真实的想法和成长状态,从来不敢将宣传自己的海报发到原来的朋友圈,给那些老师、学生、领导和家人们看。

虽然我知道,真正的内容变现,一定是从朋友圈开始打造,一定是身边的人最能理解你和支持你,给到你第一个试用体验,才能真正给你反馈,让你进步。

可是,我不敢。


我不敢承认,自己在成长和探索后发现,自己自我效能感低,极度的不自信,从小有情感疏忽,自我价值感低。我不敢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抽离感,对现状的不满意,只是在社群里才肆意发表看法和感悟。我不敢直视自己和父母,和周围人关系的疏离,更不知道该如何迈出第一步。

我只是一个从小没有什么朋友,一直害怕跟人接触的内向的学霸人设,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经过这么多年的自我探索和发现,原来我是渴望表达自己,渴望跟人深度交流和接触,渴望站在聚光灯下的。

虽然我知道,这些性格形成的原因,并不是我的错。是因为留守儿童的经历,兄弟姐妹多和父母的情感疏忽,巨大的城乡物质条件差异,又或者是自己有一颗极度敏感的灵魂或早熟的想法。但是,成年人后的自己,即使明白了这一切,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的时候没有人在乎你到底在想些什么,长大了以后就更不能奢求其他人的在乎了。

在所有人的眼睛里,就像他们给我的评价一样:“想那么多干什么”、“真没看出来,你内心这么敏感啊” 、“你居然花了这么多时间写这些有的没的东西啊”、“多去做事吧,去结婚生孩子吧,生活会冲淡这一切”、“不要如此在意是否有朋友,当你自己变得优秀了,自然会吸引来很多朋友”。就好像若干年前中学时写周记,老师给我的评语:“请保持一颗平常心,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是的,这个世界很简单,少想,多走出去看看。

只是我想说,我快35岁了,才发现他们那些所谓的道理和好心劝告,全部都是假话和狗屁。如果你不敢表达真实的你自己,只是在这套普世的生存规则里“苟延残喘”,那么你将永远困顿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


04


我们都渴望人生中有这样的顿悟和觉醒的时刻,一下子想通了,从此只过自己想过的人生。我们以为真像“鸡汤”文和过来人士说的那样,如果你想通一件事,是会立刻采取行动的。但大多数普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学了很多的道理,明明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还是经常循环往复,还是无法坚持。

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不敢做真实的自己。就如同我天天说喜欢写作却无法坚持一样,我不敢发表自己一直以来真正在思考,持续输出的文字,而只是外表光鲜,扭捏作态,活成了大家希望看到的样子。

所以,我要开始真实的自我探索了。如果你不感兴趣,觉得无病呻吟,觉得没意思,你大可以选择关闭。但请不要随便嘲笑一个敏感的人,你要知道,他们在真实表达自己的路上,其实已经鼓起了很大的勇气。

我一直以来想要寻找的,就是内心那一腔永不熄灭的热情之火。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人生的源动力,它就是那件你最喜欢的事。当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可以不考虑时间,不计较回报,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不管结果,无论怎样都可以持续地去做。

我想,也许我找到了这件事。

虽然这件事看起来并不是很主流,并不是很登得上大雅之堂,并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并不能给很多人带来哪怕一丁点帮助。虽然自己排在第一位的价值观依然是影响力和成就感,还是会经常为喜欢做的事能否产生价值而感到徘徊。但这些统统都无所谓了。

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跟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我已经走在了回归真实的自我的路上

只要在路上,就是最好的开始。



文:冰蓝(今日头条/公众号/知乎:冰蓝成长探索部落)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