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和我的经纪人》节目火了之后,杨天真正式走入大众视野。她精明,能干,做事雷厉风行,北大MBA硕士顺利毕业,工作学习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饭。
从范冰冰到张雨绮、乔欣,每一个从她手里培养出来的艺人总能在某个时期成为风口浪尖上的热搜人物。
然而,出生于1985年的她,早在6年前便已经换上了糖尿病并出现了并发症,血糖持续走高不下,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不能做到真正的管住嘴,迈开腿。于是,她做出了一个伟大而勇敢的决定:切胃。
于是,切胃的科普贴开始在网络上铺天盖地,我总结了一下:
A. 严重肥胖的人需要切胃,切后体重几乎可以减半似的下跌;
B. 每年切胃的人1万多,国内如果有5万人切胃属于正常水平;
C. 切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迅速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一定治疗效果。
哇!居然可以让体重断崖式下跌,这是什么神仙操作?这是多少女人对“瘦”的幻想?每日三餐五谷杂粮,一顿火锅毁所有;每日坚持跑步五公里,躺尸三天全白费。折腾了好半天,倒是没瘦几斤,各种各样的肠胃病倒是出来了。
目前,中国患心身疾病的就诊人数已经占医院就诊总人数的1/4,也就是说,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患上心身疾病。虽说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但能够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去看心理门诊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那么,对于肠胃病的心因性因素,我们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解释呢?
1、胃胀胃痛,是压抑的情绪发出了呼救信号
中国人中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病大部分时候无症状,有症状的人最典型的就是胃胀不止,不停的嗳气,打嗝,甚至影响到睡眠。
这类人总是压力很大,在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合适的出口,情绪中的“气”通过食物一起进入了肠胃中,造成消化不良。你的胃一直在对你说:让我歇歇吧!
然而,你总归不是那么信任别人,就自己默默扛下了这一切,你佯装独立,却在又想要有人依靠的心理冲突中矛盾着,纠结着。你的“肠胃”一直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你却以为它需要的只是食物。
就好比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当饥饿或者饱腹时,孩子总会和妈妈哭闹,这就是胃部向妈妈发出的生理信号,如果妈妈没有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这时候宝宝就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状态,用哭闹、吐奶、打嗝、拒绝吃东西等等行为来抗议妈妈没有及时回应他。
2、切胃,是对自我情绪化状态的强烈渴望
切胃后,胃会从大家现在看到的芒果状变成香蕉状,存放食物的空间变小了,能够容纳情绪的范围也会随之变小。
潜意识中,想要切胃的人会对自己情绪的起伏不定或内外不一致冲突表示不满,生活中有太多我们不可表达的愤怒和压力感,胖人脾气好这件事让很多人都对“情绪化”的自在充满了渴望,这种渴望通过这种生理改变得以被激发,内心的不安和冲突感也会随着这种结构转变而被中和。
这种“情绪化”的方式既不用接受自己承担不良后果所带来的“惩罚”(将这种负罪感推给医生),也不用为自己的情绪不定负心理责任,而是切胃造成的。
3、肠胃不适,是对被照顾感依赖的继发性获益
小时候,只要我们生病了,爸爸妈妈不论再忙,都会放下手里的工作陪在我们的身边,端水喂药,对我们的需求一呼百应。
这给我们造成了一种感觉:只要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就会对我进行无条件积极关注,我在平时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就会得到回应,甚至我还可以释放自己的一些攻击性,因为这个时候父母不会像平时一样打我或者抱怨我,而是带着愧疚感对我更好。
怎样通过运用心理学来缓解和治愈肠胃疾病?
建议A:给自己的肠胃做一次全面的“CT检测”
这条建议并不是要求你去医院做一个全身的核磁共振,而是找一个舒适、安全的空间,全身放松,闭上眼睛:想象你X光机正扫过你的全身,扫到胃部、大肠、小肠,这个时候它们可能会有隐痛,告诉自己,这种隐痛在向你诉说着什么?
你遇见的什么事、什么人引发了他们强烈地抗议?此时,你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每天10分钟,你都可以通过这种自由联想的方式做一次小小的练习,随着能量的逐渐增加,你渐渐找到了合适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肠胃病的症状就会缓解了。
建议B:和你的孤独感开一场痛快的音乐会
最近一段时间,抖音上仪式感“独居”的视频火爆全网,哪些刚毕业的年轻人独自居住,下班回家做有仪式感的晚餐、甜品,看书时柔和的灯光、香薰,睡觉前美妙的音乐和晚安广播。
这些都是对于你的肠胃来说很好的的调和剂,不仅美食在旁,情绪也会在香气中逐渐找到自己应该安放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这种仪式感可以尝试打破你对孤独的恐惧和焦虑感,不断寻找到孤独的意义,当你没有处在依赖关系的条件中时,你同样可以选择和孤独友好的相处,内心的冲突减弱了,肠胃也自然会对你好起来。
当然,做好这种心理建设不容易,也许你需要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来帮助你。
善待自己的情绪,也是给予肠胃最大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