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心人6大作业1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最近,国家教育部开始实行“双减”政策,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众多课外培训机构纷纷调整补课安排。而许多习惯了送孩子上课外班、努力“鸡娃”的家长则感到十分无措和担忧——不上课外培训班的话,孩子学习跟得上吗?成绩不好怎么办?
01
相信所有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有成就,能做一份满意的工作,一家人能过上幸福生活。
而这也正是现在父母们一边深感紧张焦虑,一边逼迫孩子不停补习、学习、好好考试的深层原因。安排孩子去课外班补习、努力学习,实质上是为了缓解家长自身对未来的焦虑。
在这种焦虑情绪的驱使下,许多家长掉进了“唯成绩论”的陷阱,却忽视了对孩子品格和习惯、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电视剧《小舍得》里,蒋欣饰演的田雨岚把自己对未来的焦虑和幸福追求放在儿子身上,不断逼迫儿子学习、上培训班,儿子考试拿到好成绩就像过节般高兴。
最后,承受了巨大压力的儿子不得不发出灵魂的拷问:妈妈爱的是我,还是考满分的我?
02
那么,孩子不去课外班补课就会学不好、成绩出现下滑吗?其实这是许多家长的误解。
要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不是埋头补习,不是成为“学习机器”,而是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品格。有了好品格,才会带来好成绩。
在《好品格带来好成绩》一书中,作者景洋和小菲老师指出:
“孩子如果拥有良好的品格,学业往往就不会太差。对于那些学业差的孩子,深入分析其背后 原因会发现,很多都是欠缺品格的培养、没养成好习惯以及家庭亲子关系不和谐造成的。”
书中提出的好品格包括:有担当、能自控、有自信、高情商。
而这也是孩子能成长为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独立个体、将来能适应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基础。
03
那么,这四大品格具体来说包含了什么?家长们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培养?
1、有担当的孩子:
需要学会认真对待自己的事情,为自己负责;
要学会诚实,不撒谎欺瞒;
要激发自驱力,变得主动积极地做事和学习;
要懂得表达自己,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要学会做家务,从中学会生活独立自理;
要学会在犯错中学习和成长。
2、能自控的孩子:
要学会进行反思,培养自省能力;
学会自立,摆脱过度依赖家长的习惯;
要懂得在玩耍和学习中把握平衡;
训练专注力,避免上课走神,提高学习效率;
减少拖延和磨蹭的坏习惯;
摆脱沉迷电子游戏的上瘾行为;
学会建立界限和提高自律性。
3、有自信的孩子:
要敢于发言,主动表达和积极表现自己;
让孩子喜欢参与活动,促进社会化发展;
帮助孩子摆脱焦虑,学会疏导负面情绪;
正确鼓励孩子,让孩子敢说“我能行”;
让孩子敢于“长大”,促进心智成熟;
鼓励孩子敢于坚持,不轻易半途而废。
4、高情商的孩子:
学会善意表达,培养共情力;
帮助孩子培养抗挫折力,变得坚强勇敢;
学会冷静处事,解决矛盾,妥善应对冲突、处理争执;
让孩子远离抱怨,学会正确表达需求;
教会孩子正确面对霸凌,既能宽容大度,又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
以上这四大品格的内容,需要家长树立一种“以终为始”的教育观。
也就是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10年后,20年后,当孩子长大成人,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品质?而我们作为父母,希望那时候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只有立足长远,以终为始,家长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论和教育观点所迷惑,被社会压力和其他家长的负面情绪困扰,迷失在焦虑和盲目的情绪中。
04
作为家长,要从唯成绩论转变为注重品格培养,最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摒弃一些旧有的错误思想,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成为孩子成长的推动力。
1、变外驱力为培养自驱力
从心理学的动机理论来说,动机由需要产生,一般分为外部动机(外驱力)和内部动机(内驱力)。外驱力源于外部诱因,内驱力则存在于个体内部,由个体的需求和主观意愿产生。
可以说,外驱力过多,会压制个体的内驱力,使个体过度依赖外部力量来行动,往往是有限的、短暂的。而内驱力则能支持个体主动地坚持长期持续的行为,是一种强大的源动力。
无论是辅导作业还是安排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班,其实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外驱力。它不一定是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也许违背了孩子的意愿,因此孩子的应对行为往往是被动消极的。
只有减少外界干预的力量,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才能使他对学习有真正的持续长久的兴趣和动力。
自驱力的激发有四个要素:①我想要(意愿);②我可以(被允许);③我做到了(能力);④我很棒(自我成就)。
家长要学会将“家长要”变为“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相信孩子的能力,允许孩子自主选择,鼓励孩子自己承担起责任去完成任务,从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就自然不再需要家长的诸多催促和强迫。
2、允许犯错,接纳不完美
孩子犯错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似乎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
无论是作业或考试做错题,还是行为上有出错,父母都要对孩子进行严厉苛刻的批评或是惩罚。也常常会将孩子的某次错误行为泛化为孩子的品行性格来进行批判和否定。
在这种绝对不允许犯错和严厉打压的教育手段下,家长无法宽容孩子,无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也就难以接纳自己的“不够好”,或是形成过度追求完美主义的自我苛刻性格,或是养成掩饰和逃避错误的习惯。
惩罚和反复唠叨也并不是让孩子改正错误的好办法,反而会抵消孩子犯错后产生的愧疚感,无法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
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孩子犯错是一个普遍正常的现象,因此也需要父母们的理解和宽容。有时候,孩子缺乏关注感也会促使他通过犯错来吸引父母注意和关爱,获得满足感。
其实,犯错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尝试、纠正和学习的过程。而父母也能在错误中发现问题,帮助孩子改进。
3、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许多家长习惯了帮孩子做许多事情,使孩子对家长过度依赖,缺乏主见。
很多所谓“高分低能”者,就是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照顾,自己没有培养起独立能力,生活上无法自理,心理上也比较脆弱。即使考上大学,也可能会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新生活而退缩。
小学阶段是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除了要能进行自我管理和照顾,也要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家长则要注意是否因为自己的干涉行为,过多地提供了“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代替孩子去做太多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
正如温尼科特所说,做个“60分妈妈”就好。学会示弱,为孩子提供机会去面对挑战,依靠自己去解决问题,看到自己的能力,才是明智的父母。
4、学会接纳情绪和管理情绪
情绪是内心的情感表达,包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每种情绪的存在都有其意义,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但是,有些家长对孩子哭泣、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会特别抗拒,认为是不好的,不允许孩子表露出来。这样便导致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懂得正确表达自己,
有些家长自身的情绪变化激烈而不稳定,甚至会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变得不稳定,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管理情绪是情商的一个重要构成。不懂得接纳情绪和管理情绪,也自然会影响到学习状态和人际关系。
学会接纳各种负面情绪,引导孩子觉察情绪,允许他们将各种情绪表达出来,孩子也就能学会管理情绪,拥有高情商,有更强的情绪宽容度和复原力。这也是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的基础。
结语
考得好成绩的孩子,不一定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优秀品格的孩子,则一定有能力考出好成绩,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以长远的眼光来培养孩子的品格,同时进行自我提升,与孩子共同成长。
原创:微格尔青
责任编辑:一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