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眠了一个晚上,我真的想放弃这个孩子了!

当孩子完全不听你的、痴迷游戏、学习成绩一直下滑、好像内心完全没有学习的意愿,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家长该怎么办?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和大家分享。


一、一位家长的心声


“我失眠了一晚上,我真的不想管这个孩子了!”


一位母亲带着无奈的、伤心的语气给我说。这位妈妈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她如此伤心呢?


(以下案例因为涉及保密原则,做了文学化处理,核心情节都是真实可靠的)


这位家长有两个男孩子,大儿子读初三,小儿子还在上幼儿园。大儿子从三四年级开始喜欢玩游戏,以前还听家长劝说,有所节制,现在到了初三,竟然通宵玩,完全不听家长劝说。孩子很聪明,但是现在成绩全班倒数三四名,除了不爱学习,玩游戏外孩子性格活泼,人际关系很不错。


孩子玩游戏,他的游戏伙伴说:你不担心你妈妈骂你吗?


孩子常说:“没关系,我妈骂一顿她就没事了,再不行我哄一哄她就没事了。”


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只能回来三四次,一次大概一两个礼拜,平时和孩子沟通很少。


这位女士和婆婆一起照看两个孩子,她还要上班,自己性格比较柔和,可能真的太宠爱这个孩子了,现在她觉得真的是宠废了。自己明知道不能宠,但就是做不到。因为孩子常跑去同学家、或者网吧通宵上网,自己常常整夜整夜失眠,一点办法也没有,真的是身心俱疲,真的不想管孩子了。


二、孩子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一步,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1. 青春期逆反


当孩子到了十一二岁开始,青春期的到来会让孩子情绪起伏非常大,内心容易充满矛盾和冲突,情绪内耗很大,心理学家称之为 “狂风暴雨”的状态。就像以上案例的小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毫不在乎,但是内心可能有很多迷茫、困惑、无助,他无法化解这些困扰,以游戏的方式逃避,达到一种快乐的替代满足感。

2. 父母和孩子情感链接不足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渴望别人理解、倾听内心心声,但像这个孩子,可能父亲陪伴缺失,母亲宠爱有加但可能是情感联结不足。家长无法与孩子产生心灵和情感的链接,孩子觉得家长不懂他,不理解他,就会完全放任自己,不理会父母的教导。常常很多孩子就会在网络游戏的外在诱惑下,如脱缰的野马,肆意妄为,痴迷网络。


但是,错的本质不在游戏或网络。当年在没有网络游戏,笔者和同伴在青春期学习上无法获得成功感,内心很苦闷时,常常通宵打手电筒看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来逃避,有的人也常常痴迷于此,到最后蹉跎岁月。


3. 孩子可能有学习上的无助感


一般痴迷网络的孩子,学习上极大可能有习得性无助感。这是一种心理学家称之为病毒性感冒的挫败情绪,孩子可能努力过很多此,都无法获得他想要的或者老师家长期待的结果,就会产生一种“我再努力也没有用”,就会以玩游戏来彻底躺平。


4. 母亲力量不足,可能温暖有余,坚定不足


这位母亲由于在生活中承担很大的压力,也没有丈夫的情感的支持和陪伴,所以内心力量严重不足。她容易宠爱孩子,孩子有出格行为,原则性不足,这样导致孩子任性、自我。


三、给家长的建议


1. 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


像案例中的孩子父亲,虽然在外地工作,但是需要规律定期和孩子沟通。孩子的父母要学习多倾听孩子的感受、需要、期望,学习以同理心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尊重、接纳和温暖,那么孩子就容易将内心的心声和家长倾诉,愿意和家长合作。


而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家长容易指责、评价。比如孩子说:我感觉上学好没意思。孩子说的是一种无助、挫败,家长可能马上说:没意思也要坚持,这是你的责任。一下子就会让孩子断开了和你的沟通的愿望,累积到青春期,孩子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飞落在网络中,再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和家长心灵链接。


2. 了解孩子的无助感


对以上类型的孩子,可以多倾听孩子是否内心有很多挫败、无助,他对学习是否有很多沮丧。全然接纳的倾听,会释放孩子内心的心理垃圾,会帮助他更有力量。但是从笔者多年接触家长的角度看,家长容易过早的给出建议、指导、评价,那些可能是家长自我焦虑的投射,并不是孩子需要的。


3. 家长努力做到温暖与坚定并存


中国有句古语:自古慈母多败儿。还有一句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并不是说慈母的“慈”不重要,而是过度的“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溺爱型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形成任性自我的性格。


家长与孩子情感链接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需要,但是必须要坚持适当的规则。


比如孩子痴迷游戏不做作业,家长可以这样说:是不是在学校一天很累,玩游戏很开心,你还想继续玩下去啊?但是现在写作业的时间到了,关掉手机,打开作业吧。


以上的方式并不能解决很多问题,尤其是孩子与你没有足够的情感和心灵链接,你们积怨太深,他不愿意和你合作,此刻需要重新修复亲子关系。


4. 求助专业的老师


当以上建议还无法帮助到你,你可以学习专业的家长课程,将你的挑战告诉有经验的专业老师,他可能帮助你看到背后的原因,比如可能是你的安全感不足,让你容易焦虑,难以共情孩子的感受。做一些专业的成长,或个体咨询会帮助家长提升安全感,更能稳定地接得住孩子的感受,从而孩子会感受到家长更有力量的支持、信赖,就会更愿意和你合作,更愿意听你的。



文:高晓墉(24年深耕于心理学,立志明心见性,愿陪伴每一位有缘人走向爱与自我实现,走在的自己的路上,成为真正的自己)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