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烦恼如发丝,何止三千丝。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会面临二元世界的各种矛盾和对立带来的烦恼,而矛盾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冲突,使人的内心产生冲突,正因为这些冲突,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内心的冲突问题。
如何让人的内心和谐统一,这是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任务。
而我们的工具,可以是嘴,与来访者进行交谈,协助他们理清某些事件。
也可以是手,通过心理写作,帮助有类似问题的人进行分析,对大众进行心理科普。
比起个案咨询,心理写作,受众面更广。
心理写作是由点到面的一个延伸,无论从知识还是受众,都是。
在我个人的感觉中,心理写作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
它像是一把梳子,更好地理清个人的一些思想、情绪和知识,也能更好地梳理个案的脉络及总结出其普及意义。
-02-
结缘心理学,有个人爱好的因素;也有自己人生当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想追根溯源的因素;有由己及人,顾念他人,自助助人的发心;也有学习一门技能找到个人价值的愿景。
无论当初是什么想法,就这样走上了心理咨询师的路,又漫不经心地,开始了心理写作的旅程。
没学心理学之前,自己还会写一些喜欢的小文,自从踏上了心理学的路,好像写作就离不开心理分析了,无论写什么,都会进行一些心理探索,好像离开了心理,就写不来文章一样。
这是我略感有些苦恼的事,因为会被贴上职业病的标签,包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谈话中,都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心理方面。
甚至在梦中,都会进行一些自我整合,对在梦境出现的场景进行分析。
看来,我已经对心理学走火入魔,我的这把梳子,走到哪梳到哪。
今天,就来借机梳一梳我参加“壹心人”这场比赛的零散想法。
懵懵懂懂地加入“壹心人”,赛前和预赛都有参加,是那种重在参与的参加。因为时间有限,按比赛要求答题和写作,数量都不多,像完成任务可以交差就行了似的。
直到计算引力值进入百强名单,看到前面那些如此努力的同学,有些自愧不如。
决赛规则出来,要按时交作业,我想我的时间肯定是完成不了的,当时就决定放弃。
决定放弃除了时间因素,还有个原因,就是我不喜欢任务。
有任务,就有压力,有压力,就会感受到被强迫,哪怕是自己强迫自己。
而不喜欢被强迫,是对强迫的一种反抗。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一种保护机制。
相信有很多不喜欢任务压头的人,也有这种感觉。
鉴于这种心理,自己就想,不如直接放弃算了。
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放弃后,有没有遗憾?
你怎知道你不可以完成?
你怎知道时间能把你限制住?
就因为是任务,你就要和它作对吗?
如果没有完成,你会不会觉得前功尽弃?
这些问题,成了我的一个又一个课题,它们让我不甘心。
但是,觉察到不甘心也是一个课题。
于是决定先做再说,过程随缘,不问结果!
-03-
以前有可能三天不回答一个问题的,为了完成今天的任务,在比赛规则公布后,抽空回答了三个问题。
也不检查逻辑语言和错别字了,好像是要打破完美主义的强迫性重复一样,效率也提高了,算两大收获吧。
答完题,马上开始写决赛规则中的第一篇“命题作文”,随心所欲地,想到哪写到哪。
写到这里时,看到题主的一个反馈和打赏,有些小感动。
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经常会收到这些回馈,瞬间觉得自己“用心、用情、用爱”地去帮助他们,是值得的。
因为对他们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答案,更多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被认同。
这些,是在他们的人生中,很少得到的,也因为这些得不到,造成了他们或大或小的心理困扰。
心理问答跟心理写作一样,也基本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
与心理写作不一样的是,心理问答是个案,直面的是个人,要求答主在回答的过程中,共情多一些,能够让题主体会到被抱持的感觉,抱持本身是一种治愈的力量。
而心理写作比心理问题更有意义的一点是,从个别到一般,能够让更多地人找到自己所在的盲点。
心理写作在要求上更正式,更严谨一些,用这把梳子来梳头,要从中间的任督二脉开始,有了主线,才能梳理。
一篇心理文章写下来,就像乱糟糟的头发被梳理得整整齐齐一样,瞬间神清气爽。
而我们头脑里的各种念头,就像这些没被梳理前的头发一样杂乱无序。
念头有几多,情绪就有几多。
所以,普通人通过把心里的东西写出来的方式,能够对头脑进行大扫除,使情绪得到化解。
心理写作者,更是能够让这个功能得到完善。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有很大益处,对某一类问题的专业知识有系统的梳理。
更重要的是,心理写作,于咨询师个人,就如一场心理督导;对读者,更如一次心理体检。
这,才是我觉得心理写作有意义的地方。
希望每个心理作者,都能看见自己在心理写作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价值。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