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妹妹小,让给弟弟妹妹吧。」每当看到家长在一边对自己的孩子们进行这样的谦让教育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倍感赞赏,想着以后也要这样引导我的孩子拥有谦让和分享的美好品质。
但是,经过一番研究发现,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些糟家长,坏得很……
这一切,都要从生命的生存和繁衍说起。
在生命的生存和繁衍中,我们可以给出两条公理:
1. 生存是生命的第一需要。为了保证生存和发展,生命倾向于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源。
这一点不难理解。渴了想喝水,饿了要吃饭,累了要有地方睡觉。而对我们人类而言,这些还只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底层的生理需要。
吃饱穿暖以后,我们还想要安全感(安全需要),想和周围人关系融洽(社会需要),想受人尊敬(自尊需要),想实现理想(自我实现的需要)。有这么多需求要满足,占有的资源当然是多多益善。
2. 为了保证自己的基因可以传递下去,生命倾向于拥有尽可能多的后代。
这也很好解释。比如说蟑螂如果搞起了计划生育,一辈子只生一个宝宝,如果小蟑螂出来觅食被你一脚踩死,蟑螂妈妈就相当于绝后了。而一次生三五百只,搞虫海战术,相当于把基因搞了三五百个备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也就说明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基因的传递,生命往往倾向于拥有尽可能多的后代。
由这两条公理,我们可以推断出: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子女存在遗传利益冲突。子女总想独占所有资源,而父母为了拥有更多后代,倾向于让孩子们雨露均沾。这就是心理学家Trivers提出的父母——子女冲突理论。
那么为什么非得是我让给弟弟妹妹,而不是弟弟妹妹让给我呢?下面我们引入一个重要概念:边际效用递减。
比一个吃包子的例子。
你一开始很饿,连着吃了三个包子,吃饱了,觉得很香甜;吃第四个包子的时候,就觉得没那么好吃了;四个包子吃完,你已经吃顶了,看见第五个包子连连摆手,白送你都不要。包子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
而对你们来说,食品、玩具这些东西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
同样是吃水果,你吃三个可能已经差不多了,弟弟妹妹吃三个还不够;同样一个玩具,你玩不上顶多埋怨两句,弟弟妹妹玩不上能闹一天。站在你的角度,你的东西被拿走了可能觉得不公平,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就是合理分配。
反过来当然也是成立的。比如你在电脑上干活的时候弟弟妹妹吵着要玩游戏,父母也会让他们让让你。
父母——子女冲突不仅仅体现在兄弟姐妹的相处上。比如说我们现在长大了,还想多舒坦两天,父母就急着催婚、催工作。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你结婚生子了,父母传递基因的任务才算是尘埃落定,传递基因的接力棒就交到了你的手上。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孩子的婚礼现场,父母的朋友给你父母道贺:「你们俩总算是解放了!」
让我们说回到分配的问题。遗传利益的冲突时刻存在,父母又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所以,父母必须塑造孩子的行为模式,鼓励孩子更重视兄弟姐妹,惩罚子女之间的冲突,奖励他们的合作。
除了类似「弟弟妹妹小,让给弟弟妹妹吧」的连哄带骗,爸爸妈妈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以下是发展心理学为爸爸妈妈们提供的工具箱:
1. 榜样训练。
家长要以身作则,把东西分享给亲人,给孩子言传身教。观念上的教育也很重要,有的家长一边教育孩子,在社会上分享就意味着吃亏,另一边又强迫孩子把东西让给弟弟妹妹,这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除了家长作为榜样以外,也可以讲故事,用故事主人公做榜样。比如说小兔子不爱给同伴分享,危难时刻谁也不帮它。
2. 角色扮演。
在家庭当中,可以赋予大孩子哥哥姐姐的身份。教育孩子,大哥哥大姐姐应该照顾弟弟妹妹,关心他们的情况,把东西分享给他们,尽到哥哥姐姐的义务。当然也要给大孩子放权,让他们管弟弟妹妹。让他们演好哥哥姐姐这个角色,学会分享。
3. 移情训练。
可以引导孩子说出分享时的内心体验。作为分享者,当让别人分享时,观察别人是什么心情?当不让别人分享时,又体察别人是什么心情和表现?当自己是被分享者,谈谈自己没有得到别人的分享,而自己又有强烈得到分享的欲望时,心里是什么感受?当获得别人的分享时,心里又有什么感受?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感受被分享的快乐,和不被分享的痛苦。
4. 正强化。
当孩子给弟弟妹妹分享东西时,要及时表扬、奖励。在表扬时,要注意表扬分享的特质,而不是泛泛的鼓励。
我们来看两种表扬方式:
「你真是个慷慨大方的好孩子!」
「你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弟弟妹妹,真是个好孩子!」
有研究表明,前一种方式更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因为当我们用第一种方式表扬孩子时,是在强化他的性格,这样,孩子会逐渐把外在的表扬归因于自己的特质,逐渐地建立起自己喜欢与人分享的认识。
而在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也没必要哄骗或者强迫。可以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如果别人不舍得与他分享,他会是怎样的感受。
5. 教给孩子分享的策略。
比如孩子们都想玩某一个玩具时,可以轮流玩,用石头剪刀布定先后顺序。自己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有礼貌地询问,不能偷偷地拿。分吃的要平均分配,没办法平均的时候要先人后己等等。
6. 尊重发展规律。
分享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在6-12岁迅速发展。孩子很小的时候,社会信息加工能力还没有完善,学不会分享很正常,不用太过苛责。
总的来说,站在生物进化的角度,兄弟姐妹之间独占与分享的矛盾一直存在,让孩子「让给弟弟妹妹」是一种低效的方法。而我们可以用上面说的那些更有效的方式,更好地让孩子学会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