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了几位父母的咨询,他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却变得越来越不愿意与自己交流了。有时候想找孩子谈谈心,可没说上几句话孩子就开始不耐烦了,也不愿意和父母说实话。
父母其实是最能了解孩子的人,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到底是构建了亲子关系,还是破坏了亲子感情呢?也许,从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可以看出端倪。
01
不愿交流,因为说了也没用
有位妈妈说,要不是因为有老师的反馈,还真的不知道孩子会对自己说谎。比如,老师告诉妈妈孩子最近上课经常瞌睡,妈妈担心孩子的身体,就问孩子是否因为太累才瞌睡,结果孩子却不承认自己上课睡觉。妈妈很困惑,希望能够多了解孩子,但孩子就是不想和她多说。
我和孩子聊了一会才知道,不是孩子不愿意交流,而是觉得自己说了也没有用。
父母亲都是学霸,对孩子也寄予厚望,为了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就给孩子安排了很多辅导班。孩子说,他有自己的兴趣,但妈妈却不愿意听,也不接受。
我问他:“你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他说:“妈妈总是逼我学这个学那个,我告诉她我不感兴趣。妈妈就说,这有什么感不感兴趣的,多学点,这对你有好处。我对妈妈说,你不要再逼我了。可是你知道我妈是怎么说的吗?她说,我不是在逼你。每次我们聊起来,她就这样告诉我,这难道还不是逼吗?”
孩子清楚地知道,他没法和妈妈交流。因为,妈妈不理解,也不尊重自己的想法。而且,妈妈还会不断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纠正”,最后仍然是按妈妈的想法进行。所以,说了也没有用,干脆就不说了。
类似这样的情形,生活并不少见。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弟弟妹妹抢走后,他很生气,而我们却告诉他,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弟弟妹妹还小,要让着弟弟妹妹。我们每天和孩子互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构建我们的沟通方式。如果我们习以为常地用正确的道理来否定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不得不用封闭的方式来防御沟通的失望。
02
渴望诉说,因为说了有人听
如何让孩子愿意跟父母交流,和父母说真心话?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提供一个给孩子说真心话的机会与环境。那么,这就要父母愿意去捕捉孩子的日常变化,关注孩子的情绪起伏,这样才能够发现孩子的表现是否大体一样,还是在某个时候出现反常。
有位妈妈说,某天在上班的时候,接到儿子好几个电话,孩子说希望妈妈能够早点下班。同事还说她孩子很黏人,但这位妈妈当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就放下手上的工作提前回去了。
回去后,孩子问妈妈:“妈妈你爱我吗?”
妈妈说:“当然爱啦。”
孩子又问:“那我淘气了,学习不好了,你还爱我吗?”
妈妈说:“当然爱你,就是爱你,跟你是什么样的没有关系。”
孩子听了后,就心满意足地走开了。妈妈看到孩子似乎也没发生什么事情,还以为自己神经过敏了。但是在入睡前,孩子就跟妈妈说了白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因为孩子的作业书写不规范,被老师说了几句。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孩子很在意,也担心妈妈的态度,所以白天的几次电话,回家后的对话,都是孩子的试探。
当孩子和妈妈说了这个缘故之后,妈妈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又专门联系了班主任沟通孩子的情况,和老师沟通后才了解到,孩子的作业写了镜像字,也就是把字左右写反。这种情况刚升入小学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老师也表示理解,并愿意多花些时间帮助孩子。
孩子第二天放学回来后很高兴地对妈妈说,老师并不是批评自己,只是告诉自己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这就是父母能够去留意和观察孩子的变化,愿意去理解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愿意倾听和接纳的态度。孩子不需要担心自己犯错误,即使是出错了,父母也能够理解和包容,并且愿意帮助他。这就构建了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孩子之后再遇到困难挫折,会更愿意来父母身边寻求支持和帮助,自然也更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有些与平时不一样的状态时,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和氛围。
03
亲子关系是沟通的基础
当你的孩子跟你分享了一些他的小秘密,他在分享的时候可能还不经意地说了他的某些“问题行为”,父母也不要急于去戳穿孩子、纠正孩子,孩子可能有他的顾虑和难处。父母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候再来聊这个话题,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问问发生了什么。接纳孩子,提供环境,才能帮助和支持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
有位妈妈说,幼儿园里要求午休,她的孩子有次很得意地跟她分享说,老师来了自己就眯着眼睛假装睡觉,老师一走,他又和旁边的伙伴们悄悄的说话聊天。
孩子在和妈妈分享的时候是带着一些小得意的,他还特意告诉妈妈这是个小秘密。但是妈妈并没有捕捉到孩子开心的情绪,而是觉得孩子不睡午觉怎么行,幼儿园的老师也太不用心了。
于是,她就很认真地跟孩子说了一大通的道理,告诉睡午觉有什么好处,不睡午觉对身体有什么影响。不仅如此,妈妈还特意和老师说了一番,说老师中午要在午休室照看孩子,不然孩子有没有睡着都不知道。
次日,孩子回家后就很严肃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答应过我的,怎么可以不遵守,老师说你告诉了她我会假睡。以后我再也不跟你说我心里的话了。”
孩子不睡午觉还悄悄说话的行为,看起来是不对。但是,妈妈讲道理、找老师,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可却让她损失更大。
当孩子愿意和我们分享的时候,哪怕他们的某些行为可能不是你太允许的,但你首先要知道是,尊重孩子对你的信任感。孩子信任你,说明你们的亲子关系构建得好。
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亲子关系是安全和流动的,当你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孩子会很容易理解你的用意,他会知道你是为他好,而不是限制他,这比你对孩子讲道理要好一千倍。
如果亲子关系是危险和僵持的,当你想要调整孩子的行为时,孩子会本能地站在对抗面,他会觉得你就是不信任他、限制他、找他麻烦。父母要好好地珍惜孩子对父母天然的信任,不能一不小心关上了孩子愿意向我们打开的心门。
无论是孩子讲述的,还是父母观察的,父母都可以尝试,尽可能地多一个角度去理解和倾听,他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到底真的是个问题,还是说这可能是孩子用行为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或是用问题的方式对父母表达爱与渴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难免焦虑。焦虑的时候,我们要自己想办法,自我觉察或寻求帮助,而不是把焦虑投到孩子身上,用改变孩子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否则,孩子会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就越发出现避免和父母沟通的情形。
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来自于父母能够给孩子说真话的环境和氛围,来自于父母愿意接纳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犯错或不符合期待,也来自于父母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孩子的“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