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不知该不该写。
一方面,很多外行人都会怀疑,难道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只需要五步?
另一方面,很多内行人也会害怕,真的让普通大众学到了这五步,以后饭碗可就不保了啊!(包括我自己的)
但是,我双手按在心上,看着行业伦理中的“善行”条目,眼神慢慢充满坚定和力量。
俗话说:天助自助者。其实,心理咨询的终极目的就是让来访者成为自己的咨询师。
所以,我要把这五步写出来,哪怕你只能学会其中一步,对你都是一种帮助。
第1步:觉察
任何一种情绪,在发作的时候,都会蒙蔽我们的眼睛。
我的一个来访者,中学时被老师打骂侮辱,导致很自卑。每次咨询的时候,当他提到那个老师,就瞬间变成了歇斯底里——那种怒吼,根本不像是从他那弱小的身躯里发出来的。
被狂怒霸占了身体,他深信鱼死网破才是解决之道。
是什么让他失去理智?是什么让你深陷痛苦?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来的太快、言行做的太快,快到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被什么东西操纵一样。
在那个瞬间,你就是“盲目”的,也就是缺乏觉察。
在很多神话故事里,如果一个人很有智慧,那他就会有第三只眼睛。
在生活中,我们表示一个人客观、理性、智慧时,也会说他有第三只眼,或心眼。
这个心眼干什么的呢?就是觉察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东西。
所以,觉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让我们变得“明察秋毫”的内功。
俗话说,起心动念、电光石火,对内心的觉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看清真相。
真相是什么?
答曰:心外“无物”。
第2步:记录
我想,凡是写过文章的人,都会理解,书面语要比口头语更难。
因为把同样的意思写下来,需要大脑的理性工作。
人的理性有个最典型的特定,就是速度慢。而速度慢的最大优点,是能看清大脑里纷繁复杂的念头和想法。
所以,当你感觉很难受、很痛苦时,你的感性过于强大,你的大脑失衡了。
你要做的,就是刻意地让自己的理性工作起来。
启动理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下你的想法。
当你刻意地回忆你在某个事件中的想法时,你就从情绪的风暴中撤出来了。
当隐藏在情绪之下的念头和想法跃然纸上时,你的逻辑、分析和理性就开始工作了。
你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出能点燃你情绪的那句内心独白。
越清晰越好!因为,那句独白就是你的情绪炸弹。
第3步:放松
好了,一旦你找到了引爆你情绪的那句内心独白。你可能又要被情绪风暴吞噬了。
这一步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那就是放松。
放松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听音乐、吃东西、做运动、看电影、逛某宝、阅读等等。
其实,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一种方法是否能够让你放松,不取决于这个方式本身。
而是取决于你在使用这个方式时,是不是专注于这个方式。
比如,当你听音乐时,如果你依然专注于让你痛苦的想法,那音乐是无法带来放松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放松,是要你暂时离开你的想法。
专注于某一种你喜欢的活动,沉浸其中,享受当下。
当然,有时候那个让我们痛苦的想法太过强烈,以至于难以专注活动本身。
这也很正常。只不过你需要觉察到这种被想法困住的现象,然后通过正念训练达到与想法解离的目的。
什么是正念?或许本文我无法回答,不过你可以去看看我以前的文章。
第4步:辩论
和谁辩论?当然是自己!
为什么要辩论?因为你的想法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大家想一下这个逻辑:人的本性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个本能反映在精神层面,就是一切心理活动都要为趋利避害服务。
但是,你现在内心痛苦,必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想法、态度、个性等内在因素造成的。
那就违反了这个本能,说明,你的想法存在不合理成分。
而我们若想从情绪中解脱,就要勇敢又智慧地与自己的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展开辩论。
怎么辩论呢?这里说两种方法:
一是找证据,也就是为你的想法寻找支持的和反对的证据。
注意,所谓证据,是指客观存在的,比如某人明确的言行、实际物品、录音录像等。
看一看,支持的和反对的证据,向你展示了什么。
二是找原因,也就是为你的事件找多种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沮丧,是因为自责;我们感到愤怒,是因为他责。
多角度归因,会让我们跳出自我中心的限制,成为一个睿智的人。
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其实还有很多跟自己想法辩论的技术,认知行为疗法最擅长做这个工作。我学习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已经近8年时间,帮助了很多个案培养起理性又睿智的思维模式。
第5步:行动
不做一做,永远不知道有没有效。
但这恰恰是很多有心理困扰的人所忽视的,他们太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猜测,忘了那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有的人会说,我做了呀,要么不好使,要么结果跟我想的一样糟。
是真的“不好使”,还是没有达到你的主观预期呢?
是真的“结果跟我想的一样糟”,还是你想的过于美好呢?
你看,在行动之前,我们还是要对自己的预期、推测、判断保持觉察,如果主观性太强,那就是混淆了想法与事实的关系。
这又回到了第一步,不是倒退,是必然,因为觉察是一种需要时刻保持的状态。
带着觉察行动,你才能避免被自己的那些本来导致你心理问题的想法所加重。
能够制定有效的行动步骤,对每一步都进行权衡利弊分析,才能最大可能地接近客观真相。
没错!只能是接近,而不能完全把握客观。
在行动中,你会发现你还是需要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然后再行动。
这边是认知行为疗法的逻辑。
一边是觉察、挑战、重建认知,一边是分解、尝试、修正行为。
全都在这五步中体现,当然,每一步都不是那么容易就掌握的。
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咨询没办法几次就达到目标,心理咨询其实就是个学习的过程,学一种你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你说得多久呢?
不过,人是可塑的,只要你想改变,就一定能成长。
就像那句老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