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感觉到和伴侣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内心压抑了许多不满和失望,感觉自己的婚姻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你是不是感觉日子过得压抑不开心,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某平台上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提问:
我老婆人挺好,我们也没有什么大矛盾,只是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想法差异很大,谁也不愿意妥协。感觉有没有对方没什么差别,我们之间已经零交流了,感觉婚姻很压抑,死气沉沉的,一个人过或许更舒服,更自在。我要不要离婚呢?
认识七年,结婚四年,裸婚,现在孩子两岁半,最近觉得老公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一个月回家一两次,全程完全零沟通,真的是为了拿换洗衣服才回来的。真心觉得嫁给爱情的婚姻最不靠谱,世上最善变的应该就是人心了吧!这样的婚姻,我要他干嘛?其实想过离婚,但又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抚养好我儿子……
零沟通的婚姻状态并不是婚姻一开始的样子,因为爱情的神奇,刚走进婚姻时大多会有一段亲密和谐的时光。激情落幕,你发现婚姻原来不是自己幻想的样子。
结婚前我们对婚姻都会有自己的幻想,可这种幻想往往是建构在你个人的角度而忽略了关系,这是因为你并没有适应自己角色的转换,婚姻本身是两个人互动的形态,如果你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等待,或者总想试图去改变对方,你常常就会感到自己希望的幻灭,内心自然会升腾起失望和抱怨。
第一次内心有了不满、不认同的时候,你可能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你的表达带来了两个人的冲突,你害怕冲突,怀恋并希望保有当初和谐亲密的感觉,觉得这样更有安全感,慢慢的不敢释放自己的能量。面对冲突,你的潜意识会选择压抑自我、逃避现实。这时候你已经启动了自己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就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触碰和试探,两个人缩回各自的触角,保持着安全的距离,两个人都仅仅停留在个人感受的层面,得出的结论是,呆在这样的婚姻里还不如一个人过得舒服。于是几乎不再有互动,零沟通。
没有情感的碰撞和流动,看上去与天下太平,两个人都感觉安全了,但关系却从此停滞或者有了隔阂,你的心灵很难在这样的关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
因为人们对婚姻的要求不仅仅是安全感,维持婚姻的就是相互的碰撞中生发出来的懂得与融合,尽管这种碰撞很多时候是不安全和不舒服的,但是从心理上来说,人无法永远保持一种内稳态,总呆在安全的舒适区就又希望打破它。所以你感到婚姻像鸡肋,就是想逃离这个看上去很安全但无味的舒适区,去获得一种深刻的相互理解与融合。
婚姻变成了鸡肋,可能是因为你缺少了关系的视角。
缺乏关系的视角,没有把婚姻放在关系里去看,就没有容纳对方和自己存在差异的能力,就会对两个人精神世界里的碰撞充满恐惧,就等于没有真正走进婚姻关系,虽然看上去各自安稳的样子,但感觉自己的心始终还是飘着的。
而婚姻最需要的就是情感能量的流动,分享、交流彼此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在关系层面才能有互动的能量出来,经过不断探索和调整,才能在精神层面构建深度的链接,婚姻就不会成为一潭死水。
有一位来访者,结婚11年了,有一个儿子上小学。属于周末夫妻,周末还要搞卫生,带娃,买菜做饭。她对老公有很多的抱怨:我不搞卫生他也可以忍受家里脏兮兮,我不做饭就出去吃或者点外卖,从来没有下厨。慢慢的,她对老公提不起性趣,老公就生闷气。她说,我不想这样下去,又不知从何说起做起,我该怎么办?
在她的想象里,老公应该收拾家务做饭,在老公的想象和需求中,性的乐趣是婚姻不可或缺的,但他们可能从来不曾在关系的层面上就双方的需求去做沟通,只是各自抱着对对方的怨气让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面对越来越冷的婚姻状况,这位来访者说她非常想要改变,“我曾经试着去跟他沟通,但是没有效果。”
我问她一般是怎么和老公沟通?她会说“我想和你谈谈,为什么家里的活总是我一个人的?凭什么我上班还得带孩子?”沟通就变成了相互的指责和抱怨。
变成鸡肋的婚姻,他们沟通问题的方式大多是带着评判抱怨指责对方,发泄不满情绪,他们不知道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沟通等同于抱怨指责。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常常有一种自动思维, 当自己内心有需求、有不满,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无需表达,对方就应该看见,因为“爱我就该懂我”,不然就是感情麻木,就是不爱了。这其实是一种低层次的思维模式的残留,像婴儿在寻求妈妈的爱,婴儿觉得自己一动念头,妈妈就会知道我在想什么,我需要什么,这是人最早期全能自恋的部分。 一旦有了这样的自动思维,你就会把自己的不开心归因于对方,心生不满。
这样的认知思维会让你无法反思自我 ,因而无法发展出关系的视角。一张嘴就是抱怨指责,是因为缺乏关系的视角,没有站在关系的角度看待关系,沟通很难有效果。
学会从关系的视角看关系。
拥有关系的视角,就是要看到关系里相互影响的力量,比如在家里一个人承担太多,另一个人就会乐得少承担一些。抱怨老公从来不搞卫生不做饭,这个责任可能不全在老公,也有老婆一直以来的沉默放任或者过度承担。
当我们想抱怨对方的时候,最正确的角度应该是考虑我们可以去做些什么来影响到对方。关系里的另一个人,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做些什么阻止这个习惯的形成,比形成习惯以后去抱怨结果可能要好得多,站在这样的角度再去看沟通的问题,或许就不会只抱怨对方了,说出的话可能就是有效的沟通。
对于平台上提问“我要不要离婚?”这类问题,我最想问提问者的是:除了失望和抱怨对方,你做过什么努力改变自己吗?
如果没有,即便婚姻成了鸡肋,也不建议马上扔掉,因为扔掉了,你一定过得比现在幸福吗?不去尝试不去成长,与其重新寻觅再入坑,找到新的婚姻还会变成鸡肋。如果你厌倦了冷漠和隔阂,你不喜欢鸡肋,如果你想要更加幸福的生活,就要打开你的心,尝试着先让自己投入关系,从自己做起,调整自我认知,通过改变自己带动对方的改变。
学习从关系的视角看待关系,培养自己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探索有效的沟通方式(自我认知觉察、技巧的学习和不断的总结实践)。找到两个人都喜欢的爱好,培养共同的话题……即便是鸡肋,再注入这样各种新的营养食材,用时间做燃料,用爱做调料,没准也可以煲出一锅营养美味的汤来。
你或许会发现,婚姻可以带给你强大和勇敢。一个生命自身有了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唤醒另外一个生命。为了自己的幸福,如果你们还有孩子,也为了孩子,不值得试一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