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将心理教师配备比例与精神障碍管理,纳入考核

文:喜猫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
原文标题:定了!卫健委将心理教师配备比例与精神障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年度考核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今天,喜猫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消息:

本月16日的时候,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21-2022年考核实施方案》,在方案的考核指标体系中,明确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小学校比例”两项,纳入了考核中。

《方案》明确,到2030年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要达到85%,这一指标,超过国家卫健委2021年达到80%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同时要求,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登记在册的患者中,相邻两次随访间隔不超过3个月的患者数量。

同时,《方案》也明确要求,到2030年,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小学校比例要达到90%

这两个考核指标的纳入,意味着什么呢?

今天喜猫将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01  

重要性

《方案》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到,设置考核的目的,是为了:

……强化省级党委和政府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各地健全完善组织推进机制,加大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力度,加快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确保健康中国行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主要目标指标如期实现。

从这个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主体责任的明确

喜猫之前,多次在文章中提到,政策虽好,重在落实。

本次考核方案,明确了“省级党委和政府”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体负责方,并且提出了明确的考核指标,要求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主要目标指标如期实现”,在促进政策的落地执行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次,则是要求中也提到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则意味着日后将有更多的政策倾向于健康建设,心理健康也会囊括其中。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次考核的目标值年限是2030年,但也提到“考核工作原则上以年度为周期,每年开展一次考核。”

这就意味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小学校配比虽然有一个长期目标,但每一年都需要进行考核,必须交出成绩。


这也意味着政策执行过程中推诿、拖延的情况有可能因此得到改善。

从总体上来说,将这两项指标纳入到健康中国行动的考核中,也意味着精神障碍的管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将长期作为一个“国策”执行下去。

不论是对精神障碍患者、校园儿童青少年,还是心理健康从业者来说,这都是一个好消息。

02  

必要性

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必要性。

这次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和学校心理教师配比纳入考核,也有其迫切的必要性。

首先说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国确诊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达1600万,但精神病院床位和执业医师的数量与之的比值却只有1:1211:842

据卫生部调查,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

从数据上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是社会弱势群体。

而绝大部分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动辄就要数万乃至数十万。

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许多病人家属不愿承担高额诊疗费用,拒绝将已基本康复的患者接出医院,有病人住院甚至超30年。

这一情况,在农村,就更加严重。

喜猫之前转过的《从丰县事件谈农村精神卫生:歧视严重,资源匮乏,锁在精神障碍患者身上的无形锁链该如何解开?》一文中,就提到:中国整体的精神卫生资源本来就是不够的,只是在农村,许多问题更加突出。

许多得不到社会支持,又没有足够的精神卫生资源保障的农村家庭,只能选择将患者锁在家中。

这些情况,无疑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隐患。

所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一直被列为心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国家每年上半年会发布相关文件并公布具体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纳入考核,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要之举。

其次,将心理教师的配比率纳入考核,与近些年越来越严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相关。

翻看这几年的新闻,学生跳楼,儿童青少年自残、自杀等各类新闻的比重,在逐步上升。

去年,英国儿科领域权威SCI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JCPP)在5月份发表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面临严峻挑战,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流行率最高的精神障碍。

去年的一系列研究数据也显示出儿童心理健康面临重大挑战:


国民心理健康调查(2021)显示:24.6%青少年抑郁筛出率。

国家卫健委(2021)调查显示:17.5%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时点患病率。

南京脑科医院(2021)调查显示:全球儿童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约为19.5%,中国中学生群体的发生率为27.4%,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我国精神科就诊的患者中总发生率为6.8%(门诊)和6.5%(病房)。

其中13~17岁发生率最高(15.9%),18~22岁其次(13.6%),其他年龄段较少。

在这种背景下,搭建校园心理健康体系,减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就成了全社会的焦点。

其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更多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与疏导,是一个关键环节。

但我们要注意到的是,本次纳入考核的,仅仅是配备教师的学校数量比例。

而这,还远远不够。

03  

可能性

虽然本次的方案,列出了两个明确的指标,但在喜猫看来,这两个指标还远不能有效地解决上述的必要性问题。

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可能性。

就如上文所说,中国确诊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达1600万,但精神病院床位和执业医师的数量与之的比值却只有1:121和1:842。

而且据了解,我国精神卫生的财政投入也相对缺乏。2020年,精神卫生支出占全部卫生支出的比例不到2%。

面对悬殊巨大的医患比例和杯水车薪的精神卫生资源,仅仅是加强“规范管理”是远不能解决当前的严重问题的。

如何加强精神卫生人才的建设与输出,提高精神卫生支出的财政比例,才是问题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的考核中,也对“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提出了指标考核,要求2025年目标值达到3.2和70%。

那么,接下来,是否可能出现更具体的政策,对精神卫生的“执业(助理)医师数(人)”提出要求,为精神疾病的“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划定目标,在“规范管理”的目标基础上,迈向“有效治理”,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其次,则是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要性,不仅是数量上的,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

心榜的后台不时就能收到一些学校心理教师的留言,多数留言都提到学校心理教师的处境太过艰难:

因为不跟高考成绩挂钩,学校领导不重视心理教育,导致工作展开不顺利;

待遇偏低,不得不身兼多职,代理其他课程,压力过大;

行政工作过多,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做咨询工作时被要求以学业为重,把心理咨询变成劝学;

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技能,缺乏培训安排;

评职称永远轮不上……

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里处境艰难,难以展开工作,甚至沦为摆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勉强设立。

从这些情况来看,本次考核仅将配备教师的学校比例纳入考核,还远远不够,只是校园心理健康体系建设这趟千里之行迈出的第一步。

在数量要求的基础上,是否可能出现更多的政策,对心理教师的工作加以支持,提高心理教师待遇,加重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中的比重,也是每一个有意进入学校工作的从业者值得关注和期待的动向。

无论如何,这次《方案》的提出,对心理健康行业和从业者来说,总是释放出了一个利好的信号,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我是喜猫,关注我,第一时间掌握心理行业资讯。

作者简介:喜猫,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