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吃过晚饭和儿子散步,走着走着却遭遇一场始料未及的大雨,我们没带伞,只得找地方避雨。可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减小的迹象,考虑到第二天还要上学,需要早点上床睡觉,不得已,我决定带着儿子跑过一段雨中归家路。
没伞的孩子需要学会奔跑,我对他说。于是我们开启了一场在雨中的竞技比赛,看看谁能先到达目的地。
他老是喜欢和我比赛,有时输了还会哭一场。
这次比赛,我想,让他尝尝赢的乐趣。
于是,他拼了命的在雨中跑起来,即使头发、衣服、鞋子,浑身上下,没一处干的地方,他也仍然没有迟疑。
只听到我在后面喊,儿子,你跑得太快了,等等你老妈!
他笑得更欢了,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到达了终点。
他心里可能会自豪的对自己说,我终于在跑步上赢了我妈。
这场胜利,与其说是我故意放慢了脚步,不如说是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上多了一些支持。
我们的孩子,太需要机会和经验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尤其是站在高大的父母面前,他会感觉到自己异常的弱小。
什么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什么都没有父母厉害,还要依从父母才能生活,他对自己能力的建立和形成会感觉到迷惑。
不得不承认,孩子和我们常会处于一种竞争和不甘心中。他不甘愿以一种孩子的姿态屈服于大人的威严中。
他希望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我们对话,和我们较量,如果能在某些他感觉还能够胜任的地方超越父母,这会为他的自信提供极大的力量。
在我和孩子的相处中,他时常要和我比,我做到了什么,他没有做到,就会特别挫败。我尝试过生硬的和他讲道理,说小孩和大人本来就不一样,不具有可比性,不公平之类的。
可是,不管用。
我想,他体验到的是一种自己很没有能力的挫败的感觉。
几次之后,我发现,我们不是要处于一种竞争关系中,而是需要站在他的视角去理解他为什么想要赢,他是想通过赢获得什么。
其实,他只是想一次次的被我看见,他能行,他可以,他胜任,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一种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所以,当他靠着自己的奋力奔跑,赢得了胜利的时刻,他体验到了一种父母并非不可战胜的成就感,是一种新的成功经验,而这种经验会深化他内心的自尊和自信程度。
02
一个智慧的父母,从来不需要通过打压孩子来显得自己强大。
一个睿智的父母,也从不吝啬鼓励孩子比自己做得好。
我们的示弱,并非是要在孩子面前装可怜,博得孩子的同情,也并非在孩子面前演一场假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真的很厉害一般。
我们的示弱,是自己知道,在很多地方,我们都不完美,我们也处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成长而已。
记得在多年前遇见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他给我讲自己的成绩很糟糕,但是爸爸的成绩很好,每次都是爸爸帮助他做作业。
显而易见,他的学习已经被爸爸代劳了,他在一次次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爸爸的无所不能。
爸爸的辛苦付出并没有换来孩子的崇拜,相反,他对我说,我想超过爸爸,我不想自己成绩一直这么糟糕,只是我还没找到爸爸的薄弱点。
他给我讲这句话时,内心极大愤怒。
是什么让他要通过找到爸爸的薄弱点去打败爸爸?
是一种爸爸过度代劳的压迫感?
是一种孩子自我救助的强大力量?
是一种想要证明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在属于自己的功课上获得自主权和成就感,他的自信必须通过他成功完成自己的事才能获得。
超越爸爸,就成为他找回自己,找回自信的一部分。
但爸爸对他的事长期代劳,导致他很难有超越爸爸的能力,这份自卑会伴随他很长时间。
如果这位爸爸能稍微调整一下自己对待儿子的方式,往后退一步,在儿子面前示弱,蹲下来和儿子一起探索学习,以谦卑的心态,当一个孩子学习的容器,而非孩子学习的替代工具,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融洽。
一个男孩,在父亲面前获得尊重和成就感,是他成为男人最好的基石。
03
无论你愿不愿意相信,我们和孩子的生活经验已经有太多不同,他们正在以成长的步伐接触到更多属于他们的生活经验。
在此,如果我们还以老旧的自以为是的方式来指导孩子,来压制孩子,无疑,我们和孩子之间不可避免的会陷入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中。
还记得那天和儿子讲题,我把题讲错了,他发现了这个错误,开始指责我,埋怨我,那一刻,我的愤怒被激活。
不愿意丢下父母的面子和权威,不愿意在孩子面前低头,是父母内心深处极大的自恋在作祟。
我和儿子争执几句之后才发现,原来他说得是有道理的。
我不需要在儿子面前表演一个妈妈的权威啊,更何况本就是我的错。
后来和我老师聊起这件事,他说,也许你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和他沟通。
┌是啊,妈妈也不是全能的,妈妈也会犯错,所以儿子,你要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给妈妈讲清楚讲明白,让我也好好学习一下,好吗?┘
我老师的话点醒了我。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父母,就理所当然的比孩子厉害、比孩子聪明、比孩子会解决问题,其实不然。
孩子的身躯弱小,但未必没有智慧。
我们对孩子的示弱,也未必就是我们的无能。
恰恰相反,在孩子面前低头,是对孩子的尊重和真诚。
在孩子面前保持一份尊重和谦卑,是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即使他现在没有能力,他也有能力去寻找到合适的渠道处理这些困难。
在孩子面前的示弱,是放下父母的权威,避免和孩子建立竞争性的权力斗争,帮助孩子去完善对自我了解的过程。
孩子是在一步步的探索中确定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完成心智化的成熟。
04
一个孩子自信的建立,需要父母成千上万的鼓励和看见,需要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放下我们的偏见、比较、固执和期望。
允许孩子做他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每次我们的示弱,都是孩子走向自信的一小步阶梯。
你看,这道题你能够靠自己完全做好,我在你这个年龄可达不到,以前我做不来的时候还会哭鼻子呢。
你看,你这步棋就下得很好,还困住了我的马,限住了我的軍。
你看,你能够把这个故事完整的复述出来,真的很棒,妈妈的记忆力就没你那么好,你给我讲了那么多遍,我都记不住,我要向你学习。
你看,你的字写得工工整整,比你爸的字好看多了。
你看,你对自己的事就是弄得很清楚,没有丢三落四,上次妈妈忘记带钥匙,被锁在门外,耽误了好多事。
我们的示弱,是接纳自己作为父母不是完美的,只是60分的父母,还有极大的空间去学习如何和他相处,让他教会我们怎样做更好的父母。
我们的示弱,是一种姿态,这种姿态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爱他,愿意在成长的路上和他一同学习,一同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一起完成每个阶段的目标,一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我们的示弱,是真诚坦然的站在和孩子一般的高度,就事论事的看到他确实做得好的地方,承认自己不如他的地方,让他成为自己某个方面的老师,给他充分的信任。
我们的示弱,是一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份爱包裹着孩子,让孩子收获归属感和成就感,走向被阳光照耀和温暖的世界。
在孩子面前,我们也可以是“弱小”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