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不爱自己,才会让伴侣天天说“我爱你”

文:周周的心空间
来源: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01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我爱你”,是电视剧“过把瘾”的电影版。由徐静蕾扮演的女主角,最大的特征是“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天天缠着佟大为扮演的男友问:你爱我吗?

 

佟大为从刚开始不厌其烦的给与肯定的回答,后来开始不耐烦,甚至想要逃离这种没玩没了的询问。

 

在生活里其实这样的现象也很普遍,有一次去看了个新闻,一个女的爬上高高的栏杆,说要跳江,原因居然是,男朋友好久都没有说过爱她的话了。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这女的太傻了,爱情比命还重要吗?

 

是啊,表面看来,这样的行为很疯狂。但是我们往深去看,这些为了爱情歇斯底里的人,他们已经把爱当成了氧气,缺一点,就可能会有窒息的危险。


对此徐静蕾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只有不够爱自己的人,才会歇斯底里的去索爱吧。

02

当他说“我爱你”,你可以得到什么?

 

很多人是这样想的,既然两个人相爱了,那么爱的表达是很重要的,而说“我爱你”就是最好的表达了。这个逻辑没有问题,而且“我爱你”这三个字,是为爱情奠基的必不可少的表白环节,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仪式感。

 

所谓的仪式感,代表着一种新的建立,一种特殊的意义,一种平凡生活的点缀。

 

然而,如果这个仪式感天天都要做一遍,就成了累赘了,好比你头上戴一个蝴蝶结很美,但如果你满头蝴蝶结呢,是不是像个疯子一样?

 

那么,那些把“我爱你”当成氧气,缺了一口都会难受的人,“我爱你”这三字到底能够带给他们哪些实际的意义呢?

第一:渴望被看见

 

有个很奇妙的逻辑是,一个人往往在看不见自己的时候,就会特别渴望别人能看见自己。就好像一个蒙了面的人,他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而为了避免危险,他们想到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人扶着自己,更或者,有个人抱着自己

 

自己就安全了。

 

是的,一个早年安全感缺失的人,因为从小不被最重要的人看见,以及保护,所以她会很恐慌,也很迷茫,因此长大后在建立关系的时候,她最本能的需求,就是被伴侣守候着,然后不断的从伴侣口中听到“我爱你”。


就好像“我爱你”里的女主角,她从小的家庭支离破碎,父母为了各自生存根本无暇顾及她,所以她有很大的存在危机。

 

父母或许从来没对她说过“我爱你”的话,所以她对这句话如饥似渴的需要。

 

而且这种潜意识里对父母爱的饥渴,是他人用几句“我爱你”无法填满的。所以就出现了求爱上瘾症。

 

第二: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

 

来访者叶子说她和老公结婚三年,婚姻难以为继。我问她:你最受不了他的地方是哪里?

 

叶子说:他不如别人老公那么浪漫。

 

我又问:哪里不够浪漫?

 

她答:他几乎不说爱我的话。

 

叶子是全职太太,老公有自己的公司,每次她精心装扮陪老公去应酬,或者在家里做一桌子菜宴请宾客,她都会很累,然后会问老公:你爱我吗?

 

老公的回答通常让她不满意:嗯。是的。辛苦你啦……

 

叶子觉得老公没有诚意,用她的话说:不就是三个字而已嘛?说出来又不会死啊。是啊,说这三个字的确不会有什么损失。但重点是老公的理解和她是不同的,男人理解为,我的老婆为我做了很多事情,所以我要表达感激,所以她会谢谢你。

男人看到老婆打扮一新陪他应酬客户,他会说:你今天很漂亮。

 

可是在老婆的眼里,却都不及那句“我爱你”有分量。因为“我爱你”是一切赞美,欣赏,感激的总和,代表着一个男人对妻子所有价值的肯定和确信。

 

所以后来我问叶子:当你老公真的对你说了“我爱你”,你有什么感受呢?

她的回答是;安心了。

 

“是觉得自己有价值吗?”。她点点头。

 

第三:确认自己的唯一性

电影“我爱你”中,徐静蕾扮演的女主角还是个醋坛子,每当老公和任何的女人打招呼或者聊天,她都会很紧张,然后就会去质问老公,抑或是直接发泄不满:你是不是爱上她了?

 

通常老公会莫名其妙,但又无可奈何。而争吵结束以后,他们又会以女主角一句:你爱我吗?


然后老公一句:爱。来收尾。

 

以前听到一个词,叫做相爱相杀。说的就是这样的伴侣关系,当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存在,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以及不确认自己是否重要的时候,她就会对伴侣有了很多附加的期待,而当伴侣感到备受煎熬因此反抗时,两人的爱就变成了伤害。

03


让对方说“我爱你”,其实是自己不够爱自己

 

我有个读者芸,她说每天早上醒来,就会问老公:你爱我吗?就好像,一晚上过去,世界就变了,老公就要不翼而飞了一样。

 

我就问她:你爱你自己吗?

 

她突然犹豫了,说不知道。

 

这就是不断索爱的人,内在的冲突。据一个心理机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要求伴侣天天表达爱的人,都有个共同点,她们根本不够爱自己

甚至,她们对自己还有很多的自责和嫌弃。比如芸,她和我确立咨询目标的时候,喋喋不休;我希望自己说话更好听一点,更讨人喜欢一点,言下之意,她很不会说话,也很不讨人喜欢。

 

可是,当我们发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的时候,有个情绪就会来骚扰我们,就是恐惧。当看到自己那么不好,会担心被他人也看出来,因此遭到他人的嫌弃和拒绝。

 

而一旦有个人愿意和我们一起生活,愿意陪伴我们,我们一方面开心雀跃,另一方面又充满担心,担心这个人过几天跑了怎么办,这个人看穿我不够好怎么办,于是要求这个人天天像打卡似的,对自己说“我爱你”。

 

好让我觉得心安,觉得一切都有了意义。

04

调转车头,对自己说“我爱你” 

我很喜欢一个理论,叫做训练别人,不如训练自己,以及求助别人不如求助自己。除了早年我们在父母那里未曾体验到被重视,被爱的感受,成年后,其实有很多办法去弥补回来。

 

最简单的办法,是把对伴侣的要求转换成对自己的要求。

 

心理学家说,语言具有催眠和疗愈的作用,但是他人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相对比的话,自己的语言更具容易进入潜意识。

 

因此,当我们希望通过伴侣的语言去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和唯一性的时候,不妨直接把这些话,自己来告诉自己,当成一种练习。

 

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每天自我表白打卡。有个心理学家说,早年缺爱的孩子,成年后也可以通过爱的语言来滋养到内在干枯饥渴的部分,最简单的方式,是向内,灌注对自己的爱。

这就会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往我们看到伴侣不习惯对自己说“我爱你”的时候,会怀疑他们的诚意,认为简单的三个字是最容易的表达。

 

而当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爱的表达时,才会发现,说“我爱你”三个字,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所以,通过这小小的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对方之所以不擅长表达,不是不愿意,是不习惯。

 

而当我们可以对自己做出爱的表达,就会发现,内在干涸的部分会立即变得滋润舒服,仿佛有了温度。

 

而第二个方法,是每当我们又想向对方讨要“我爱你”时,立即停下来,对着自己说“我爱你”。

 

这样,既给对方留有空间,又是给到自己滋养和爱自己的机会,长此以往,你不再需要一遍遍找伴侣确认,你就能深切的知道,你自己有多可爱,有多值得被爱了。

作者简介:周周,心理咨询师,壹心理、张德芬空间、武志红等公号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排版:小鲸鱼 沉默的杜飞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