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

去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我是真的爱你》谈及到一个重要的心理话题:产后抑郁。

  

剧集围绕着三位都市育龄女性萧嫣、陈娇蕊、尤雅的生活事业展开,聚焦在其所面对的孕育生产,家庭生活烦恼以及事业发展困惑等方面,绘制了一幅都市女性在不同背景身份下的各自成长。

  

我想借这部剧的主要人物及其生活事件谈谈“产后抑郁”这个主题。


产后抑郁是抑郁症吗?

“产后抑郁”是“产后抑郁症”和“产后抑郁状态”的统称。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的心境低落、兴趣和日常活动愉快感丧失、植物神经紊乱和精力减退为特点的精神状态,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和职业功能受损。

根据持续时间长短、严重程度、症状数量以及功能损害程度,可以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是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抑郁症。

  

国内外有不少相关资料谈及产后抑郁症,但根据DSM-5,不将“产后抑郁症”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而是患者需要同时满足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和围产期发作特定标准才成立。

 

因此,根据DSM-5,该病定义为在妊娠期或分娩后 周内起病的重性抑郁发作。

  

产后抑郁症的特点可能包括对抑郁症状的有罪感,面对婴儿时的矛盾情感,亲密感受损和强迫性穷思竭虑,包括伤害婴儿的侵入性思维。

 

“产后抑郁症”和“产后忧郁”(Blue Baby)是不同的,后者的症状通常在2周内消失。

  

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症状,有自身特殊的存在状态,发生的时间常常在妊娠生育阶段及之后,它既有抑郁症的一些特点,但又和我们常规所见到的抑郁症有不同。 

 

“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抑郁状态”是有区别的

 

产后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的一种,需要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诊断和治疗;

 

产后抑郁状态是在妊娠期或分娩后一直处于抑郁状态,情绪有抑郁倾向但未达到抑郁症的程度。

  

不论产后抑郁症还是产后抑郁状态,都带有抑郁状况,特点是有很强的生理基础,也就是抑郁情绪是在身体发生变化(妊娠与生育)的前提下出现。


产后抑郁的动力学理解

一、完整感的打破

 

首先是身体感受。

 

十月怀胎,用一个身体孕育另一个身体,侵入性是第一个感觉。

随着胎儿的成长,母体必须优先照顾胎儿:被撑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引起的尿频尿急,骨盆的支撑、脊柱的压力以及源源不断来自母体的营养供给,直到分娩时顺产的侧切或剖腹产的剖切;身体上的完整感在孕期中逐一被打破;所有这些因生育而面对的“失去”,还包括心理上的变化。

  

母亲的身份,心理上的获得往往晚于身体。

  

很多女性怀孕甚至分娩之后,都无法进入母亲角色。

 

“卸货”是常见对分娩完成的比喻,这个比喻蕴含着女性对怀孕给身体等带来诸多不便的苦恼以及内心想回归自我的期待。

 

还有周遭环境对孕产妇这个新生母亲的各种期待和需求,比如哺乳,对身体的要求是乳汁充足以便照顾婴儿,喂哺乳让日夜颠倒,再难睡一个整觉…….

 

在许多女性自身还没有足够独立照顾好自己的时候,还需要照顾一个婴儿,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崩溃并不少见。

 

作为产妇及产妇身边的人,如果能预先了解产妇及他人,还有新生儿的需求,尤其对产妇内心给予一定的支持与理解,对于避免或舒缓产后抑郁状态的出现会有帮助。

 

心理上对自身完整的内在感受如何被照顾到也是其中一项重要议题,需要时间来恢复自身的完整感,重新获得内心认可的母亲身份。

  

二、失控

 

能意识到抑郁与失控的关系的人并不多。

 

经历过抑郁的人,也一定经历过内心失去对自己人生掌控的感觉。

 

例如:


青少年的抑郁状态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对自我边界的失控;而中年危机带来的抑郁情绪也与压力过大,开始意识到无法控制人生局面有关。

 

产后抑郁状态的出现更加具象化。

 

新生儿毫无规律的睡眠状态带来时间的碎片化,无法知晓婴儿撕心裂肺哭泣原因带来的挫败感,以及第一次上岗就业为母的各种琐碎、诸多忧虑而引起的倦怠感都直接挑战一贯以来有秩序的个人生活状态。 

 

三、原始竞争的唤醒

在人生最初阶段,我们并不会意识到竞争,全能自大感让我们唯我独尊。

 

随着我们的成长,当我们开始说“我”,当我们懂得说“不”的时候,意味着我们意识到“我“的独立与存在,也意味着打破一人世界,开始意识到其他人的存在与独立。

 

我们的存在,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是否值得;最初是通过周围人(父母等)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个体独特的内心感受而获得。


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陪伴与理解,伴随着这种自我认知会同时滋生一种自我怀疑,怀疑来自如果我们不在不断追求有用的这个状态上,当我们不够其他人好,我们会不会被抛弃?

 

所以最终这种竞争来自于我们害怕被抛弃这个原始起点。  

电视剧中,陈娇蕊生完宝宝后,被诊断为产后抑郁。

 

她无法与孩子亲密,甚至在某个瞬间,她憎恨这个孩子。

 

她提出离婚后,基于保护妇女权益,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但她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要这个孩子。


现实层面,她直接把这个孩子扔给母亲或保姆照看;内心层面,是对前夫以及前婆婆的“惩罚”:

 

这种“惩罚”来自于当她没有准备好却怀孕了的‘被利用感“,在生育之后无法按自己意愿生活,不得不面对家婆以及自己母亲的指手画脚的“不完整感”,以及事业上不得不做出牺牲的对自我职业生涯的“失控感”。

对陈娇蕊而言,事业是她的一切,这一点与她的妈妈同出一辙。 

剧中,我们了解到陈娇蕊的妈妈也是一个事业女性,她不知道如何与女儿沟通,如何照顾关心产后的女儿。

 

在陈娇蕊的成长环境中,在她母亲的价值排序里,事业第一。

 

价值体系上输给妈妈的事业——这份原始竞争的失败稳稳扎根于心。

 

剧中,她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与代价拼命要得到她想得到的职场位置,也是对“她很难确认她对别人是重要的“这一点的补偿。

  

当她生完孩子后,不论婆婆还是她的丈夫,都自然而然地把孩子放在第1位,也就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婆婆的一些言行举止,激发起她内心自己不够重要的卑微感。


现实层面,再正常不过的对孩子的全然关注,也成功唤醒潜意识层面原始竞争的失败体验。

  

陈娇蕊的丈夫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在陈娇蕊确诊“产后抑郁”后他仍未重视,这无疑加重了陈娇蕊对自身的价值的怀疑。


屋漏恰逢连夜雨,这个时候,职场上的“落后”更加让陈娇蕊体会到她在原生家庭缺少的关注与重视,体会到的是一种遗憾,甚至是缺失。

  

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对婴儿抚养权的争夺。

 

她对丈夫不重视她,没有把她排在第1位有着深深的失望,以至于她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这个离婚似乎在表明一个态度: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人,那么我拿走你认为最重要的人。

 

争取孩子抚养权,意识层面基于她是一个母亲,她认为如果不争取抚养权,很大程度上她会被道德绑架。


但另一方面,从动力学解释来说,这种原始竞争让她感觉到,她其实在这竞争里是可控的,因为竞争方在她手中。

  

不时也会听到有一些报道,产后抑郁症的母亲会抱着孩子跳楼,或者,甚至母亲会伤害到孩子;很多人会觉得难以理解。

 

但是,如果我们在原始竞争的理解框架下看,实际上没有孩子和母亲这两个角色,只有两个人,而且这两个人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当然,在此,我不得不提到一点,就是对产后抑郁症的污名化。

 

陈娇蕊得了产后抑郁后,生活中、工作上都被人作为一种攻击的武器,而她也因此一再回避去寻求专业支持。

  

积极寻求帮助的难度在于周遭的环境对此并不给予温暖的支持与理解,而是让当事人感到因为有此症状而“低人一等”。

  

产后抑郁并非只是产后才显现。


有一些人是在怀孕阶段就呈现出来;有一些人会在产后出现症状后没有及时面对,会“潜伏”下来,在“中年危机”中爆发;或直到更年期才呈现。

 

还有一些人,在结婚前的个人成长经历里就经验过抑郁,但没有处理;只是用各种方式暂时隐藏起来;而生育成了过往抑郁重现的扳机点

  

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得到支持与理解,至少可以在由于原始竞争而被激发出来的情绪占据的空间里,找到一丝可以透气的狭缝,或者一扇看到外面风景的窗户。

男性的“产后抑郁状态”

谈及产后抑郁,很多人联想到是女性;其实男性也会有“产后抑郁状态”,我们也不妨借助电视剧里的其中一位主角程浩南来看一看。

  

程浩南年轻有为事业成功,是女主角之一的尤雅的先生。

 

尤雅是全职太太,当她怀第二胎时,恰好程浩男的事业遭受很大的打击,甚至破产。

 

当时,他内心充满焦虑与怨气,对第二胎的到来无暇顾及,甚至想打掉这个孩子。

 

后来由于尤雅的原因,最终未能保住这个胎儿,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他太太怀孕之后,他一直处于“抑郁状态”当中。

  

他处于抑郁状态当中与他的事业重挫有一定关系。


但主要影响来自于:太太在与他的相处过程中,对他并没有足够的关注,甚至在多次很明显的场景中都没有意识到程浩南正处于一个困难甚至是很困难的时期;因为尤雅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孩子的身上,一直沉浸在迎接第二个新生命的自我世界当中。

 

程浩南一直隐瞒企业破产的消息,并不是担心妻子的担心,而是担心妻子会不会因此而抛弃他。

 

剧中有一个场景:

 

当程浩南获知尤雅知道他破产后,他和妻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会不会离开我?”他对妻子提出这个问题,背后是他对自己深深地失望!

 

在他的内心,他甚至不敢肯定自己在妻子心中的排位,在孩子和他之间,他已经感觉到他可能会成为次选,所以他才会有这种担心。

  

他妻子的回答当然是不会离开他。

 

真的吗?

 

剧中,尤雅无法忍受他没有事业,整天打游戏的状态,最后,决定放弃他。

 

我们不了解程浩南的个人成长背景,但从他当前面对事业受挫的脆弱与妻子怀孕第二个孩子的彷徨,窥得一丝对自己重要性的不自信。

 

在程浩南问妻子“你会不会离开我“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在原始竞争里,他处于一个失败的位置,败给了第一个孩子,现在失败给第二个新生命的到来。

 

或许常人看法会觉得疑惑,他是爸爸,怎么还和自己孩子争夺位置呢?

 

是的,从角色现实层面,他是爸爸。

 

但不可避免的是,他首先是一个人,曾经也是一个儿子,这些都会让他更多是以人的身份,而不是爸爸的角色在内心对此做出反应。

 

可惜的是,他的妻子没有很好地理解到这个部分值得庆幸的是,他有反思能力。在妻子尤雅第二胎流产后,浩南重新整理自己的事业与情绪,和妻子共同面对生活的磨难。

  

作为伴侣的一方——男性并未参与生育,看起来似乎没有产后抑郁的生理基础。这和女性产后抑郁的不同是,仅仅在心理上会触碰到“谁是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的排序议题。

 

抑郁状态并不仅仅发生分娩之后。在知道怀孕这一刻,双方对这次怀孕的态度、理解、想法以及憧憬、向往都会决定了产后抑郁是否会发生发生在双方而不只是在女性身上。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男性性欲满足在女性怀孕过程中的“退居二线”。


无论是出于妊娠保胎需要,还是母体个人生理心理对于新生命的保护等等,都让男性不得不选择压抑、妥协等心理方式处理现实层面的二人世界到三人世界带来的种种改变。

 

这部剧对此阐释了在妻子怀孕,还没有生产之前,其实她的丈夫已经萌生了产后抑郁状态的萌芽。

由产后抑郁延伸出来的种种


最后我们讲讲产后抑郁的拓展。

 

在这部电视剧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儿科医生莫铭。

  

莫铭是陈娇蕊的丈夫,他很爱孩子。

 

他在医院儿科工作,是一位很受欢迎的儿科医生。

 

但当他女儿出生,他也不得不面对的来自身边人的继发竞争——婆媳关系

  

在他妈妈照顾他妻子坐月子的时候,他妈妈讲了很多让他妻子很难过的话,但是他没有站出来,他也不敢站出来。

 

最后不得不以婚姻解体,失去女儿抚养权作为代价。

 

剧中,莫铭丢了医院的工作后,在月子中心担任儿科大夫,他通过与月子中心里产后妈妈的相处,逐渐理解产后抑郁的女人的种种不易。

 

那个时候,他仿佛看到了很多很多他妻子的影子,逐渐可以理解妻子在那个阶段有多么的艰难,而他在那个阶段只是想着怎样可以得到他女儿的抚养权,却没在乎过妻子的需要,以及妻子在那段时间所经历的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我不知道这里谈到的产后抑郁的相关延展会让你想到什么,可能对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产妇,他们对怀孕的态度、对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人们更多会选择看到欢喜,因为似乎孩子可以延续到我们的生命;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这欢喜的背后:


每一个人,除了是父亲、母亲的角色,还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被看到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过往,以及他们的家族历史。 

产后抑郁的处理核心

对原始竞争心理需求的觉察

原始竞争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主题。


在职场中,在生活里,甚至与我们最亲密的人相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萌发因原始竞争的缺失、或者原始竞争的失败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扰。

  

在这部连续剧,大量的剧情都是描述职场上的两位职业女性的各种竞争,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剧中人并非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还有彼此相惜相知的合作,在这个层面而言,人物的形象也逐渐丰富饱满。

  

当人际结构不仅仅是竞争为主导,而是可以发展为合作或者竞争与合作并存,就能超越心理层面上的原始竞争带来的“你死我活的关系”。

  

最后,怎么去处理这部分的原始竞争,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自我探索领域。

 

“产后抑郁”这个庞大复杂的心理主题,会引起很多貌似婚姻问题或亲密关系不和谐的状况;但只对婚姻问题或亲密关系工作,是不足够的。

 

需要深入到原始竞争的层面,对一个人一路走来,小半辈子里的各种内在需要层层解扣:

 

才能最终获得对原始竞争中人物内心需求的理解;才有机会明白个人在关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败的缘由;才能从“产后抑郁”的一系列自画像中真正走出来。

声明: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广州心理咨询师陈丽华(ChenlihuaXinli),转载请注明。
文:陈丽华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