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你是头熊,还是只鹰?

pexels-photo1111.jpg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前几天朋友圈疯转华为因为年龄裁员的事情,这不最近几天,看到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说的是有个在大城市打拼的工程师大哥也遭遇裁员,84年生人。

怪不得有人说,一线城市压榨青春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未割完,一茬又雄起。

42岁离开央视的张泉灵说,新的规则,彻底颠覆了此前的常理。

现在的职场博弈,已经到了蛮不讲理的地步。

凛冬将至,每个人都无法幸免。

你是选择当一头熊,躲在洞中继续沉睡?还是选择蜕变成鹰,体会飞翔的美妙体验?

1

前阵子,我和几个朋友喝茶聊天,其中有一个朋友问我:“听说你做了很多职业咨询案例,有着丰富的咨询经验,我特别好奇的是,职业规划有必要吗?又到底是怎么个规划法呢?”

我和她说起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去年的一位来访者K,当时她在老家一个事业单位里上班,没有正式编制,只是一名合同工,做的也是简单不过的文员工作。那个时候的她迫切想要改变,就找到了我。

咨询的开始,我试图带她梳理价值观。

然而很快我就发现,这个小姑娘存在很多反复与自相矛盾的情况。

她说自己渴望新鲜感,我问那你为何不早点跳出来?

她回答说迫于无奈,当时找不到工作,家人好不容易托关系才进的这家单位,于是抱着骑驴找马的初衷,作为权宜之计就去上了班。

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当时作为权宜之计,为何一做就是五年,中间却没有进行过其他的尝试和探索呢?

小姑娘说,曾经动过努力拼搏的念头,但苦于不知道学什么,加上后来觉得这种上班状态很舒服,每天工作内容很简单,虽然没有编制,但各种待遇福利也不差,渐渐地,她几乎忘记了权宜之计的初衷,如果不出意外能一直这样呆下去,她也愿意做到退休。

可惜天不遂人愿。

因为市场不景气,小姑娘所在的事业单位也不得不精简人员,而没有编制没有一技之长的合同工成为裁员的重灾区,小姑娘这才慌了神。

我知道,小姑娘的困境,绝不是她一人独有。

价值观不明、目标不清晰、想努力却没有方向、想改变却缺乏行动……这些就像一块块巨大的石头,障碍了每个人前行的步伐。

在这个世界上,据说80%的人并没有给自己真正做过职业规划,这是一个让人倍感悲凉的事实。

2

在职场中,雇主眼里的员工多是达成组织利益的某种资源与工具,组织并不具备这样的义务去充分发掘每一位员工的潜力,俗话说“铁打的岗位流水的员工”,组织为了保障利益的稳定与最大化,定岗不定人是最常用的手段。

也就意味着,职业生涯规划这件事,除了自己重视之外,组织并不对此事负有任何责任与义务。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规划就是划个圈圈,从此一劳永逸高枕无忧。

事实上,职业规划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它不是一架精准无误的职业探测仪,也不是算命占卜,更无法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在规划中,需要时刻考虑变量,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调整。

在所有的规划理论中,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分享过四个很落地的方法,在此我谨结合个人的理解与补充,整理如下:

第一,定期反思总结。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忙是治愈一切迷茫的良药”,小心,这根本就是一剂有毒的迷魂药。

谁说忙就不迷茫了?

要知道,当我们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被牺牲掉的,恰恰是进行战略思考的时间。

战略层面的规划讲究长远,时间跨度很长,而问题多涉及到一些看似枯燥无聊的哲学问题,所以容易被忽视。

比如,你这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你看重什么?你想和怎样的人共事?你想成为怎样的人?等等。

想清楚这些根本问题,你才不至于像只无头苍蝇似地乱撞一气。

第二,想清楚下一步做什么。

这一点,你可以通过“预写简历”的方法达成。

你可以想象一样,五年之后,当你再去应聘的时候,你希望你的简历是怎样的?你想拥有哪些头衔?想展现怎样的职场履历?你希望自己做过什么职位,又到底负责过怎样的工作内容?

这样一来,你会倒逼自己思考现在——

现阶段,你需要培养怎样的技能?你需要获得怎样的资格?公司的晋升渠道和途径是什么?你可以做哪些努力与争取?等等。

第三,做一些高级而深层次的工作。

在职业生存期阶段,注重的是执行力和效率,比如以速度和数量作为考核标准等;但到了职业发展期,执行力和效率将不再是追逐的重点目标,而是要承担一些有价值有深度持续性的工作,比如写出一本书、推出一款有潜力的产品、承担一项有意义的项目(比如制定公司绩效考核标准)等等。

在职业发展阶段,你的系统思维能力、管理能力、自发主动工作的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成为重中之重。

第四,建立公司以外的声誉。

想必你早就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一方面老板觉得内部没有合适人选,从外面空降中高管并开出高昂的报酬,他们笃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与此同时,这种做法会加剧员工的不满情绪,每年流失的多半是有想法有能力的员工。

从这个角度来说,职场人士在公司内部往往容易被低估。

对于很多职场人而言,除了低头努力,一定要多抬头看看,多为自己建立公司以外的声誉,这样即便行业大环境再恶劣,一方面你可以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你也能具备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开创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3

在咨询师的眼里,每一位职场人并没有好坏之分,我更倾向于用状态对他们进行划分,状态的两端,一端是沉睡状态,一端是清醒状态。

所有鼓起勇气前来进行职业咨询的人,多半是处于中间状态,他们感受到了痛苦,在决定咨询的那一霎那,至少闪过一丝强烈的想要寻求改变的念头,然而改变的发生,还是要取决于当事人自己。

史蒂夫•帕弗利纳曾经提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熊与鹰。

熊指的是沉睡者。

他们做着在自己看来毫无意义的工作,忍受着令人不满的人际关系,却又不敢逃出舒适区,只能不停地麻醉自己,对自己说“其实这份工作也是很多人羡慕的呢”、“这么好的待遇,今后再也找不到了”等等,他们一直无法直面内心的恐惧,在整个时代恢弘的背景下,他们的对话不过是各种琐碎的言论。

禁锢行动的同时,最可怕的是思维的僵化。

因为深深的恐惧,他们会否认外在的一切机遇和可能性,最终瘫软无力。

熊界的生存法则是,干活之外,要拼命地四处献媚讨好,所以越努力,对平台的依赖性越大,自身的价值感越来越低;价值感越低,就越依赖这个平台,禁不起任何风草动,惶惶不可终日。

鹰指的是清醒者。

他们拥有明亮的双眼,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即便拥有再多的荣誉也不居功自傲,即便遭遇再恶劣的打击从不萎靡不振,如古之韩信,因为怀揣明晰的目标,即便在外人看来无法忍受的胯下之辱也摧毁不了他的信念与决心。

鹰界的游戏规则是,每天让自己优秀一点点,时刻保持觉察与警醒,在这场游戏中,真正的铁饭碗,就是自己的双手。

鹰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依赖于平台,而是让平台依赖自己。

4

而职业咨询师,更像是“唤醒师”。

在走向觉醒的过程中,有些“熊”在遇到一点挫折时会异常顽固地掉转至熟悉的洞口,这个时候,作为咨询师的我们,同样会感到无力和痛苦。

然而正如史蒂夫•帕弗利纳说的那样,这些痛苦都非常值得,因为你最终会发现,当一头又一头的熊被唤醒之后,他们会离开洞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与此同时,天上的鹰越来越多,而鹰们正在储备着更多响亮的爆竹。

112.PNGWechatIMG1.jpeg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壹心理专栏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璃语”(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