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话游戏:我知道你不高兴,但还是想试试

文:钟煜 | 转载自游戏力(youxili123),已获授权

游游放学回家,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纸来说:妈妈,我給你的贺卡。(她常常会在学校中午休息的时间画幅小画,写个字条什么的,回家送給我。)

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两行字:

“你好mum:今天goushijie,zhu你kuaile。”(你好妈妈,今天狗屎节,祝你快乐。)

字的下面,画了一坨屎粑粑。

我想起来了,昨天晚上讲故事,故事里的妈妈让孩子选择一天作为她的专属节日。游游说:”我也想要我的专属节日。”我说:“好啊。你想过什么节?”

她答:“狗屎节。”

“哇!狗屎节!听起来很酷哦,祝你过得愉快。”我说。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张贺卡。

“狗屎”和“屁”,是游游很喜欢说的词。比如外婆问:“今天你们上了什么课啊?”她会笑咪咪地回答:“语文、数学、体育,狗屎。”为这个,她没少挨家里人数落。

我记得读过不少关于“孩子说脏话怎么办”的文章,基本的分析是:孩子爱说某些不好听的词,多数是为了看大人听到这些话时候“大惊小怪”的表情。所以文章会建议“听见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要淡然处之。孩子试几次看你没反应,就不说了。”

但是游游已经上小学了,大人通常认为她“该懂点事了”,再这么说就被认为是“捣蛋”,会教育她“要懂礼貌”。

我也认真和游谈过话,告诉她这样的词别人听到会觉得不舒服和恶心,不要再说了。她很认真地点头,却一点没有改善。又一次谈话之后,她看着我说:“妈妈,我知道了,但是我有时候忍不住。

我模糊能感受到她说的这种“忍不住”。

有天晚上洗漱的时候,她一边洗脚,一边吧她最喜欢的一首儿歌歌词全部改成“狗屎啊狗屎”,高歌了一曲。我听她唱得痛快淋漓的样子,似乎就是在表达“我已经做了一天的乖小孩了,我累了,我得松口气,捣个乱。”

在这种想法的基础上,我换过别的方式来应对她,举几个小例子:

放学回家,一边上楼,我一边问她:“我又忘了整体认读音节都有哪些了,你教教我?”她背:“zhichishirizicisi狗屎……”我跟着她,原样照背了一遍。

“错了,妈妈,”她停下脚步,瞪我一眼,“是这样才对。”她又背了一遍,这回没加“狗屎”。我也跟着又背一遍。她满意地点头:“嗯,这还差不多。”

过了一天,她又在高声唱“狗屎歌”,被爸爸听见,批评一顿。她拉着脸来找我:“妈妈,爸爸不让我说狗屎。”

我蹲下来看着她:“嗯,一般人都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咱们不是谈过吗,这些话,会让人觉得恶心和不舒服。最好不说。”

她撅着嘴:“可是我忍不住。”

“那么,咱们约定个‘狗屎时间’吧,每天一次,只有咱俩在的时候才说,别的时候就不说了,行吗?”

她皱起小眉头,对我的语重心长表示不屑:“我在外面的时候才不会这么说呢!”

我虽然这么做了,但并不确定是否妥当。跟游戏力工作室的同事聊起这个话题,听到了另外的故事。

UU妈的故事:

和uu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她偶尔会说些不好的词,我想起游戏力里解决孩子骂人说脏话的案例,于是对UU说说:“妈妈可不怕你说xxx,但是我最讨厌别人叫我臭鸭蛋。”

uu果然很高兴,高声叫着“妈妈臭鸭蛋!”我假装很生气的要抓住她打屁屁,她兴奋的跑着躲来躲去,嘴里还说大喊“我就叫你臭鸭蛋!”这样玩了好半天。

靓靓妈的故事:

我带着靓靓和邻居一家去郊游。大家坐下来野餐的时候,邻居的孩子开始唱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呀,在狗屎里。”大家都愣了,孩子得意地继续唱。

当他再唱到“狗屎”的时候,我大叫一声“啊呀!好臭!我要被臭晕啦!”然后就“晕倒”在野餐垫上。大家都笑起来,孩子们都起劲地加入到唱“狗屎‘的行列里,大人们都纷纷被“臭晕”。这变成了当天最受欢迎的游戏。

在关于“说脏话”的讨论中,我们逐渐总结出这样一些认识:

说脏话是孩子的游戏本能驱使的。通常情况下,说脏话是孩子发起了一个用语言来玩的打闹游戏。

孩子天生有游戏的特质。日常生活里都喜欢打打闹闹,你追我赶,互相捅一下,拍一下。

当孩子发现说某些词的时候,周围人的反应跟打闹游戏时的反应很相似,就会很开心,愿意一遍遍去尝试。说脏话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就是语言上的一种打闹游戏。

关于打闹游戏的意义,《游戏力》里有专门的章节探讨,这里简单摘录一些:

“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动物都会打闹,但原因似乎各不相同。人类的孩子之所以摔跤和打闹,有时是为了考验自己的体能,有时纯碎是为了寻开心,有时确实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好斗行为。”

游游的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她知道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但很想有机会打破界限,试试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打闹游戏就是这样为孩子们提供了机会,得以在安全范围内体验自己的力量,了解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影响?这种影响的边界在哪里?同时学习如何调整和控制自己。

如果能够认同孩子说脏话是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发起了一个游戏,那我们当然应该以游戏的方式来回应。批评指责自然就没有必要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大人要淡然处之”的建议也显得“太不好玩了”。

具体怎么做呢?还要看事情发生的实际环境和我们想达到的目的。

第一种情况:孩子说的话真的不合适,我们不希望他再继续这么说了。

可以尝试UU妈妈的方法。当你说:“我才不在乎你说我臭狗屎呢,你只要别说我糖三角就行。”孩子一定就会开始说你是“糖三角”。而你如果能够配合作出听到脏话时的“愤怒”、“恶心”或者“害怕”的表情,孩子就会更开心地使用这个“新武器”。

这个方法也证明了:在说脏话时,孩子在意的并不是词义本身(很多时候他们根本不明白说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大人的反应。

第二种情况:当时的环境允许你跟孩子玩一会儿。

这种情况下靓靓妈妈的方式就可以参考。如果就只是你和孩子两个人,或者周围的大人也能接受这种方式,那么不妨愉快地接受孩子用“脏话”发起的“游戏邀请”,跟孩子玩一会儿。

对于上面提到这些回应方式,最大的疑问是:这样会不会太纵容孩子了?会不会导致孩子以后没规矩,到处乱说?

就像游游的回答:“我在外面的时候才不会说呢。”孩子如果已经从游戏中得到了足够的检验力量,突破界限的机会,也从游戏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反而更能够控制冲动,把握分寸。

正如《游戏力》中提到的:

“孩子需要与攻击的冲动和平相处,不管这种冲动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假如我们不让他们在游戏中练习,那么他们会在真实的生活中练习。”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