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何选择一个对的心理咨询师?

文:韦真毅 | 壹心理专栏作家

“因为山在那里,所以你要去征服它;因为受了伤,所以我们渴望得到治愈。”

心理咨询室就像是一个疗愈场,它的磁力强大而魔幻,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人们来到这个地方。

都说“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与咨询师的每次相遇,莫不是来访者鼓足了勇气、撺紧双拳向命运再一次发起的宣战。

来访者做好了准备,咨询师呢?

在中国,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自2003年开放的这12年来,拿到三级以上(包含二级)咨询师从业资格人数保守估计在30万人左右。但实际从业人员远低于这个数。以美国的1:1000人比例来看,中国这一比例要在1:10 0000。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如此,二三线城市人群可享受到的咨询服务 就可想而知。

在为数不多的心理咨询从业者中,一些名师逐渐淡出了个体心理咨询的一线 走向讲课、演说,小部分的咨询师每月有固定的来访者,凭着咨询收入 衣食还OK(如果长期接受督导培训,投入和产出还不一定成正比),更多的咨询师一部分思考着如何生存,一部分则还在路上(徘徊的以及决定走下去的)。

当前,提供心理咨询、治疗服务的主要渠道有三类,一类是医院心理/精神科,另一类则是心理咨询公司,再就是心理咨询工作室。

心理咨询师除了提供心理学的专业咨询服务外,和一般性盈利机构的性质并非有何不同。他们除了从事自己热爱且能给人带来巨大生命价值的工作,也在劳动中获取报酬并谋生。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计,假设5000元为基本生活住行费用来算,资深咨询师级别单小时咨询费用为500/小时,一般来说咨询机构与咨询师的分成最高为5/5,则咨询师单月个案时数至少在20小时以上或计两个疗程(10小时/疗程)。20小时 是否感觉过少?那么,假设咨询师有4个老咨客每周咨询一次,4个老咨客每月加一起也不过是16小时。可想而知,咨询师除了助人之外,在面对个案同时也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咨询师对自身成长的投入有时候要高于工资收入、尤其密集型的培训、工作坊等)。而在为咨询师提供平台的心理咨询公司,除去要支付一半的收入给咨询师,它们还承担着房屋水电、助理工资、推广费用等。压力和风险上比咨询师要大一个数量级。从这点来看,来访者和咨询机构双方的服务关系更利益化。

心理咨询就像BT下载一样,唯有更多的人参与使用,咨询服务费用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降低,因为足够量的个案会降低咨询公司、咨询师的从业方面的经济风险,而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

当前国内心理咨询现状——蕴藏大量的潜在需求,但由于购买力以及对心理咨询存在观念上的误解,实际发生的咨询从体量上来看并不大。心理咨询公司、个体咨询师对于市场普遍茫然,在少量的咨询访问下一些咨询机构和个体咨询师也就难免出现了价值偏差。来访者由于对自己的问题比较迫切,在求助关系中没有足够的判断力以至于获取不到与金钱付出相对应的咨询服务。

在选择为自己购买心理咨询服务以提升生命质量的同时,你应该了解心理咨询中可能存在的对自我不利的几个方面:

1. 捆绑销售

捆绑销售对于咨询公司、个体咨询师来说,好处就是将咨询工作的报酬预支到最大化,这一过程中一些对治疗作用并不大的产品被附带进咨询里。例如咨询师除了和来访者建立一对一的咨询关系外,可能会要求咨客参与到个人的工作坊、讲座活动之中。

2. 不公平对待

常说相应的费用对应相应的服务,有一定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充裕的个人和普通工薪阶层的个人所享受的服务可能出现不对等的情况。出现过同一个的咨询师 对于经济充裕和普通工薪阶层的个案,所收取的费用存在不一致。甚至普通工薪阶层在咨询师安排不过来的时候可能会被安排给实习咨询师、从业尚浅的咨询师。

3. 名不副实

中国环境下,权威本身就自带一种催眠效应,噱头大给人对应的心理暗示就是“厉害、解决办法的效率更高”。真实的情况是,没有人可以检验或有专门的咨询师监督管理机构来公开、透明化一个咨询师的真实背景、受训经历、甚至已咨询过的咨客对咨询师的评价。国内的心理咨询从业资格开放方才10余年之久,真正的“大师”可以说凤毛麟角。且多半咨询师为半路出家,缺乏一定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背景,受知识经验的抑制以及未成熟的咨询经验。对于个人情况的把握,以及提供恰当有效的咨询会存在不小的偏差。

——保护自己,然后愉快地咨询。

心理咨询没有奇迹只有过程。即便是遭遇各种不堪,你也应该放慢一些速度,为自己花一点时间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师。以下几点意见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1.咨询前的沟通。

直接找到咨询师进行付费谈话,对来访者说会有一定的经济风险,在正式咨询前会有一个初诊接待的过程,是来访者和咨询师相互了解的必要环节。这个时候,你有机会从与咨询师的沟通交流体验中判断是否能够帮助你。这个环节里,了解咨询师计划将要和你开展咨询工作的内容,是否是你内心的需要?是否说到问题的关键点?对你做判断很重要。经过初诊接待,你有权利选择正式咨询或重新寻求其他咨询师、其他心理机构的帮助。

2.与助理沟通。

一般来说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产生咨访关系,主要通过网络查询、亲友介绍、培训机构推荐几种方式。来访者首先联系到的一般会是心理师的助理,和助理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咨询师的背景、机构的创办时间、咨询室环境、甚至于对提问所回答的专业性,这些信息为你在众多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是非常有益的。

3.咨询协议。

多数的咨询机构、咨询师在提供咨询服务时只有一份协议为甲方(咨询师、咨询机构)留存,咨询师、机构的做法违背了消费者的权益,来访者终止咨询时的退费或无效咨询时的赔偿得不到保障。所以,即便是咨询师、咨询机构初于保护来访者隐私的目的,你也应该为自己获取一份咨询协议作留存。

心理咨询对一个人的帮助以及个人内在的改变,可能短期会有显现,也可能数年之后才会明显。如果你向心理咨询师所寻求的是方法,时间周期可能会缩短一些,这也就需要个人的领悟以及重新在生活中的实践。如果你寻求的是对自我的探索,希望认知、人格有更好的提升,这会有较长的路要走。

……最后,你对于自身困扰的正确期待,也会对咨访关系起健康的作用。没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能向来访者保证一定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如果有人向你保证多数是关注你的钱而不是对你的帮助。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交互治疗,除了咨询师的阅历、专业水平,来访者对自我改变必然要做出的积极努力,还和来访者与咨询师是否匹配、以及来访者的生存环境(原生家庭)等情况有关。

题图:kaboompics.com

本文来自 壹心理专栏 · 韦真毅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作者简介:韦真毅,催眠治疗师。QQ:375813670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