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女人如何从自杀走向自我救赎?

文:吴晓芬(默默)微信/QQ:1501728029| 壹心理专栏作家

原题《心理故事<奥丽芙·基特里奇>》 

近日看了部迷你美剧《奥丽芙·基特里奇》,个人感觉,可以把它当作是一部稍长一点的电影来看。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片子。后来了解了它前身是一部优秀的同名小说。

即便是同一朵花映在不同的人眼帘中,产生的也是不同的感受想法。一部电视剧或电影也是如此。我所述仅是我所感,而我的感受可能偏向于我把它当作是一个心理与心灵有关的故事来看待。

由四集构成的这部美剧,描写的并不仅仅是奥丽芙这个女人的25年。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完全的有关于心理的电视剧。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有关于抑郁症的故事。

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还有职业上作为一名教师。奥丽芙显得性格孤僻、喜欢挑剔,吹毛求疵,令人感觉难以亲近。缺乏温情,固执无趣,为人处事过于刻板,待人刻薄严厉,在对待别人时虽一把年纪也显得不通人情。她看到的仿佛永远都是事物或人不好的那一面。有强迫性的清洁习惯。

这些通过细节全然刻画了出来。儿子常常是沮丧的,在母亲面前永远感觉自己是一个“差劲的孩子”,饭桌上沉闷不快,儿子每次出镜都是郁郁寡欢的样子,稍为任性,就被母亲一巴掌打过来。母亲的压抑笼罩着整个家庭的氛围。有趣的是,父亲是一个看似与母亲相反的人,乐观,总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每年的情人节都会送妻子礼物,即便每次妻子都对着礼物或卡片无动于衷。第一集中,妻子对丈夫的冷漠厌恶感与丈夫对妻子的宽容爱护形成对比。

但奥丽芙虽然看似不通人情,却对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女人(是她一个学生的母亲)表示出关心,特意去她家里给予她鼓劲。从这点来看她的内心其实并不冷漠,是敏感细腻的。特别是,对于患上抑郁症的人,她仿佛更加地关心。从她的话中不难看到原因。她的父亲是开枪自杀死的。奥丽芙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她的家族有抑郁症类的精神疾病。或许因为如此,内在那部分抑郁的自我令她尤其关心和敏感于那些被自杀和抑郁症状困扰的人。因为她的内心深处,他们与她潜在的那部分自我在共鸣。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她阻止了她的那名优秀学生的自杀。她的敏锐令她捕捉到他自杀的意图。


奥丽弗冷漠固执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

丈夫药剂师亨利是所有人眼中的好人,基本上“妻子虐他千百遍,他待妻子如初恋”。和奥丽芙相反,她眼中的世界都是脏的,可笑的,出口即是嘲讽的。相比之下他就像是个圣人。

好好先生亨利在遇到一个与妻子相反的女孩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和这个女孩呆在一起,常常是欢声笑语。这个像小鸟一样依人像小猫一样粘人和无知单纯的女孩令他很难不去照顾她对她好。

正如,奥丽芙被另一个男人吸引一般,那个男人是个烟鬼酒鬼,与丈夫截然不同。她为之心动,甚至想与他私奔。但她终究都没有能够迈开那一步。

或许观众会有困惑,亨利和那个年轻女孩在一起很快乐,他们都乐观向上,很般配。奥丽芙看着对丈夫也没有多少感情,她如此生活看起来并不开心,或许和那个男人在一起会有更快乐幸福。那个男人前面没有交代其背景,但在后面,从他自杀之前(是一场车祸而死),在车祸之前他在酒吧留下的那张字条恰好交代了这个男人的背景,也是这张字条让我们看到他之所以与奥丽芙互相吸引的原因——他们的相似性。

亨利与女孩走的很近,已经到了很暧昧的关系.但终究他没有跨过那一步,他内心还是选择了妻子。反过来奥丽芙也是如此,她最终还是没有和那个男人私奔。

外表看似强势固执的奥丽芙其实内心敏感脆弱,固执冷漠和强迫性的习惯只是用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外壳。

一场医院被劫的经历更细腻地表现出两个人的另外一面。表现得仿佛无所畏惧什么事都没有的亨利只是无法接受自己内心的恐惧弱小。内衣被别人乱拖在地上,对奥丽芙来说比那时自己的生命危险更值得关注。令她深深崩溃的是羞辱感和失去控制感。当被绑时他们的互相指责对骂,揭示了他们一直隐藏在内心的对对方的真实看法。

其实,这两个人的配对是符合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的。这是他们之所以婚姻持续到最后的最重要的原因。他们是彼此的救赎。

无法接受自己不好的那一面的亨利,这个“完美先生”,只有通过和奥丽芙在一起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完整。因为自称“怪胎”一样的她,是他没有表现出来的另一面。通过爱她和接纳她,与她一起生活,他在接纳另一面的自己。那个“不好的”或许一生都不被他所觉察的潜意识部分的自我。因为不被觉察,所以他只有通过和奥丽芙一起的生活才能实现“完整的自我”。

固执挑剔很难与人相处的奥丽芙,在丈夫中风瘫痪在床后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而且出口容易伤人。在如此孤独的时候,她才感受到原来讨厌的丈夫其实在她生命中是如此的重要,他对她永远都是喜欢认可,看到她好的一面,认可她所做的一切。她从来都认为是理所应当。他一直都宠爱着她。

其实她的内心很难接受自己,所谓外在的关系即是内在关系的反映。她的刻薄、讨厌别人,挑剔,其实一样是对她自己。她无法觉察,丈夫是这样的一个存在——无条件地接纳她,包容她。他的存在令她得以感受到被接纳,被爱。这或许就是她所以没有抑郁发作的原因。是她所以没有像父亲一样自杀的原因。可是当丈夫离开,儿子又讨厌自己,她就打定了主意。等那条狗死了以后,她就自杀。这就是第一集的片头——她准备在树林中自杀。

剧中有一个画面,奥丽芙和情人在海边约会,他们说好要私奔,她削落的绿色苹果皮掉下去,变成一条青蛇盘旋在她的脚腕片刻,然后游走。这个画面很美,但全身绿色的蛇令人想到有毒而致命,暗喻着若她真的与他私奔,结果会是致命的。这是导演高明的表现手法,而且令画面神秘唯美。

蛇的意象还出现在她与成年后回乡的那个母亲有抑郁症的学生杰里在海边谈话的时候,杰里看到海边餐厅的女服务生在外面冒着很大的风采摘花朵,出现蛇的画面。这原本是他的幻觉。但随后就女服务生就掉到海里。蛇在这里对杰里或是对女孩来说都是一个死亡意象。在杰里和奥丽芙在海边的车内聊天时,他看到幻觉——奥丽变成一头在吃东西的大象。幻觉的出现令他感觉到烦躁。在我看来,大象意味着平和,温柔,稳重可靠。后来他在餐厅的女歌手唱歌时看到花丛包围女歌者的意象,可以理解为他的心境已经出现转变。

杰里回归家乡是计划自杀,但因为遇到了奥丽芙被她洞察企图而想方设法挽救了他。杰里或许因为遗传的缘故而患有精神疾病,因为剧中有一个片断是他的幻视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有了。重性抑郁症发作时是有可能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的。所以并不能完全判断杰里是抑郁症还是其它精神疾病。加上他的成长经历,与抑郁症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可想而知令他的内心饱受煎熬。所以他上大学学的是医科——精神科。这是他的心路历程带给他的自我救赎的方式。尽管他仍处于心理的“轮回”之中,他自身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还有他的前女友,有自残的行为。

真正令杰里放弃自杀的,其实是他在与被他救起来的女孩谈话之后。谈话之后,他才知道,原来那个那天看起来很沮丧的女孩并不是跳海自杀,而是她在摘花为了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杰里这个时候若有所悟,仿佛明白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眼里开始有了光。我用我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他,杰里这个时候悟到的是,学会爱自己。不论心情多么糟糕,要像她一样,学会对自己好,取悦自己,爱自己。也只有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才能够真的放弃死的念头。而救人也是一个拉起他的因素,他没有自杀,挽救了一条生命。他的生,总是有意义的。而他可以将这份意义延续下去。

剧中在通过细节描述心理与精神疾病的轮回。原小说作者想必是一个深谙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理论者。本剧讲述的几乎是三代人心理问题的传递和轮回。因为奥丽芙的儿子也患有抑郁症。由于母亲教育的严厉苛刻,他一边求助于心理治疗一边持续服药。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这个时候的儿子,不再像小时候一样面对母亲完全地屈服。而是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开始不再因母亲的指责而感到自责。这个时候,母亲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心声。但她依然不能理解,她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有问题,“至少他没有把一个女孩杀死”。

她的儿子,外表看起来很好,是一名足科医生,一开始娶了一个类似母亲般强势优秀的女孩为妻,不到一年后离婚。他不经常与家里联系,特别是从不打电话给母亲。后来他在吵架中告诉母亲原因——他不想听到她对他的责备挑剔否定。再后来儿子和一个心理治疗小组中的成员相识结婚,一个有着多次婚姻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怀着孕仍酒不离手的儿媳妇,她有着酗酒的母亲和暴力倾向的父亲。奥利无法接受这样的儿媳,但儿子却在这样的婚姻中能够感受到幸福。因为妻子时时在乎和尊重他的感受,从一个细节,奥丽在探望儿子时对儿子抱怨“她怎么老是问你感觉怎么样”,他们在心理的层面上共同成长,接纳彼此。


这是一场生命的救赎

片头是奥丽准备自杀,然后开始倒叙。她终究还是没有自杀,因为她对杰里说过这样的话“即使你在老家后面的小树林也不行,因为那里住着小孩,他们看到怎么办?总是会影响到别人的。”几个小孩的出现令她打消了自杀的行动。但归根结底却是,她听到了内心深处的声音——她还不想死。生的本能(也是自爱的本能)还是占了上风。

那个在树林里散步邂逅的有钱老男人。他们其实是一样的人,都是那么自私固执,坚持已见。他们是如此一样的人,他们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却如此讨厌。其实他们讨厌的是这样的自己。在放弃了自杀之后的奥丽芙,在人生的暮年终于开始面对真实的自我,开始反省,开始学着去接纳这个自己,学着去爱这个自己。

这就是剧中最后一幕的意义——接受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意味着最终的自我接纳。

虽然演员年纪比较大,但女一号据说是奥斯卡得主,演技出众。此片比较吸引我除了很好的故事,还有是那漂亮的小镇风光,树林,海景。最后一幕也很美,两个孤独的老人,躺在床上,窗外是海鸟与海浪。

我对这部片的感觉是,它描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真实的生活,还有深入我们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于曾经有过不幸福的童年的人来说,或许会有更深的共鸣和感受。对我来说,它是一个有关于心灵成长的故事。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不论经历了什么,有任何的残缺,灵魂有多少创伤。成长和家庭不论给我们遗留下了多少问题。只要活下来,我们内在自爱的本能力量就会开启自我救赎的模式我们不同阶段寻找的伴侣或是经历的事情,都是令我们面对自我内在的一个过程。而一切,必将通向心灵的所需——通过爱身边的人,来完成爱自己的使命。而生命,在这个过程当中绽放美好。

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是如此顽强和美丽。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