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瓶颈可能有哪些?

dolgachov120700472.jpg

作者:王明灿徐凯文 | 来源:知乎

@王明灿:心理咨询师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的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瓶颈是现在很多人感觉迷茫和困惑的一个问题,不仅仅是从事这个职业的咨询师没有信心,还是很多求助者所担心的事情。“我在哪里能找到合适的咨询师?咨询师的水平怎么样?为什么心理咨询收费这么贵?”很多问题,其实就是心理咨询师目前存在的瓶颈。

先来说说第一个瓶颈吧。

我认为心理咨询师第一个职业瓶颈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生计,并且靠这个专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多人学心理学,当心理咨询师其实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我在培训学校给学生上课,问了很多学生(大部分是女生,心理咨询师女多男少),你为什么要当心理咨询师?她们的答案都很让我感动。有的人说是为了帮助别人,让自己更快乐;有的人说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想让自己一生碌碌无为;而更多的人,是因为周围的事件而感触,从事了这个职业。在我们贵州,留守儿童的现象特别严重,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会自学心理学的知识帮助这些孩子,不计任何回报,是非常让人感动的。

但是,心理咨询师目前在中国的现状很不好,一是收费很高,很多人消费不起,一次300元以上的咨询费用,一个月就将近1200块钱,大部分家庭经济都不好。生活都成问题,看心理问题是一种奢望。二是观念仍很落后。很多地方都觉得咨询师是骗子,只会动动嘴皮子,搞歪门邪道,是算命先生那种无赖把戏,都认为看心理医生都是神经病。这种观念在小城市特别普遍,大城市要稍微好一些。可见心理咨询师的市场不是很好,大家都没重视,想要宣传和推广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很多咨询师的生活都成问题,赚不了很多钱,每天还要面对很多求助者的负面情绪,这种压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还在坚持的人,都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梦想和纯真。

第二个瓶颈,我认为是无法快速地个人成长。

心理咨询这个专业跟其它职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极高的天赋和知识储备能力,也就是你的文化水平要高。在国外,读心理学的基本上都是硕士以上级别。为什么说心理学这么难读?这个学科实际上是起源于哲学的,有逻辑的成分在里面。后面通过科学的发展,慢慢发现在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里面也有心理学的用途,渐渐地,心理学成为了一个综合学科。既有人类学这样的人文学科,也有医学这样偏理科的东西。心理学很杂,要了解的东西很多,大部分人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跟不上,基础不好。尤其是半道出家要考心理咨询师的人,这个问题就特别严重。我上课的时候跟她们讲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这一块,不管怎么讲,用了很多方法,听了能够理解,但是回到家过不了几天下次再来考试的时候又忘了。

没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我认为是很难学好心理学和做好心理咨询的,但恰恰如今的这个社会又特别浮躁和焦虑,又有谁能沉下心来,跑到书店或者图书馆,认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呢?

第三个瓶颈,需要个人体验和执业经验。

好多考了心理咨询师证的人,并没有把这个作为谋生的职业,而是当做一个兼职。鱼龙混杂,本身自我的水平不够,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害了许多求助者。好多优秀的咨询师在这种环境之下,迫于环境压力开始转行。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觉得心理咨询不是一个速成的职业,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的过程,做的案例越多,经验丰富,咨询的水平就会越好。教科书不同于生活,很多求助者的案例都会让你大长见识,在思维接触当中让你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考试再优秀,不去亲身实践,怎么能了解咨询的乐趣和痛苦呢?

优秀的咨询师和一般咨询师的差距,不在于技术,不在于金钱的定价,而是经验和咨询关系。把咨询关系放在咨询中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且能为之而努力的人,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咨询师。

第四个瓶颈,交流匮乏。

这是一个很难交流的职业,限于保密原则的关系,技术的提高,必须找一个督导,在合适的环境里去提升自己的技术。而从事心理咨询师的人,大部分都比较内敛,沉静,不张扬,性格平稳,再加上咨询做多了,都是倾听多,自我开放较少,久而久之,很多咨询师技术一直没法突破。在咨询当中,一种技术的使用绝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面对不同的求助者,需要根据求助者的特点来采用合适的治疗技术,如果仅仅只掌握一种自己自认为很熟悉的疗法,在咨询中是很难有效的。在交流方面,咨询师应该更加开放才行。

第五个瓶颈,不忘初心。

既然入了此行,辛苦是必然的,劳碌是必须的,别人休息的时候,正好是你忙碌的时刻。尤其是周末,网络咨询和面询就占据了你大部分的生活,在大家都能旅游、约会、酒店亲热的时候,你正孤独的品味着工作的辛酸。要好好想想,当初做心理咨询师是为了什么?想明白了,就好了。

@徐凯文: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师

个人经验,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和现状,在咨询师职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瓶颈。

在初学阶段,新手咨询师的特点是依赖,依赖神奇的技术,依赖各种“大师”。

会忙于参加各种咨询技术的培训,希望通过找到名师,“大师”使得自己尽快成为优秀的咨询师。这个阶段,“学习型人格障碍”比较高发。而发展的瓶颈在于参加了很多的商业化培训,投入了很多的经费,也和很多“大师”合了影,树立不少偶像,成为粉丝。似乎学习了很多技术,这些技术成为新手咨询师处理自己新生焦虑的抗焦虑药。但基本抗焦虑效果非常有限,甚至成为咨询的陷阱——新手咨询师往往在咨询中容易犯的错误是不重视咨询基本功,临床评估和会谈还没有过关就开始分析和催眠等,因此常见的错误是来访者情况还没有了解,就开始给建议,给建议是咨询师在处理自己的焦虑需要而非有效的干预。因此来访者脱落率非常高,很快出现自我怀疑和耗竭。熬不过这个阶段,就可能转行了。

在走出第一阶段后,咨询师开始积累自己的经验,对咨询有了自己的体验。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既依赖又想要独立

这个阶段开始从盲目学习和参加培训中走出来了,开始更加重视临床实践。但是因为目前国内专业的督导非常缺乏,因此很多咨询师都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盲目地接各种个案,处理自己没有经验不擅长的个案。也因为缺乏职业伦理意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伦理培训,自觉不自觉的发生违反职业伦理的行为,被来访者抱怨和投诉。因此这个阶段的瓶颈是缺乏伦理训练和督导。在这个阶段,没有获得职业成就感和认同,反而遭遇了困难个案的压力和被来访者抱怨和投诉的压力,也可能就此停滞不前甚至放弃职业生涯。

第三个阶段,能够获得系统的在督导下的实习,获得督导或者同侪督导的帮助,咨询师在实践中和督导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咨询师也获得同行的肯定,开始成为培训师。因为做培训比咨询更加容易,获得经济回报更大还可以赢得学生,粉丝的尊重甚至拥戴,成为“大师”,因而渐渐开始脱离临床工作。个人的议题开始凸显,在缺乏同行督导讨论和不断继续学习的情况下,进入另一个瓶颈——自恋。极端的情况,会否定贬低同行,从内心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甚至歧视来访者:我们的客户。咨询中炫耀技巧多于用心关注和帮助来访者。甚至因此出现严重的伦理问题,例如和来访者发生亲密关系。极端情况,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

上述瓶颈是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但并不机械按照时间和成长顺序,例如自恋的议题也可能在第一阶段就出现,一开始就出现严重伤害来访者的情况。

壹心理分割线.p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片库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