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史上最大骗局:“星座测试太准啦!”

心理0时差 周刊 第10期

国际心理资讯 | 有料 前沿 权威

2017.11.13 星期一


壹心理翻译社 ◎ 荣誉出品
本期主编:张真Derek

-01- “他要和我分手,嫌弃我是个处女!”

He Broke Up With Me Coz I’m a Virgin


话说,电视剧《龙门镖局》里有个四处留情的风流男子 —— 恭叔。

这一天,镖局来了个恭叔的前女友 —— 露露。


镖局的小伙伴们都在八卦:“你和恭叔当初是为啥分手哒?”


下面的台词是这样的……(请自备避雷针)

原来,这位前女友今天来找恭叔是为了重修旧好、再续前缘。


见到恭叔后,她是这样试图说服恭叔的……(请各位亲继续准备好避雷针)



(看过《龙门镖局》的人都知道剧情后面的展开了,没看过的我们也会在文末揭晓后续……)


好了好了,大家的避雷针可以收起来了。


星座血型是个什么玩艺?


各位读者一定比我更精通,随便百度一下都能找到根据自己的“属性”来配比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工作、伴侣。

也有不少人在接触一个陌生人时,除了姓名和性别,对方的星座和血型也已经是不可不知的基本信息。


靠这些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做出判断、指导人生…… 靠谱不?


这个问题虽然在科学界还没有获得100%的共识,但绝大多数学者经过数十年严谨的科学探究,都表示:


“NO WAY!”


“可是我真心觉得那些东西都挺准的啊!好多星座血型对我和朋友们的性格描述都说中了!这你又怎么解释?”


OK,精选君现在就郑重有情东西方国际心理大咖,让他们解释给你听!



-02- 一项大家都说准的星座性别测试

却是场100%的笑话

A Trusted Test, but a 100% Joke


美国曾经有一位叫做伯特伦·福勒(Bertram Forer)的著名心理学家做过一场著名的实验。


这一天,他带着一项性别测试走进课堂,跟自己的学生们说:


“这个测试,可以通过你们的出生日期判断你们是哪个星座的,并且通过你们的星座判断你们的性格。”


哎哟喂呀,厉害啦!


福勒的学生全都完成了测试。在看到结果之后,40%的学生都表示:


“太准了太准了简直神了啊!我给这测试精准度打满分!我就是这样的人!!”


剩余60%的学生,虽然没有给这个测试的精准度打出满分,但全班同学最终打分的平均值也已经达到了84%。

可以说,全班同学对星座能够准确判断自己性格这件事,都有极高的认可。


正当同学们都在议论这个神一般的“星座性别测试”时,福勒揭示了赤果果的真相:


“咳咳…… 好吧,其实这是个假测试,我骗了你们。”


“你们每个人,无论最后生日匹配的是什么星座,但最后看到的性格分析,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是我预先准备好的。”


打脸了不?


那些说什么星座和性格都100%配配配的,现在都100%呸呸呸了!


福勒的这个实验和类似的版本在不同学校、不同人群、不同国家、不同环境和场合下被反复验证。


后来,福勒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给这种心理现象命名,这也就有了心理学上有名的: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所谓的巴纳姆效应,其实是个非常好理解、但好多人都不愿意承认、甚至都已经陷入这种效应中还不自知的概念:

如果有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性格描述摆在我们面前,哪怕这种描述非常空洞、对大多数人都能奏效、甚至哪怕我们明明不是这样的人……


我们都很容易轻信:嗯嗯,真心准啊,这说的就是我!


福勒认为:巴纳姆效应根本上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而这种偏差来源于人们在面对那些可能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描述之时,会有想要去证明这些描述的本能(也就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


这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有趣的是,人类是一种对听起来很有道理的预言毫无抵抗力的生物,更别说星座也好、血型也好,看起来都是那么得“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应验预言”(也称“自证预言”或“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人们会本能地先入为主,认为那些针对自己的判断、描述,都是有道理、有依据的,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向着别人对自己的判断和描述去靠拢,最终导致自己真的活成了别人预言的样子。


就拿我自己来做例子好了。精选君是个巨蟹男,如果我一看“哦哦哦,巨蟹男是心思细腻的,将来有了对象也会体贴温柔、成家后也是很顾家的男人……”


接着,“巴纳姆效应”+“自证预言”→自我改变。我会开始向着“细腻”“体贴”“温柔”“顾家”这些标签,自觉不自觉地努力靠近。


然后终于有一天,我会在自己和他人眼里变成符合“典型巨蟹男”的人。于是大家都会说(连我自己也会盲目相信):“嗯嗯嗯,星座果然好准哇!!!”


不信?我们来做个实验。如果我对你作出这样的判断和描述:

  • 你是个做事还挺认真的人,但你的认真有时也可能变成较真,偶尔会过于追求细节上的完美。

  • 你在爱情中相对于别人都更追求真实、哪怕这份真实可能给你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你也愿意承受。

  • 你用真心真意对待朋友,也希望你的朋友同样对待你。

  • 工作和学习上你一般都对自己要求较高,但有时也难免把自己逼得太紧,是个偶尔完美主义太过爆发的人。

  • …………

其实以上都是非常笼统、不清晰的描述。而且,不同的人对“认真、较真、真实、一定程度的伤害、不忠、真心真意、完美主义”这些形容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标准。


这个时候,如果我不是先给你看上面这些描述,而是先问了你的星座、测了你的血型,然后说:

“以上性格测试结果是专门为XX座Y型血的你量身定做的!”


呃…… 巴纳姆效应十有八九会奏效,估计你已经信得不要不要的了。


这个时候如果我再跟你说:像你这种星座和血型,只适合这种职业、不适合和这种人谈恋爱…… 你是不是也一定把我当作能够预知未来的大神啦?


“好吧,星座是那些整天望着星空算来算去的人捣腾出来的,可能没那么科学。不过我们还有血型呢!血型本来就是生物学上的东西,这总科学了吧?”


Really?


那我们现在就来聊聊血型好了。



-03- 血型 or 血腥?

Blood Type or Bloody Violence?

说起这血型和人类性格之间的关联,其实颇有历史了。


第一位认为人类性格是通过血型来遗传的学者,是大名鼎鼎的亚里士多德。但血型和性格之间的关联之所以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依然流行,那就要归功于二十世纪的日本人了。


昭和年间,欧洲人的“血型遗传论”传入日本。1927年,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古川竹二发表了一篇名为“基于血型的气质研究”的论文,刊登在《心理研究》这本学术杂志上。


啥叫“气质”?嗯,咱姑且就当作是“主要看气质”里头那个“气质”咯。


虽然学术界一时还没多少人被古川的论文吸引,但古川的idea引起了日本军方的注意。


日本军方出资赞助古川的研究,希望通过血型来招募更多优秀的军人入伍、组建精锐军队。


后来这个古川就更“牛”了,除了血型和性别,他还研究人种。按照他的的说法:


台湾之所以有那么多顽抗日军的人,是因为台湾人大多都是O型血,而O型血的人一般都有负隅顽抗的“气质”。


(诶不好意思,刚才忘提醒大家戴上避雷针了,sorry sorry。)


古川的研究一直延续到二战之后,支持者越来越多,性别和性格(也就是人之特性)的研究成果也就越发壮大,也慢慢从日本进入了中韩等更多的亚洲国家。


古川的时代已经很古了。他的研究因为样本容量(sample size,也就是他的研究中涉及的实验对象人数)还不到30,实在太小,所以科学性实在站不住脚(样本容量的多寡是科学研究成果可信度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那现代研究又怎么说呢?


绝大多数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都有这样的共识:


“血型性格学说”是缺乏可信度的。


目前的研究成果都无法有力证明血型对大脑神经功能、人类思维、性格形成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美国Loma Linda大学心理学系的两位台湾学者吴教授和李教授,曾给2681位台湾高中生做过血型性格测试。


为了让实验结果和华人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更加契合,两位教授还特意采用了汉化版NEO-PI-R(国际上最为流行和通用的几个性格测试之一)。


结果呢?数据显示:


除了AB型的女学生在“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这一个性格维度上比其他学生要低一些外,研究者们并没有发现血型和性格之间的任何关联。


吴教授和李教授表示:这个“AB血型”和“责任心缺乏”之间的关联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AB型血的也就78个人,样本容量太小,所以只是个凑巧的概率事件罢了。


同样的研究结果在西方国家也是随处可见。


加拿大心理学家Kenneth Cramer在400+大学生身上做过同样的实验,结果也一样:


血型和性格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

“So what? 血型也好,星座也罢,我们只是说着玩玩的啦,没人会当真的啦~”


要真是这样就好了!


根据日本心理和社会学家的报道:“血型性别”的流行程度,已经造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问题。


这种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他们还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


『血型歧视(blood type discrimination)』


某些公司只招特定血型的求职者、公司领导会按照职员的血型来布置不同的工作任务、有些学校甚至在一些课堂和课外活动中把不同血型的学生区分开来……


哦对了,在韩国还有一部电影叫做《我的B型男友 (My Boyfriend is Type B)》。电影中的女孩就因为男友是B型血而被教育“他不适合你,不许你和他交往”。


虽然在我国,类似“血型歧视”的案例和数据还很不多见,但如果我们一听到某人的血型和星座、还没来得及和某人相处就片面地去判断此人的性格特征……


这还不算歧视?


“不用血型也不用星座的话,心理学家要怎么测试我的性格?”


他们当然有更完善、更靠谱、更有效的工具:例如上面提过的NEO-PI-R(大五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等等。


受过专业训练的性格测评人员,都懂得如何利用这些靠谱有效的工具,对大家的性格做更为全面的了解,以满足不同人群在职业方向、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最后,让我们说回开头提到的那位

“前女友”——

在这期0时差的开头我们看到,恭叔的前女友突然意识到:


自己不是个“处女”,而是头“狮子”。


她以为自己的星座变了,就可以再和恭叔在一起了。

可惜恭叔对她的星座还是不太满意啊……

然后这头狮子就真的“狮性大发”了,拔刀而起,公然逼婚!!


(各位读者谁能告诉我:狮子座的女生真的都是这样的吗?好怕怕……)

也许你会说:“矮油,这毕竟都是电视剧里的东西啦,难免有些夸张成分的。”


OK,那下面这些台词,你总听身边的人说起过吧:


  • “要不怎么说你是处女座的呢,你的办公桌我已经整理得很整洁了还都是按你的要求弄的,现在就因为那支笔的位置不对你要全部重整一遍?上次么是因为那两本书的次序我左右颠倒了……”

  • “哎哟哟,我就知道你是A型血,固执谨慎还带点小悲观主义。你做事认真负责是好事啦,但你也怪不得公司的人都不让你负责开发新项目。”

  • “嗯嗯,你要找顾家好男人啊?那一定要找个巨蟹的!等等哈,你是双鱼的,嗯嗯,都是水相星座,说不定很合得来哟!我再来看看血型,你A还是B啊?我来给你查查~”

  • “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科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你们俩要是血型和星座都相克,将来肯定不会幸福的啊!”

呃…… 前三句话当作茶余饭后的娱乐也就算了,听到第四句,精选君实在坐不住了。


既然是仅供娱乐的东西,就请停在娱乐层面不要越界好吗?


定专业、找工作、谈对象,这些重要的人生选择,请你一定要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再做出决定,而不是去问星座、查血型、看运势、甚至是问仙人……


因为只有亲力亲为,我们才能明白,什么叫作:


“这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上期周刊(2017.11.06):
性别和爱情不为人知的秘密 | 3招,做世上最幸福的CP

Main References / 主要参考文献:
[1] Yamaguchi, Mari (2009-02-01). “In Japan, Your Blood Type Says It All”. Huffington Post. Retrieved 2014-04-12.
[2] Yamaguchi, Mari (2005-05-06). “Myth about Japan blood types under attack”. MediResource Inc.
[3] Rogers, Mary; Glendon, A. Ian (2002). “Blood Type and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4.
[4] McCurry, Justin (4 December 2008). “Typecast – Japan’s obsession with blood groups”. The Guardian.
[5] Allum, Nick (13 December 2010). “What Makes Some People Think Astrology Is Scientific?”. Science Communication. 33(3): 341–366.
[6] Saklofske, D. H., Kelly, I. W., & McKerracher, D. W. (1982). An empirical study of personality and astrological factor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10(2), 275-280.
[7] Steyn, R. (2011). Astrological signs and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Africa, 21(3), 493-494.
[8] Hamilton, M. (2001). Who believes in astrology?: Effect of favorableness of astrologically derived personality descriptions on acceptance of astrolog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1(6), 895-902.
[9] Wu, K., Lindsted, K. D., & Lee, J. W. (2005). Blood type and the five factors of personality in Asia.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8(4), 797-808.
[10] Cramer, K. M., & Imaike, E. (2002). Personality, blood type,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2(4), 621-626.

© 本文内容于壹心理旗下“壹心理精选”微信公众号独家原创首发(ID:yixinlijx),转载前请关注并联系我们获取授权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