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男人会爱上充气娃娃?

10632043_ml.jpg

文:王小凡 | 壹心理专栏作者

 引子 

我希望我的伴侣,是一个短发可爱、五官精致、皮肤雪白的美人,她温柔听话,从来不会和我争吵,只要我一下班,就会永远在家里陪伴着我,也从来不会和别的男人打情骂俏,永远只爱我一个人。这样的女人打着灯笼满世界找也许会找到一个,或者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女人。那么除了降低内心理想的标准之外,充气娃娃是另外一种唯一可以达到这种要求的方式。

很多的人都有这样的“女友”!她长得很漂亮,从来不会对你发脾气,对你言听计从,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帮你释放身上的“洪荒之力”,让你感受到爱意与温存。

当然,在这之前,你要给她先充上气。

使用充气娃娃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把充气娃娃当作真人一样,与她们恋爱,甚至结婚?

timg.jpg

 因为孤独,所以渴望 

“我他妈碰你媳妇你开心啊?”

前些日子,电影《魔兽世界》在各大院线上映,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的魔兽迷们前去观看。在这些人中,有一名男子,带着自己的“女友”一同前去观影。不过这个“女友”并不是真人,而是一个充气娃娃,引来他人侧目围观。当有好事者“调戏”他的“女友”时,这名男子非常不满,甚至大打出手,差点引发部落联盟大战。“我他妈碰你媳妇你开心啊?”这个充气娃娃在这名男子心中,俨然已经是他的“媳妇”了!

我仿佛感受了宅男单身狗深深的孤独。显然,对于他们来说,充气娃娃不仅仅是解决性需求那么简单,已经从生理的需求上升到了更深的心理需求。

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了人有人际关系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每个人来到世间,都不是单独的个体,他需要在与他人的交互中,寻找和体现自己的存在。

出于对孤独的恐惧,人们渴望交往,向外界寻求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来自于母亲,于是形成亲情,可以来自于朋友,于是形成友情,可以来自于伴侣,于是形成爱情,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由此便不难想象,当自幼亲子关系缺失(如母亲早逝),社会交往缺乏(如社交焦虑),另一半Ta也难以遇见和寻觅的情况下,亲密关系的获得便转向了“只要花点钱就能够得到”的充气娃娃。这个时候,充气娃娃不再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玩偶,而是为了满足亲密关系需求而量身定制的伴侣。在没有充气娃娃之前,他们是一群孤独的人,同时也是一群害怕孤独的人。归根结底,充气娃娃于他们而言,其实是一种缓解孤独的方式。

 完美的Ta 

“她永远不会撒谎欺骗我,不会伤害我的感情”

戈登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名工厂工人,有很多充气娃娃女朋友。戈登曾经有过女朋友,但那些关系均无疾而终。他与女人的交往中充满了这类经历:约会时,女伴放她鸽子;打电话给他说要约会见面,邀请戈登到家里来,结果她让戈登帮她看孩子,然后跑出去和别的男人鬼混…诸如此类。戈登说:“我再也不敢对女人产生什么热望了。

“我有过真正的爱情,也接触过一些相貌姣好的女人,但从没有像金格儿(小编注:充气娃娃的名字)这样让我感觉好。它不像是爱情,更像是种精神上的依恋。”戈登解释说:“确实,金格儿不能站起来,没法和我交谈,不能陪我逛百思买和沃尔玛,但她会安静地坐在那儿,她不会变胖,不会变老,她可以一直保持她的美丽像现在这样,而且她永远不会撒谎欺骗我,不会伤害我的感情,这不是很好么?”

现实世界中,人总是不完美的。良好伴侣关系的维持,需要在长期的磨合中,让双方都学会去接受对方不完美的一面。如果你拒绝接受,那么你就有可能会失去这一段亲密关系。充气娃娃的存在恰好为这种拒绝提供了更好的可能。

你不用去担心她会移情别恋,离你而去,也不用去担心她会犯公主病,时常傲娇,甚至,你也不用担心她会容颜易老,青春不再。她会是一个永远衷心的对象,只要你不抛弃,她必定会生死相依。她还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你作为男人天生的控制欲、征服欲、支配欲与占有欲,满足你的大男子主义。

所以,选择充气娃娃作为伴侣的人,我想大概人格都是追求完美的吧。如果我所希望的爱情只需要性和安静,对交流不做要求,充气娃娃的确是个完美的选择。因此,充气娃娃是一种内心完美自我的外在投射。

 否认失去 

“这个充气娃娃与我的妻子长得很相似”

Deerman的妻子数年前死于癌症,这让他很伤心。他开始与其他的女人约会,但是她们对他都不感兴趣。最后,他给自己找了个充气娃娃。这个充气娃娃与他的妻子长得很相似。

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中有一种叫做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地加以否定,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痛苦。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如拒绝亲人的亡故,仍坚持所其未死),这是一种保护性质的防御。

很多选择与充气娃娃一起生活,并且把她当做正常人去呵护的人,没有这么多的心理根源,他们只是很单纯的爱某个人。不幸的是,这个他爱的人永远离他而去,而他还没来得及告别,甚至,他内心拒绝与她离别,固执地不承认不愿意接受她已经永远离去的事实,于是他以她为原型创造出了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她,作为已失去的她的替代物。

失去总是痛苦的,尤其是重要关系的人失去。否认是一种不成熟的防御,我们需要学会去接受,虽然这很残酷也很痛苦。一些人在自己深爱的妻子离去之后,会选择与妻子相似的人再婚;甚至一些人会保留爱人死去的尸体,继续与她生活,都有着用情至深和否认的影子。

 幻想症的又一种类型 

“看!她会与我聊天”

电影《充气娃娃之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Lars是个单身宅男,出生时,母亲就因难产离他而去,缺乏母爱的他长大后性格内向,独来独往,面对兄嫂的嘘寒问暖不以为意。每天把自己裹得厚厚的,避免与人进行肢体接触,像个刺猬一样,蜷缩在自己的世界中,拒绝美女同事Margo的亲近。

然而,对周围人保持距离的Lars却对仿真充气娃娃Bianca情有独钟。Lars与Bianca聊天,带她参加聚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带她去郊外的森林漫步,甚至想要与她在教堂结婚,仿佛Bianca从来就不是一个塑料制成的死物一般。在Lars眼中,Bianca与真人无异。

Lars病了,是幻想症。幸运的是,在心理医生Dagmar的帮助和周围一群善心的人配合下,Lars最终被成功治愈。这是个温情且暖心的故事。正如电影中Dagmar所说,精神失常有时不一定是一种疾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绝境中的周旋方式,是患者在寻找一种出路。当Lars开始从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的时候,就是他意识中的Bianca死去的时候。

当我们用“症”来描述一种行为时,意味着它已经是一种病了。幻想症(Delusion)是出现于听觉器官的虚幻的知觉,是精神病人常见症状之一,尤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对于其产生原因的解释是,这是一种关于潜意识和自我暗示的一种表现形式。

你对一件事情有强烈的欲望,但是又不能马上或不能在现实中实现和发生。那么在右半脑就会产生一种脱离现实的幻觉,只有你自己能看到和听到。如果严重,就会脱离现实。比如精神病患者,大部分都是存在于幻想之中,没有现实。

那么,对于“充气娃娃幻想症”病人来说,充气娃娃不是个塑料或者硅胶制成的玩偶,她就是个有生命的真人。看!她会与我聊天,会有情绪和情感反应。而所有的这些外人根本就看不见,也听不着,只是病人自己的假想和幻觉。就像《美丽心灵》中Nash所创造出来的那个室友一样。现实中类似于Lars由于幻想症所产生的“我和充气娃娃有个约会”,估计不多见,但是这也不失为一种可能的解释。

 最后 

愿每一个人畜无害的“异类”都被温柔以待

最后,说点题外话。在我们“正常人”看来,这些有着“怪癖”的人是“不正常”的,会觉得他们“脑子有病”,是一种“异类”。那么,在他们眼中,我们所谓的“正常人”又何尝不是“神经病”呢?然而,他们这些少数的“不正常”忍受着我们这些多数的“正常”的嘲笑。存在必有原因。如果这些人的行为并没有伤害到我们,他们这样做时很快乐,我们为什么要去嘲笑甚至讥讽他们追求快乐的权利呢?社会大众需要对他们有更多的包容心。

所以,当我们再次看到“男子与充气娃娃一同观影”“妙龄打扮的女郎竟是男儿身”这样的新闻时,我们可以稍微克制一下内心的歧视,代之以理解。因为他们都是需要被这个世界关爱的人啊!

同性恋都可以慢慢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除名,没准有一天,恋物癖、异装癖以及“与充气娃娃恋爱综合征”也是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当更高级的“充气娃娃”被制造出来,除了外表上与真人无异之外,还兼备情感与互动的功能时,或许与她们的恋爱也会变成一种日常。毕竟,每个男生心中都住着个完美的恋人,你怎么知道你将来不会爱上充气娃娃呢?

个.png

公开课二维码.jpg

封图来自123rf 

原文 5318

正文插图来自《充气娃娃之恋》剧照

科普.png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